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碩爸爸
退休老人去世了,原工作單位連個花圈都沒送,是不是令人很氣憤?
1、中國傳統是人死大事。每當家裡有人去世,其他事情都需要為其讓路,給予更多的同情。另外告薯毀,我還想說,領導是由你在他眼裡的重要性決定的。
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們在國企工作的時候,乙個總工程師的母親去世了,專案經理安排專案部全體人員去參加葬禮,安排專案部的車協調交通,安排辦公室主任為他服務。
2、普通員工的母親去世,專案經理根本沒過問,只批了假,連撫卹金都沒給。這就是區別。所以,別人是否問起父母去世的事,取決於自己的重要性,而不是取決於領導的重要性。
乙個領導者是否值得尊重,更多的取決於能否公平對待每乙個員工。許多領導喜歡被區別對待。喜歡的員工總是付出更多的資源,不喜歡的員工總是受到冷遇。
3、現在很多員工很難工作到可以退休手旁的地步,因為在正常的職場中,到了三十多歲,就被拉入辭退名單。至於什麼時候走,只是時間問題。況且,在職場中,大家只是一起工作的同事,和同事的關係也和兒時的同齡人差不多。
也就是說,如果你畢業了,你就變成了乙個沒有聯絡的陌生人,因為你以後的發展不一樣了,你的人生也不一樣了。那些同事只是你生命中某一部分的過客。現在的職場,很少有公司是大家都能穩定待下去的。
4、以前的同事因為太穩重,所以感情很深。襪備只要是一起共事的同事,那就是一輩子。但是現在職場充滿了不穩定因素。
我們現在可能在一起工作,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分道揚鑣了。其實我們並沒有太多的感情。所以,即使乙個同事離開了大家,也不會有太大的觸動。
最多也就是問問他為什麼離開。僅僅是這個還是因為你可以和其他同事聊什麼。
2樓:李佳楠那男
是的,讓人特別生氣,而且我感覺這樣的做法確實是沒有禮貌的,確實是沒有素質的。一點人情味都沒有。
3樓:羅文
個人認為不是的,老人已經去世了,原來單位的這些人都只是同事而已,不送花圈是比較正常的。
4樓:啥地方
我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工作單位也有自己的規章制度,滑裂吵普通的員工沒有權利為老人購買花圈信侍,而且單位的源橋費用也是由國家下撥的,不可隨意使用。
5樓:小苒社會說
家裡有老人去世,雖然通知老人的原單位了,但沒有人來弔唁,也沒有送花圈。遇到這樣的事,不必憤慨,不必氣憤,不必糾結。為什麼我這樣說呢,不是我不講人情,沒同情心和憐憫心,是沒必要為這事弄得自己不痛快。
至於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老人退休時間很長了,原單位已沒有認識老人的人了。
有的老人退休二三十年,原來一起上班的年輕人也都退休了,作為老人的兒女,在老人去世後通知老人原單位,這已經是很多餘了。你去說了半天,沒乙個人認識老人,和與陌生人說這事有啥區別,你想想乙個陌生人會為你難過,會去弔唁嗎?
老人原單位不存在了。
尤其是大國企單位,過去都有這麼一套專管班子,職工或者職工家屬去世都幫著處理後事,單位和所在部門都會派人去弔唁,送個花圈,表示哀悼。
隨著國企改革,很多企業兼併破產,單位都不存在了,到**找人啊,所以就不必像以前那樣,必須父母去世到單位報喪。
國家提倡喪事簡辦,不搞聲勢浩大的弔唁,不擺花圈。
我們單位現在就這樣,單位有老職工去世,最多就是工會領導帶幾個人過去弔唁一下,既不送花圈,也不隨禮。就算禮節上到了。就是生前是再大的幹部也是這樣處理,至於去隨禮幫忙的人,就全憑老人家裡人的關係密疏而定了。
我同事的姐夫去年去世,她姑姐就不讓說,只通知了兩家親戚,過去弔唁並幫著處理後事,外人一概不告訴。住得近的老同事老鄰居知道了也過去弔唁了,隨禮的一律不收,花圈乙個沒有。因為現在墓地不讓燒花圈,沒地方燒,花圈都沒法處理,所以也就沒有送花圈的了。
寫在最後
我不知其它單位怎樣,現在我們單位家中有老人去世的,一般都不吱聲,悄悄的辦裡喪事,門口不擺花圈,不過度渲染,有私交好的知道了,去弔唁一下,隨禮個人隨意。有的喪家都不收禮。不和原來一樣在樓棟前擺桌記賬。
不擺花圈,悄悄的辦,自己不累外人不累,還不用欠人情。不是私交很好的朋友不通知,自己家人辦理就行。我感覺這事也是與時俱進了,畢竟是老人去世,不是什麼皆大歡喜的事,沒必要辦的那麼隆重。
提倡厚養薄葬才是值得提倡的。人家不來,以後有事你也不用去簡單,省心。
所以想開點吧,為這事生氣,太不值得。而且現在退休人員已經屬地化管理了,原工作單位以此為理由,別人也不好說什麼。
6樓:幸福小豬豬
確實很令人氣憤,畢竟是單位的乙份子,曾經年輕的時候也為單位付出了一輩子,在去世的時候卻沒有享受到該有的待遇。
7樓:大超說教育
的確令人氣憤,連應有的尊重都沒有,令人難以接受。
8樓:寄情以言
我覺得並沒有。因為工作單位會有很多退休老人,公司不可能每乙個都記得,所以我覺得原工作單位並沒有做錯。
退休老人去世了,原工作單位連個花圈都沒送,這就是人走茶涼嗎?
9樓:生活達人小鄭老師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並不屬於世態炎涼,畢竟都已經退休了,跟原來的工作單位也不會有較大的交集,也不會有這個人情往來,所以退休以後連個花圈都沒送,這是正常的現象。說白了,我們在乙個公司當中工作,那麼只能夠說是同事關係,如果我們哪天離開這個公司,那麼就不會有任何的瓜葛。
也不會有什麼牽連,畢竟有句話說的好同事是不可能成為朋友的。<>
對於有的人退休以後肯定在家,養老甚至到處去休閒,跟原有的單位也不會有什麼來往,也不會有什麼聯絡,在這種情況下去世了,單位不送花圈並不能夠說是世態炎涼。
我們看一下社會當中的一些事情,有一些員工去世了,或者有一些管理層的人員去世了,有哪乙個員工去送花圈,甚至連單位他不會主動問候一下家屬,更不會送花圈,這是非常正常的。乙個單位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總會有一些新員工進入,也會有一些老員工離開,如拿此果單位過來送花圈,但是過來送花圈的人有時候連老人都不認識,這樣的話就不會有任何感情,就算是來也是應付差事。
也沒有必要在意這麼乙個形仿逗式。
世態炎涼其實就是在自己得勢的時候別人百般奉承,在自己沒有價值的時候別人十分冷淡,這個就稱之為世態炎涼。世態炎涼 ,並不是說自己去世以後不來就是世態炎涼,有時候自己離開這個單位以後,原有巴結自己的人都不再來看自己,那麼會被稱之為世態炎消大迅涼。世態炎涼 ,其實在這個社會上是非常正常非常現實的乙個事情,畢竟司馬遷。
早就已經講過了,人生在世都是為了乙個追名逐利,當沒有利用價值,也就是散場的時候。
10樓:隨遇而安
我認為是的,因為原來的工作單位和老人之間也只是工作行握的僱傭關係,工作單位是沒有義務為退休去世後的檔轎慶老人送去花圈的,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進行譴責或者帆告是吐槽。
11樓:無能為力大蒜
是的,其實職場本來就是人情涼薄的地方,乙個人去世了,只有親人會關心,其餘人都是冷眼看待。
12樓:想去看極光
現實其實就是這樣,你別管在公司氏源跟同事相處的多麼好,只要不要一起了,那關係也就斷了,公司其實沒有那麼在乎你散判,殲掘態因為人有的是,一批一批的,人家都習慣了。
父母亡故已退休的子女可以自己單位的名義送花圈嗎
13樓:
一般來說,如果父母亡故已經退休的子女想要以自己單位的名義送花圈,需要事先經過單位領導或者相沖陪關部門的同意,並且在送花圈時註明花圈是由單位代表送上的。這樣做可以體現單位的尊重和關懷,同時也能減輕子女的經濟負散鉛蠢擔激胡。但是具體要求還需根據單位的規定來確定。
建議在這方面最好事先諮詢一下單位的領導或者相關部門,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或衝突。
父母亡故已退休的子女可以自己單位的名義送花圈嗎
14樓: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因地區和單位政策有所不同,最好先與單位內部相關部門或人員進行確認。通常情況下,退休的子女可以以仿段自己的名義送花圈,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單位芹大搭代表送上慰問,但具體操作方式需要根據單位規定來定奪。在送花圈時,還要注意場合、花卉品種和搭配等方面,儘量選擇適合嫌拿的花卉,以示對逝者的敬意和緬懷。
農曆晚8點老人去世了那天出殯好,老人去世日期2月22日24一26出殯那天出殯好?
跟著我這農村辦法是在家放三天或者是五天都行,出殯沒有看好日子的,雙日出殯鄰居不願意。讓老人入土為安。哪天都可以,只不過民間有個說法,叫做七不出,八不埋,注意一下也好。這要看你自己,你想多放幾天,讓親人祭奠,就多放幾天,總之哪天出殯都好,沒啥說道,自己看著辦吧。八十幾歲屬豬的人農曆初五死了,農曆12月...
老人去世了逢7逢8有什麼講究,老人去世後的頭七如果遇到七代表什麼
在我家這邊,去世在那一天沒有什麼講究。比較講究七不出八不葬,就是初七不能出殯,初八不能下葬。一般信佛教的或者信主的,是沒有七八這種說道的。沒什麼說法,別過於迷信,只要記得逢年過節給他們燒紙,記得祭祀就好了。真還沒聽說有什麼講究。老人去世了逢7逢8有什麼講究 地方不同風俗不同,我們這是過七的,每七天祭...
老人去世的唸詞,老人去世安慰詞
主要還是看你們的習俗,如果你實在不太清楚,可以請教一下年紀比較大的人,他們對這些事情比較了解。老人去世安慰詞 1 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 逝者已登仙界,生者節哀順變。3 節哀吧,走的人不希望你不快樂。4 節哀順便,不要太難過了。照顧好身體。5 生老病死是自然現象,要節哀順變!保重身體。6 親戚或余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