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觸不周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1樓:網友
《共工怒觸不周山》
曲折的反映了在原始部落中的激烈鬥爭和大自然的鉅變,用神話來解釋天地執行的自然現象,表示古代勞動人民認識大自然的思想,神奇的傳說中具有現實主義。
色彩。共工的行為是願意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共工怒觸不周山》文言文:
昔者,共工與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
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共工怒觸不周山》翻譯: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天帝之位,共工在大戰中慘敗,憤怒地撞擊不周山,支撐天的柱子折了,繫著大地的繩索斷了。所以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所以江河泥沙都朝東南方向流去。
共工怒觸不周山是乙個著名的上古神話傳說,傳說共工素來與顓頊不合,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憤怒地撞上不周山而告終。
《共工怒觸不周山》(解釋,賞析)
2樓:蒙泰香
1.以:用來···足:腳;故:所以;觸:碰,撞,頂。
2.你打錯了,應該是「天柱折,地維絕」。意思是:支撐天空的柱子斷了,系掛地的繩子斷了。
3.課文解釋了日月星辰的自東向西移行,大地上河流自西向東流淌的自然現象。
4.這種解釋反映了遠古先民們對自然現象的樸素認識。由於當時科技落後,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不能正確解釋,出於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敬畏,便產生了神話故事。
這也反映了先民們的豐富想象力和對自然界的好奇探索。
5. 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他聰明敏慧,有智謀,他統治的地盤很大,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
認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鬥爭。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援,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
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崑崙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定決心。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
希望對你有幫助。
共工怒觸不周山怎麼擴寫,共工怒觸不周山擴寫
原注 淮南子天文訓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 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譯文 從前,共工與顓頊爭為帝王 共工 傳說中的部落首領。顓頊 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軒轅氏的孫子 共工 發怒撞不周之山 觸 碰,撞。不周山 傳說中的一座大山 支撐天的柱子折...
共工怒觸不周之山翻譯,快,快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地不滿東南,天向西北方向傾斜,因此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移動 大地的東南角塌陷了,故水潦塵埃歸焉。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傾 傾向。故 所以。焉 這裡。滿 夠,達到。潦 積水。塵埃 塵土,這裡指泥沙。歸 流。 文言詞語積累 顓頊 zhu n x 水潦塵埃歸焉 l o ...
《夸父逐日》選自共工怒觸不周山》選自
夸父追日選自山海經,共工怒觸不周山選自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編撰 的一部哲學著作,他們都是神話。山海經 淮南子 神話 山海經 海外北經 淮南子集釋 神話 夸父逐日 選自 夸父是 共工怒觸不周山 選自 是 山海經 海外北經 古代神話人物 淮南子 西漢 夸父逐日 選自 是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