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期的名字,納西族前稱有哪些
1樓:懂視生活
在中國有著56個民族,許多的少數民族都是後來才發現並且列握陵源入其中的。納西族也是近代將名稱徹底更換為納西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著不同的名稱。
那麼,本期盤點納西族前稱有哪些。
納西族正式定名於1954年,當時**民委派出的雲南民族識別調查小組依據大多數納西族人的意願確定了這個稱謂。歷史上納西族有過多種稱謂。兩漢、魏晉時稱「麼沙夷」,唐代到清代稱為「麼些」,近代被稱為「麼些」「摩梭」及「麼西」等。
歷史上,納西族還有一些自稱,如「納西」「納日」「納罕」「納桓」等。
納西族有多種自稱:居住在雲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古城區、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永勝縣、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俄亞、鹽源縣達住等地的納西人自稱「納西」,居住在雲南省寧蒗縣永寧、翠依、四川省鹽源縣、木裡縣的雅礱江流域和瀘沽湖畔的納西人自稱為「納」或「納日」(或音譯為「納汝」)。
居住在寧蒗縣北渠壩和永勝縣獐子旦的自稱「納恆」;居住在汪局雲南省香格里拉縣三壩鄉的納西人自稱「納罕」(或譯為「納汗」);此外,還有少數自稱為「瑪麗瑪沙」(居住在維西縣)、「路路」(又音譯為「魯魯」,居住在麗江塔城、魯甸等地)。上述自稱中,以納西、納日、納罕、納恆幾種稱謂居多。
自稱納西的人佔納西族總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據本民族意願,經批准,於1954年正式定族稱為納西族。「納」一詞有「大」、「巨集偉」、「浩大」、「黑」、「黑森森」、「黑壓壓」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為「人」。
納西族有多種自稱和他稱。根據《後漢書》、《三國志》、《華陽國志》等史書記載,漢代時居住於越_郡的納西人稱為犛牛種;蜀漢時居住於漢嘉郡的納西人稱為旄牛夷;晉代居住於定笮(今四川鹽源)的納西人稱為「摩沙夷」。到唐代,《蠻書》等史書多稱納西為「麼些」。
直至族稱正式定為「納西」之前的20世紀50年代初,各地納西人填族別時填「麼些」或「摩西」段態。藏族人則稱納西族為「姜」(hjang),白族自古稱納西族為「摩梭」(麼些),但通用的他稱仍為「摩梭」(麼些)。主要居住在中甸縣(現為香格里拉縣)東南部東壩等地的部分納西人(自稱納西或納罕)被稱為「阮可」(又音譯為「若喀」)。
納西族的解釋
2樓:小柒
納西族的解釋我國少數 民族 之一 。古籍稱為「摩沙」或清陸「磨些」。人口萬(1990年)。
分佈在 雲南麗江 、答雹頃 中甸 、 維西 和 四川 鹽源 、 鹽邊 、 木裡 等地。以農業為主,兼事畜牧。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肆棗通用漢文。
詞語分解 納的解釋 納 (納) à收入,放進:出納。藏汙納垢。
接受:。笑納。納諫。
享受: 納福 。 納涼 。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 密密 地縫:
納鞋底。 姓。 繳出吐 部首 :糹。
元代詩歌在不同時期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元初詩人多為宋金遺民,大多親歷過改朝換代的社會變革,因而某些作家如劉因 趙孟兆頁等的一些詩作能較深刻地反映社會矛盾和民族意識,中期以後,社會趨於相對穩定,科舉取士的恢復又使知識分子有了進身的機會,特別是宋代的道學在此時發揮了 替金元治心 魯迅語 的作用,許多詩人都兼理學家,他們繼承了宋儒重道輕文 扶...
中國不同時期穀子品種是怎樣演變的
儘管我國具有悠久的穀子栽培歷史,但真正的穀子品種改良始於20世紀30年代。由金陵大學 燕京大學及其合作農場等單位通過系統育種培育推廣了燕京811 開封48 華農4號 薄地租等品種。40年代後期由晉察冀邊區選育出邊區1號,曾在生產上廣為應用,直到90年代初尚有栽培。但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這些育成品種推...
古典時期的玉器不同時期的高古玉器有何特徵
興隆窪文化晚期玉器 興隆窪文化玉器是迄今所知中國年代最早的玉器,這時期玉玦的出土數量最多,是興隆窪文化最典型的玉器之一。玉耳飾玦一對 玉耳飾玦一對 耳飾玦,略帶方圓形的敦厚造型,較相似於內蒙古赤峰白音長汗出土的耳飾玦,而在日本桑野及西伯利亞yakut 遺址也出有這種方圓形耳飾玦,故可暫定它屬興隆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