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齊奧戰役的起因是什麼
1樓:驚鶴說戰爭
<>《安齊奧戰役的起因是什麼。
1944年初的義大利戰場上,盟軍擋在德軍「古斯塔夫」防線前。亞歷山卓將軍一共指揮19個師4個旅,並有近4000架作戰飛機支援,卻無力突破由凱塞林元帥指揮、總司令管轄的德軍c集團軍的堅固防線10、第14軍,共23個師,370架飛機。其中,第10集團軍15個師守衛「古斯塔夫」前基侍胡線,第14集團軍8個師作為後備部署在第10集團軍北部,負責清理義大利北部的游擊隊,確保通訊線路暢通,嚴防義大利北部海岸。
著名的「古斯塔夫」防線從那不勒斯以北60多公里的地中海沿岸橫貫義大利,一直到亞得里亞海的阿爾託納。防線的中心點是高聳入雲的卡西諾峰。在這座陡峭的山腳下是通往羅馬的必經之路—— 號公路。
德軍佔領了卡西諾峰,因此可以封鎖6號公路,切斷盟軍通往羅馬談戚的通道。整條防線都是構築巧妙的混凝土工事和佈滿地雷的雷區。再加上依託天險的優勢,絕對是易守難攻。
月中,重傷數萬付,仍無突破。
12月1日剛剛在德黑蘭結束美英蘇首腦會議的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認為,盟軍在地中海集結了海陸空優勢力量,諾曼第登陸要到次年6 月才能開始。我願意半年無所事事,強烈要求地中海盟軍出手奪取羅馬,解放義大利全境,威脅德國南部。
他與艾森豪、亞歷山卓搏攔、坎寧安等地中海戰區的將軍們討論,就這樣,被擱置的「鵝卵石」又被提起了。在邱吉爾的堅持下,該計劃的兵力從1個師增加到2個師。邱吉爾將其比喻為利齒利爪的野貓,撕開德國人的軟肋,一舉將德國人的心捏碎!
但當時盟軍地中海戰區並沒有能夠運送兩個師的登陸艦。與此同時,諾曼第登陸戰役的準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登陸艦是戰役準備的重中之重,地中海戰區絕對影響不了諾曼第。
在戰鬥準備中,一時之間,登陸艦似乎是乙個難以逾越的難關。英國和美國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仔細研究了登陸艦的使用。邱吉爾還要求美國**羅斯福派遣更多的登陸艦。
在羅斯福的親自詢問下,盟軍精心協調登陸艦的使用,推遲了56艘登陸艦離開地中海。短短時間內,87艘登陸艦終於拼湊起來,勉強能夠運送2個師,但這些登陸艦只能在地中海戰區使用兩天,而後——急於求成的邱吉爾,被調往英國的她,接受了這個苛刻的條件。1944年1月8日,邱吉爾批准了以2個師登陸安齊奧的「鵝卵石」計劃。
安齊奧戰役中,德軍做了哪些部署?
2樓:漫閱科技
德軍認為盟軍根本沒有力量在進攻「古斯塔夫」防線的同時組織側後登陸,所以在安宴耐齊奧一帶只部署了1個工兵營,兵力極其空虛。後來乾脆還在盟軍登陸前的數小時,取消了這個工兵營的戒備狀態。但在德軍諸多傑出將帥中,凱瑟林堪稱佼佼者,他仍做了必要的預防準備,制定了周密鎮賀詳盡的部隊機動方案,在義大利北部乃至德國本土的預備隊,可以迅速根據這一方案南下增援,所有通行的道路都事先進行了準備,即便是在最惡劣的天氣情況下也能保證通過大批部隊,工兵部隊對道路冰封以及橋樑損壞,都有針對性的處置預案。
在一些偏僻的叉道上,還處心積御祥派慮地設立了很多隱蔽的補給點。
安齊奧戰役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3樓:漫閱科技
安齊奧戰役,盟軍**約4萬人,德軍**約2萬人,被俘約1萬。盟軍突破了德軍堅固的「古斯塔夫」防線,並攻佔了義大利首都羅馬,為全殲義大利境內的德軍,解放全義大利奠定了基礎。
安齊奧戰役經過將近五個月的苦戰,盟軍終於突破了德軍苦心經營的「古斯塔夫」防線,並佔領了羅馬,基本實現了戰役企圖。但在戰役初期,盟軍一度險些被德軍趕下海,幾乎到了失敗的邊緣,加上整個戰役時間拖沓之久,人員**之重,物資消耗之巨,可以說盟軍的勝利毫無值得誇耀之處。
很多軍事戰略家和軍事歷史學家都認為發動這樣一場有限登陸戰並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安齊奧戰役最堅決的倡議者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出發點是不願在諾曼第戰役準備期間近半年之久的時間裡,盟軍在地中海戰區擁有重兵卻無所作為,他希望通過組織這樣一場登陸戰,來吸引德軍注意力,牽制分散德軍在法國的兵力,為諾曼第戰役創造有利條件。
二戰中有幾次著名的戰役,二戰中著名戰役都有哪些
在這次轟轟烈烈的世界大戰期間,爆發了幾場著名的戰役,如不列顛之戰 偷襲珍珠港 中途島之戰 史達林格勒會戰 諾曼第登陸戰等戰役。其中主要戰場有中國抗日戰場 東線蘇德戰場 大西洋戰場 義大利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 太平洋戰場等。二戰帶給人類的是毀滅性的傷害,也正是由於這次世界大戰的慘烈,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
二戰中日戰役,二戰時期中日有哪些著名戰役
騰衝城 雲南 戰鬥中,日軍56師團148聯隊負隅頑抗被擊退城內。日軍利用每間民房做掩體,遠征軍 慘重。9月9日一股日軍被擊退至李家巷,戰鬥異常激烈。為了在九一八國恥紀念日前收復騰衝城,美軍第一次為中國遠征軍提供了火焰噴射器,遠征軍戰士利用火焰噴射器向每間民房噴射火焰,燒死大量日軍。在這次巷戰中僅有一...
二戰坦克介紹,二戰著名坦克戰役
馬克1型坦克 世界上第一種坦克型號,其實就是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該坦克是英軍隨軍記者斯文頓發明的,他看見英軍 慘重,便萌發了在拖拉機上加一層鐵裝甲,加上兩對履帶,再加上機槍或者炮,製造一種牢不可破的戰車的想法。於是將這個想法匯報了上級,上級允許製造,並在斯文頓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