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臨安邸背景
1樓:健身達人小俊
《題臨安邸》背景:北宋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當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樂。
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作者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疑原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
原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譯文: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春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公升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通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
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題臨安邸寫作背景是什麼
2樓:吃瓜群眾
北宋靖康元年(西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當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樂。《題臨安邸》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
作者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疑原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 平景象。
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xx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後兩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xx之風。正是這股 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燻 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 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題臨安邸詩中的暖風用了什麼修辭具體含義是什麼
題臨安邸 中的 暖風 用的是借喻修辭方式,不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風,還指由歌舞所帶來的令人痴迷的 暖風 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風。題臨安邸 宋代林公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其中 抒發作者感慨的是詩句是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
題臨安邸這首古詩中暖風遊人在詩中有怎樣的含意
暖風,春風,又雙關奢靡享樂的社會風氣。遊人,遊覽的人,雙關南宋的統治者。題臨安邸 林公升 宋朝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當時,金人攻陷宋朝國都汴梁。宋高宗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即位,南宋王朝統治集團中的一些人腐敗無能,驕奢淫逸,亡國喪家,不顧國破家亡恥辱,只知遊...
抹去淚水的創作背景是什麼
抹去淚水的演唱者是韓寶儀,是臺灣一位柔情派歌手,在臺灣與鄧麗君 高勝美 蔡琴齊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一曲 粉紅色的回憶 曾響徹中國大街小巷,那個時候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放著韓寶儀的歌。韓寶儀最大的特點就是歡快,甜美,柔情,略帶憂傷,很多老情歌,由韓寶儀唱出的是完全不同的味道,那種輕快中的熱情奔放,舒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