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操 琅然原文 翻譯及賞析

2025-06-02 12:10:06 字數 1922 閱讀 3674

醉翁操蘇軾原文及翻譯

1樓:網友

醉翁操蘇軾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琅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既去十餘年,而好奇之士沈遵聞之往遊,以琴寫其聲,曰《醉翁操》,節奏疏宕而瞎燃陪音指華暢,知琴者以為絕倫。

然有其聲而無其辭。

翁雖為作歌,而與琴聲不合。又依《楚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具辭以製出。重相合能度舊岑嚴內i所繩的,非天成也。

後三十餘年,翁既捐館舍,遵亦沒久矣。有廬磨蠢山玉澗道人崔困,特妙於芩,此出乙九元詞,乃譜其聲,而請於東坡居士以補之雲。

琅然,清圓,誰彈,響空山。無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風露娟娟,人禾眠。何貴過山刖,日有心也此賢。

醉翁嘯詠,聲和流泉。醉翁去後,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思翁無歲年,翁今為飛仙。此意在人間,試聽徽外三兩弦。

翻譯:歐陽修在滁州遊琅邪幽谷,飛瀑鳴泉,聲若環佩。美妙動人,樂而忘歸,寫了篇《醉翁亭記》,膾炙人口,當時就刻石立了碑。

沈遵特意跑到滁州探訪,見那琅邪山水確如醉翁妙筆所繪,就動了興致,以琴寄趣,創作了一支宮聲三疊的琴曲《醉翁吟》(即《醉翁操琅然》)。沈遵尋了個機會為歐陽修親自彈奏此曲,歐陽修聽了很高興。

並應沈的請求為該曲作了詞。歐詞自是大手筆,「然調不主聲,為知琴者所惜。"調不主聲就是唱不出來。

沈遵的《醉翁吟》傳開之後,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不但爭傳《醉翁吟》琴曲,連歐陽修所作《醉翁吟》歌詞,也有好事者紛紛為其譜琴曲,但都不理想。冥冥中似乎在等待著什麼機緣,一晃三十多年過段飢去,歐陽修、沈遵相繼去世,廬山玉澗道人崔閒還惦記著這件事。

崔閒精通琴曲,曾拜沈遵為師。他非常喜歡此曲,「常恨此曲無詞,乃譜其聲,請於東坡居士。"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崔閒多次從廬山前往拜訪。

一次他揣著《醉翁吟》的曲譜登門,請東坡填詞。蘇軾不但文高妙,而且精通音律,聽明來意,欣然應允。於是乎,崔閒彈,東坡聽,邊聽邊譜詞,不大一會兒就完成了。

《醉翁亭記》一句原文一句翻譯

2樓:匿名使用者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

山勢迴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給它取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

太守和客人到這裡來喝酒,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齡又最大,所以自己取號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於喝酒,而在於山水之間。

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它在心裡,並寄託它在酒上。

像那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消散,暮雲回聚攏來,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陰暗明朗(交替)變化,(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開放,散發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濃郁的綠蔭,天氣高爽,霜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裡的四季的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樂趣也沒有窮盡。

至於揹著東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來來往往不間斷的,這是滁州人出遊。

到溪水捕魚,溪水深,魚兒肥,用釀泉的水釀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淨,山中野味,田野蔬菜,雜亂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的舉行酒宴。

酒宴上暢飲的樂趣,不在於管絃**,投壺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勝了,酒杯和酒籌互動錯雜,人們有時站立,有時坐著,大聲喧嚷,賓客們(盡情)歡樂。

臉色蒼老,頭髮花白,醉醺醺地在賓客們中間,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陽落山,人影縱橫散亂,太守返回,賓客跟隨。

這時樹林裡濃蔭遮蔽,鳥兒到處鳴叫,遊人離開後禽鳥在快樂了。

然而禽鳥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人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樂趣。

太守是誰?是廬陵人歐陽修。

崔顥原文 翻譯及賞析,崔郊原文 翻譯及賞析

崔郊原文 翻譯及賞析 崔郊,唐朝元和間秀才,全唐基碰詩 中收錄了他的一首詩。云溪友議 捲上 唐朝紀搏正談事 卷五六 唐末範攄所撰筆記 云溪友議 中記載了這樣乙個故事 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後卻被賣給顯貴於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

趙孟頫原文 翻譯及賞析,趙原文 翻譯及賞析

趙原文 翻譯及賞析 趙 佚名。歷史 趙 姓出自 嬴 姓,據 唐書 記載,上古東夷族首領伯益的第十三世孫造父,在周穆王時傳說他曾取良馬八駿,獻與周穆王,周穆王乘 這八匹駿馬西巡狩獵。來到崑崙山上,西王母在 池設宴招待他,飲酒唱和樂而忘返,為周穆王御車,日趨千里,息徐偃王反叛,其後周穆王封造父於趙城,既...

李白《贈汪倫》原文及翻譯賞析

李白的 贈汪倫 是什麼意思?意思是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贈汪倫 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信棗 今安徽皖南地區 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全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翻譯 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