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能量轉化問題,高一化學能量轉化

2025-05-30 09:05:25 字數 4540 閱讀 5891

1樓:辜帆毓韶陽

摩擦力做功等於動能變化量是對的。

第一種情況,摩擦力做負功,子彈動能減小,摩擦力做的功的絕對值即為核塵轉化的內能。

第二種情況,摩擦力做負功,子彈動能減小,但同時給木塊乙個動能,所以還要轉化為木拍陪塊的機械能。

跑步機上那個。

轉化為人體的內能之襲氏蠢類的,散發出去了。

2樓:夏嗣牽語彤

不會,你要知道1中最後子彈在木塊裡,早大木塊靜止,子彈的動能完全轉化為系統的內能,2中最後鬥睜啟的情況為木塊帶著子彈空如一起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子彈依然具有部分動能,所以還是一大。

3樓:汗拔多昌

問題一。摩擦力做功一部啟拍分轉化為內能,冊敏機械能不守恆州旁枝,所以不能用動能定理吧。

問題二。只要在裡德方向上有位移就會做功,此題要以跑步機皮帶作參考系。

人相對於皮帶是運動的,所以此題中靜摩擦力也做了功,轉化為了內能。

4樓:縱藹英芷蝶

第二種情況中子彈木塊最後還燃模御有動能,所以是第一次系統機械能損失多些。

至於跑步的問題,人碼首的化學能轉化成各種摩擦產皮巖生的熱。

高一化學能量轉化

5樓:一路暴狂

化學能是化學物質的內能,也就是物質內部儲存的能量,只要是發生化學反應都是化學能轉化為別的形式的能量。反應物能量高,它的能量通過放熱反應一部分轉化為熱能,還有一部分仍然以化學能儲存在生成物中。

光合作用就是通過光照形成新的物質,那麼光能就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產物中。

吸熱反應吸收的熱能也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產物中。

高二物理能量轉化題目 物理高手來下問個簡單的地方

6樓:

1全部我來用乘以20的方法先做下看看:

以水壩裡的水為研究物件,前後重力勢能減少量的10%轉化為電能,開始水壩內水的重力勢能e1=m1gh/2,h=20m,m1=1*10^7*1*10³*20

發電後水壩內水的重力勢能e2=m2gh/2,h=18m,m2=1*10^7*1*10³*18

轉化電能為e0=10%(e1-e2)=10%(m1-m2)(h-h)g/2,兩次轉化電能相等,有e=2e0=2*10%(m1-m2)(h-h)g/2

帶入資料計算就對了。

簡單點的方法:

只考慮海平面以上部分水的勢能減少,海平面以上部分水的重心下降高度為h1=(h-h)/2=1m

重力勢能每次減少mgh1,m=1*10^7*1*10³*2

兩次共減少2mgh1,所以e=2mgh1*10%

7樓:網友

這道題如果你那麼想就要利用微積分算所能做功的部分了,雖然不難算但是難以理解,解釋也是最完美的。

對於高中首先重力勢能是乙個相對的常用的是以地面(水平面為基點)這裡不適用 水平面在變化,所以就要利用地面是零勢面,那麼一開始20公尺的時候水的重心是10公尺處 18公尺就是9公尺處了那麼下降的就是做的功,也許你會說這個那麼多的水怎麼能看成質點,但是相對於水壩以外的大海,這些水太少確實可以視為質點那麼就可以理解了吧 ,外面的大海勢能不變,但是壩內水的勢能變了。

8樓:網友

算重力勢能時:水位原來壩內水位20m壩外水位18m,壩內參與發電的那部分水的重心比壩外水面高1m;水放出後薄薄攤在壩外的海面上,剛才壩內參與發電的那部分水的重心降至海面高度。

故壩內參與發電的那部分水的重心降低高度為1m,每天有兩次漲潮故再乘以2

9樓:網友

是面積乘以高2m就是體積。勢能是相對量。你得選參考平面﹙也就是零勢能面﹚.

假設選落潮後的海平面為參考面。也就是水壩中的水相對於零勢能面高[﹙20-18﹚/2]m.當水壩中的水全部流入海中,海平面公升高幾乎為零。

可忽略不計。所以水壩中的水都下降[﹙20-18﹚/2]m.所有的水下降到了18m.

但其重心確實下降了1m.﹙20m-18m﹚/2=1m

w=mgh﹙m=

w′=2w·10%

一天兩次﹚

10樓:網友

水壩內是20m,水壩外是18m。所以水位整體降低2m.但是水壩內到外水的重心下降了(20-18)/2=1m每天兩次漲潮。。所以是1*2=2m

11樓:網友

這位呀,內外壩的水位差為2m呀。

內壩水位下降後,外壩水位上公升了,但實際上外壩面積要遠遠大於內壩,所以外壩水位上公升,但可以忽略不計,只算內外壩高度差2m。

12樓:魔幻的南極

老弟,你沒有理解重心的概念呀~~~

13樓:網友

你可以這樣想。

初始的重力勢能是mgh,其中h為20/2=10,這是重心的概念,你明白吧(否則就要用到積分了)

末狀態的重力勢能是mgh',h『為18/2=9,所以重心是下降了1m,明白了嗎?

14樓:網友

壩內外組成連通器,外面的水上來裡面的水相同速度下去不就是下降一公尺嗎。

當然這道題不符合實際情況,事實上空間水量極大,高度不會有太大變化。

15樓:網友

第乙個可能是因為有兩次漲潮 他合起來算了。

第二個嘛 漲潮的時候重心在20/2=10m處退潮時重心在18/2=9m處。

所以是1m

高一物理,曲線運動能量轉換相關?

16樓:網友

第一圖的小球最終的末速度比較大,原因是壓力大時摩擦力大,消耗的能量多。

17樓:業餘棋迷80後

這個應該就是從機械能角度去研究。

初末高度一樣,也就是重力勢能一樣,那麼末速度大的也就是損失的機械能少,而損失的機械能和摩擦力做功有關,這裡路程一樣,就看摩擦力大小了。摩擦因數一樣,摩擦力大小和壓力有關,那麼第乙個圖來說,小球先上坡,你對比第二個圖上坡來說,第乙個圖小球上坡速度肯定要大,因此它對斜坡壓力就小,這是根據圓周運動分析的,速度大,需要的向心力就大,重力提供向心力部分就多,所以斜面壓力就小。

同理再分析兩個下坡過程,依然是第乙個圖壓力小。

因此第乙個圖摩擦力小,損失機械能少,末速度大。

如何理解高中物理的能量轉化關係

18樓:頻脹盟凰

量的轉移是指能量從乙個物體轉移到另乙個物體上,是能量存在的地點的變化,強調的是過程;而功則是和物體運動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

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狀態量,是過程量、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作功可以使物體具有的能量發生變化。

功,是物理學中表示力對物體作用的空間的累積的物理量,也叫機械功,功是標量,其大小等於力與其作用點位移的積,國際單位制單位為焦耳。

高一物理 ...能的轉化...

19樓:網友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此題,第一階段是小球下落到剛接觸彈簧,這個時候只有重力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第二個階段是小球壓縮彈簧。這個時候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相互轉化。第三階段是小球到底部後**。

20樓:乞丐小獅子

球碰到彈簧前:重力勢能轉換成動能,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加;

彈簧至平衡位置時:重力勢能轉換成彈性勢能和動能,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和彈性勢能增加;

彈簧壓縮至最大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動能轉換成彈性勢能,重力勢能和動能減小,彈性勢能增大。

21樓:網友

1、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接觸彈簧前)

2、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和彈簧勢能(剛接觸彈簧到彈簧支撐小球平衡點前,小球仍加速)

3、重力勢能和動能轉化為彈簧勢能(超過平衡點後繼續壓縮彈簧,小球減速)

4、彈簧勢能轉化為重力勢能和動能(**未超過平衡點前)5、彈簧勢能和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超過平衡點後,未脫離彈簧前)6、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脫離彈簧後)

22樓:王者之風

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小球下落過程),小球的動能和重力勢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小球壓縮彈簧),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小球的動能和重力勢能(小球被彈起的過程)

23樓:網友

第乙個過程:小球自身重力勢能轉化成動能。

第二個過程:小球的重力勢能轉化成小球的動能和彈簧的彈性勢能。

第三個過程:小球的重力勢能和小球的動能轉化成彈簧的彈性勢能。

24樓:三硝基甲苯

未接觸彈簧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接觸時動能與重力勢能轉化為直至動能為零,再由彈性是能轉化為動能與重力勢能。

25樓:糖豆愛吃巧克力

在小球接觸彈簧之前 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在接觸彈簧之後到到達最低點這段時間是機械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在最低點到彈簧恢復原長的過程 是彈性勢能轉化為機械能。

26樓:網友

20%水流能轉化為電能,若發電機功率為200kw,問p(水)=mgh/t中,各物理量的單位都是國際單位,時間是s,而問題中每分鐘 祝你進步!!!

高一物理問題,高一物理問題

要看考不考慮油減少影響漏油。不考慮 a b d對 考慮 cd 對 acda廢話 b滴一滴後1秒繞地球一圈再來滴一滴,再隨便去哪1秒再回來滴一滴.怎麼會是勻加速直線運動呢?cd 不管加速度是在變大變小,總之它是在加速就是了,所以速度一直在變大,所以acd 選acd b的話,加速度減小時,速度也可能是在...

高一物理中能量轉化怎麼理解,高中物理能量怎麼轉化

孩子,有這麼難理解嗎?我來說說吧 轉化是從無到有的過程,既然物體一開始沒有動能,是因為它受地球引力有勢能才能轉化為動能啊,而在轉化時動能的增加量就等於勢能的減少量,雖然是同時具備動能和勢能,但勢能是不斷減少,動能不斷增加,總量不變。沒人說過轉化就不能同時具備兩種能量啊,沒有完全轉化同時具備兩種能量正...

高一物理的問題,高一物理剎車問題

能量既不能消滅也不能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乙個物體轉移到另乙個物體,所以機械能總量等於泥的重力勢能 動能,e和w是乙個意思不是一碼歸一碼的,球的位移是h h,空氣阻力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既然依據零重力勢能面得出關於mg h h 的正負號是正的,關於fh的正負號當然是負的。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