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慶寺玉蘭記的翻譯

2025-06-09 15:20:30 字數 962 閱讀 3734

1樓:我是廖美

譯文

慧慶寺離閶門有四五里的距離,位置偏僻,附近很少有人居住。寺的西南面和北面,都是平坦的田野。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三年之間,秀水朱彝尊先生租了幾間僧人的住房,在這裡著書立說。

朱先生曾是舊時的太史官,很有名望,又是江蘇巡撫宋公的貴客,宋公常常來登門拜訪。於是蘇州的上層人物由於巡府所看重的客人這層緣故,帶著美酒佳餚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於是慧慶寺玉蘭的名聲,一時間大為著稱。

玉蘭栽在佛殿的下面,一共有兩株,好幾丈高,大概有兩百多年了。花開時梁前,花朵密集繁盛,看上去就像堆砌的白雪。虎丘山也有玉蘭一株,歷來被人們稱道。

虎丘是繁華的遊覽勝地,遊客來往眾多,所以那的玉蘭花容易出名,其實遠遠不如慧慶寺的這兩株。

如果不是朱先生因有太史的名望而成為貴客的話,那麼慧慶的玉蘭,可能會沒有人知道。過了很久,朱先生離開了,寺門白天也是關閉著,不再有人專為看花而來了。

我的寓所離慧慶寺一里多,康熙四十六年的初春二月,我白天閒來無事,獨自在野外漫步,便敲開寺敬渣禪門進去。時值玉蘭剛開,茂盛繁密與過去並無二樣。我贊亮塵嘆花開花落,自有一定的時節,開謝盛衰的氣運機遇各自適應自身的自然規律,原本與人事無關,並不因人對它的知遇與否而決定它的盛衰與否。

現在虎丘的玉蘭,形神逐漸衰敗了,而在慧慶寺的依然如故,由此也可見虛名是靠不住的,而幽居獨處潛在厚實的卻可以保持久遠。花雖然輕微,而所寓含的事物盛衰的道理還有讓人可以感悟的方面,所以作文記下來。

賞析

作者從慧慶寺蘭花的遭遇,感受到人世的道理,聯想到那些庸劣者以地位權勢而高舉,俊傑者以不得其地勢而埋沒的現實,指出了「虛名之不足恃,而幽潛者之可久也」的道理,借寫花來抒發自己內心的不平之氣,更表現他努力發現美好事物的健康上進的熱情。這不只是寫了乙個被壓抑的狂士才子對於自然山水的感受,更寫出「這乙個」舉世皆棄而又不甘消沉的靈魂。它並不是將讀者引向寧靜的福地洞天,而是促使人們積極向上,去作美的追求。

作者畫像。

記承天寺夜遊作者怎樣描繪月色的,記承天寺夜遊作者是怎麼描寫月色,月色有什麼特點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 x ng 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月光 照在院中 如同積水灑滿院落般清明澄澈,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荇菜交橫錯雜,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乙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 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 不汲汲於名利而又能從容流...

春雨亭記的翻譯,《喜雨亭記》的譯文

原文 予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之陽,其佔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忭於野,憂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於是舉酒於亭上...

記承天寺夜遊表露了作者的什麼樣的特殊心境

全文分三層,第一層敘事。首句即點明事件時間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時蘇軾因 烏臺詩案 被貶至黃州為團練副史已經四年了。這天夜裡,月光照入他的房間,作者本欲就寢,怎奈被這美好的月色所迷,頓起雅興,但想到沒有同樂之人,遂動身去不遠的承天寺尋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一樣,亦是被貶至黃州來的貶官,他和蘇軾的友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