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鄭芬多老師
岑侍信棗參詩作風格:
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邊塞詩雄健奔放,表現了一種陽剛豪健的風骨美和奇特壯麗的異域美。其立意、言事,造語、用韻之奇,熔鑄了盛唐高度自信的時代風貌,煥發出盛唐時代獨特的藝術魅力,體現了詩人匠心獨運奇特鮮明的創作個性。
我國古代傑出的邊塞詩人當首推岑參。作為盛唐邊塞詩派代表人物,岑參邊塞詩雖只約佔其作品的五分之一(其詩共四百多首),但他卻是盛唐詩人中創作邊塞詩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詩人(其他盛唐詩人的邊塞詩至多也就二十多首,少的僅幾首)。其詩作雄奇健美,尤其是描繪邊地風光的獨特藝術風貌的作品,其中的「奇特」之氣更是少有其匹。
一、立意奇。
岑參邊塞詩寫戰爭往往不寫艱難苦難,而特寫英雄主義和犧牲精神。他的不少詩句以慷慨之筆熱情歌頌了大唐將士英勇無畏的報國精神。如《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的「將軍金甲老拆夜不脫,半夜行軍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就極力讚頌了唐軍將士不畏酷寒狂風而毅然夜行出兵抗敵的壯舉,令人不禁對這些英勇愛國將士肅然起敬。
二、言事奇。
藝術家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可使欣賞者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再創造。岑參在詩中就以奇巧手法創新性地描寫邊塞景物,使人讀之饒有情趣。
岑參詩歌描寫塞外氣候之奇,主要突出塞外氣候迥異於中原地域的寒冬早至及冬季漫長,如《北庭作》的「秋雪春仍下」、《輪臺即事》的「三月無青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胡天坦如八月即飛雪」。岑參詩也突出了塞外冬季的異常嚴寒,如《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的「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就以寫實兼具誇張手法寫了足以凍結千萬裡塞外地域的奇酷嚴寒。
2樓:網友
岑參的詩的風格。
岑參擅長七言歌行,寫的詩歌大多都是關於邊塞的乎缺枝,具有特色的語言,鮮明的情調,把西域地區的雄偉壯闊和景色扮渣的秀麗描寫得栩栩如生,戰士英勇抗敵的戰鬥精神也在詩中呈現了出來。
對岑參邊塞詩的風格評價,歷代都離不開「奇麗」二字。奇麗的藝術的風格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傳統,屈原的《離騷》、《九歌》、《九章》等瑰麗奇偉,騁翔天地。屈原的奇,在岑參的邊塞詩歲敏中,更是得到普遍的體現。
岑參是什麼派詩人
3樓:煥章談教育
岑參是邊塞詩派詩人。
邊塞詩派是盛唐詩歌流派之一,代表詩人是高適、岑參、還有王昌齡、李頎、王之渙等,邊塞詩人中成就最大的是高適、岑參,因而該詩派又稱高岑詩派。
岑參是唐掘悉前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教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地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高岑」。
岑參出生在乙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三年後獲授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陸滑州(今四川樂山市)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曆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週歲)。
成就:
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詩歌意境新奇,風格奇峭,氣勢磅礴,想象豐富,詞采瑰麗,熱情奔放,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其詩歌的題材涉及述志、贈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邊塞詩寫得最出色——在盛唐時代,岑參寫的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兩判清度出塞時期,岑參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
境界空前開闊,造詣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局面,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
岑參是什麼派詩人
4樓:生活處處就是坑
岑參是邊塞詩派詩人。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唐代漢族詩歌的主要題材,其創作貫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
邊塞詩派中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歷和軍旅生活體驗的作家,以親歷的見聞來寫作;另一些詩人用樂府舊題來進行翻新的創作。
初、盛唐邊塞詩多昂揚奮發的格調,藝術性最強,代表詩人主要有高適。
岑參、王昌齡。
李頎、王之渙。
等。邊塞詩人中成就最大的是高適、岑參,因而該詩派又稱高岑詩派。
岑參是什麼派的詩人,岑參是什麼派的詩人代表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簡介 岑參 約715 770 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字重孫,後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天寶三載 744年 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 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
岑參的字是什麼
他沒字啊 岑參,其人資料缺乏,故很難從他本人身上得到有效資訊。已故文史學者蔣逸雪先生認為 岑有高峻義,故連類相屬,名參商之參 王驤 痛悼蔣逸雪前輩 鎮江史誌通訊 1985年 這種說法值得商榷。我們可以通過模擬來進行推斷,岑參以 參 為名,其前賢以此為名者 曾 曹,假定岑參取名是取效曾參的。筆者查到他...
岑參逢入京使的寫作背景,主要內容
寫作背景是根據劉開揚 岑參詩集編年箋注 岑參年譜 此詩作於公元749年詩人赴安西上任途中。這是岑參第一次遠赴西域,充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此時詩人34歲,前半生功名不如意,無奈之下,出塞任職。他告別了在長安的妻子,躍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陽關,奔赴安西。岑參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