北師版《愚公移山》教案,愚公移山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2025-06-15 03:15:16 字數 1929 閱讀 5266

愚公移山四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1樓:正香教育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停頓恰當,並注意語氣。

3、學會本課應識會寫的字。

教學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啟發質疑,板書課題齊讀課題後,啟發學生理解「愚公」本意指是「愚蠢的人」。教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

二、讀通課文,整體把握全文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按照「移山」問題的提出,移山的過程,移山的結果這樣的順序理清文章的層次。

三、再讀課文,解決疑問。

1、讀課文學生體會兩場爭論的內容: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爭論,一場是愚公與智叟的爭論。引導學生體會兩場爭論的區別。

第一場是愚公與家人的爭論,大多數人都同意,其妻子的獻疑是出於關心。是一場民主的討論;第二場爭論是與智叟的對話,是針鋒相對的。

2、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愚公與智叟兩種不同的態度,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引導學生體會:智叟懼怕困難,而愚公有不怕艱難、鍥而不捨的精神。

3、讀課文,引導學生自學。老師設疑:參加移山的人有哪些?移山過程中,開始是家裡人,後來是鄰居,四面八方餘彎的人,最後是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山搬走了。

四、學生討論:如果玉皇大帝沒派中和誇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山揹走,愚公的後代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移走嗎?

五、歸納通讀全文,組織學生討論,這則寓言的題目為「愚公移山」,其中對「愚公」並沒有諷刺的意味,看似愚,實則不愚;智叟的「智」就是所謂的「小聰明」,自以為智,實則是暴風驟雨,但沒有克服困難和智慧的勇氣,目光短淺。

六、拓展延伸,昇華主題。讀了這則寓言之後,引導學生談對愚公移山的體會,並向課外拓展延伸,鼓勵學生查詢資料,加深對愚公精神的理解。

七、積累內化1、自選詞語,由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選四個字的詞語賣毀盯。2、完成課文後的練習。3、識字寫字。

認讀本課生字。運用形聲字的特點,識記字形。形聲字:

霄、渤、痴、娥。「寡」的寫法。

《愚公移山》(節選)閱讀答案

2樓:一刻永遠

1、d錯誤。雖是。

來「即使」的。

自意思。2、(1)你真是太不聰明瞭。

2)我們的子孫是無窮無盡的,但是山不會再增高,為什麼還擔憂移不平它呢?

3、選擇c,其他三項不符題意。

有不明白的地方再問喲,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 (

3樓:華視星娛時代

1;d 雖:即使;

2;1哎呀,你真是不聰明,2子孫後代沒有窮盡,而山卻不會繼續增高,為什麼要愁鏟不平?c

4樓:網友

d 即使。

你太不聰明瞭!

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擔心什麼挖不平?c

5樓:網友

即使)2. (1)你太不聰明瞭;

2)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可是山卻不會再增高加大,還愁什麼挖不平呢?

6樓:淺惜靜

2.(1)你太不聰明瞭!(2)子子孫孫永遠都不會窮盡,而山的高度是不會增加的,又怎麼會鏟不平它呢?

7樓:師歌飛旅朋

2.這段文字中的「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和「寒暑易節,始一反焉」這兩句話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共同說明了愚公移山的艱鉅。

愚公移山愚公究竟愚不愚,愚公移山中愚公到底愚不遇?

愚公要移山,不是頭腦一時發熱,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確。懲北山之塞,出入之迂 說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懲,苦。這裡是意動用法。塞,閉塞,堵塞,指阻礙交通。迂,繞遠道兒。全句是說苦於北山擋道,出來進去要繞遠,很不方便。這句話說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體會,而是所有 面山而居 的人們的共...

愚公移山中,為什麼主人公叫愚公,愚公移山為何能成為一種精神

課上講過的,為了與後問的智叟對比,意在說明 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持之以恆最重要!引自 愚公移山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

愚公移山何苦的古今異義是什麼,愚公移山何苦而不平,何苦古義是什麼,今義是什麼

陽古義 山之南,水之北 今義 太陽 陰古義 山之北,水之南 今義 陰天 指古義 直,一直 今義 手指 曾古義 乃,並 今義 曾經 諸古義 之於 今義 各個 許多 荷古義 負荷 今義 荷花 毛古義 草木 今義 毛髮 息古義 嘆氣 今義 休息 雖古義 即使 今義 雖然 已古義 止 今義 已經 我可是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