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國防史經歷了哪四次衰敗

2025-05-06 08:40:14 字數 3210 閱讀 4501

1樓:成大文化

<>我國古代前期,即從春秋戰國到秦漢。

盛唐,國防日趨發展,不斷強盛以晌薯至於發展到鼎盛。其後期,即從中唐。

到兩宋、到晚清,我國國防便日趨衰敗,以至於一觸即潰,不可收拾。其間,雖然盛唐之前有兩晉的糜爛,中唐以後有明清中前期的振作,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古代國防事業的基本趨勢是由弱到強,再從強盛走向衰落。宴殲者。

從漢、唐、明、清等幾個大的歷史朝代看,國防事業也都改簡是由興而盛,由盛及衰。

中國古代國防有哪些主要成就?

2樓:霓脦那些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且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構築。一、構築法則。

長城的構築,以「因地形,據險制塞」為基本法則。「因地形」,即指根據地形條件而構築工程,和充分利用在地的自然資源選擇合適的建築材料。「據險制塞」,主要是指利用地理天險禦敵。

此原則有利於防守,也可以節省建築材料。

二、建築材料與構築方法。

長城的修築從春秋到明後期,持續了兩千多年。由於各個時代的生產力、技術水平不同,也由於各個政權所面臨的軍事形勢不同,歷代修建的長城在構造、建築方法及形制方面都互有不同;而由於各處地理條件的差異,即使同一時代所修的長城面貌也有不同。

就不同歷史時期和築城技術的發展而言,北魏以前各朝所修的長城,以版築夯土為主,北魏時出現了磚石結構的長城,明代長城則廣泛運用了石砌法、磚砌法、磚石混砌法,從橫切面之觀察更含三角學上的應用,特別在陡坡上的鞏固方面起了作用。

就長城沿線各地的地理條件之不同而言,建造長城所需的材料均按「因地制宜」的原則就地取材解決。

崔豹《古今注·都邑》說:「秦所築長城,土色皆紫,漢亦然,故云紫塞焉。」在山地,則開山取石壘牆;在黃土地帶,則取夯土築;在沙漠,則用蘆葦或柳條,加以層層鋪沙修築。

此外,砌牆所用的磚、瓦、石灰和木料等,除就地設窯燒製或砍伐外,官府還設有專門部門**。

三、長度。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儲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說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就是明長城的長度。

國家文物局和國家測繪局2009年4月18日聯合公佈,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千公尺。經過壕塹千公尺,自然天險千公尺。

2012年6月5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居庸關長城宣佈,歷經近5年的調查認定,中國曆代長城總長度為千公尺,包括長城牆體、壕塹、單體建築、關堡和相關設施等長城遺產43721處。

這是中國首次科學、系統地測量歷代長城的總長度。此次長城的調查和認定,不僅認定了2009年測定的明長城長度,還開展了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的資源調查。

3樓:網友

長城,在各種軍事要地建築非常堅固的城池。

主要以築城,善於防守。

中國絕大多數的國防歷史——城守。

在特別牛的時代,才有對外戰爭,比如漢武帝,唐太宗,以攻為守。

還有個政治謀略,叫以夷制夷。用少數民族的國家對付少數民族的國家,對其分化,反間。

確保了華夏文明的延續。

4樓:曹家蟹園

最主要的國防成就不就是長城和烽火臺嗎?

我國古代國防歷史的程序是怎樣的

5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我國古代國防始於西元前21世紀的夏王朝到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終歷史悠久。

我國古代國防主要有城池、長城、京杭大運河、海防,具體發展階段:

1、城池是我國古代國塌神防建設中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工程,始於商數衫枯代,之後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完善,城池的攻守作戰也成為我國古代戰爭主要特徵之一;

2、長城是城池建設的延伸和發展,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的匈奴的南侵;

3、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薯洞程,開始於西元前5世紀後經歷7世紀和13世紀兩次大規模擴充套件,將原有的舊河道拓寬和連貫,把南北許多州縣連成一線,成為軍事交通運輸和南糧北運的大動脈,具有重大的軍事和經濟作用;

4、海防是從明朝開始,14世紀,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陸續修建了以防城、新城為骨幹,水陸寨、穎堡、墩、臺、烽堠等相結合的海防工程體系,為抗擊倭寇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國古代國防歷史的程序是怎樣的

6樓:剛陽文化

我國古代國防始於西元前21世紀的夏王盯做朝到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終歷史悠久。

城池是我國古代國防建設中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工程。

始於商代,之後規模不斷擴大結構日益完善,城池的攻守作戰也成為我國古代戰爭主要特徵之一。

長城是城池建設的延伸和發展,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後為了防禦北方的匈奴的南侵。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開始於西元前5世紀後經歷7世紀和13世紀兩次大規模擴充套件,將原有的舊河道拓寬和連貫,形成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全長1794公里的大運河,把南北許多州縣連成一線,成為軍事交通運輸和南糧北運的大動脈。枝世。

具有重大的軍事和經濟作用。

海防是從明朝開始凱搭衡,14世紀,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陸續修建了以防城,新城為骨幹,水陸寨,穎堡,墩,臺,烽堠等相結合的海防工程體系,為抗擊倭寇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國古代國防興盛的時期是哪些時候?

7樓:阿戚愛生活

中國古代國防的四大興盛時期:秦漢唐元。

中國古代國防,是從西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至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其間大約經歷了4000年的歷史。

長城是城池建設的延續和發展,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滅六國完成統一後,為了防禦北方匈奴的南侵,於西元前214年,將秦、趙、燕三國北部的長城予以修繕,連貫為一。

中國古代國防的四個衰弱期

8樓:過路軍師

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兩宋時期,鴉片戰爭後的晚清。

中國古代國防的四大興盛時期

9樓:張家主任

西漢武帝時期,大唐盛世時期,大元帝國時期,大清帝國康熙大帝時期。

10樓:哥沒錢

大秦帝國 隋唐時期 元朝成吉思汗時期這些時代時期領土很廣。

11樓:網友

漢攻匈奴;隋擊高句麗;唐逐突厥;明滅蒙元。

四史知識競賽指的是哪四史啊?

一 四史,分別是 史記拆跡迅 漢書 後漢書 州叢和 三國志 屬於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書。二 簡介。史記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 書 表 世家 列傳五種形式。旅此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 約成書於西元前年至西元前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

中國古代國防史的最大特點是什麼,中國古代國防史的最大特點是什麼

來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政權的最大心患,自漢朝到明朝都是如此,因此抵禦游牧民族的侵略 當然,現在叫 掠奪 一直是各朝國防的當頭大事,最顯著的例子就是 萬里長城 這與北美 西歐某些國家的以海防為主的國防有著明顯不同。守邊疆的軍隊不是擋不住北方的部隊就是判變,守護京城的禁軍不是戰鬥力低下就是數量...

蠶的一生經歷了哪階段,蠶的一生經歷了哪四個階段?

蠶的一生要經過卵 幼蟲 蛹 成蟲四個階段 卵 蠶種 幼蟲 蠶 蛹,成蟲 蠶蛾 蠶的一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蠶的一生要經過卵 幼蟲 蛹 成蟲四個階段 背景知識 人們常說 春蠶到死絲方盡 是的,蠶的一生是偉大的.蠶的一生要經歷蠶卵 蟻蠶 蠶寶寶 蠶繭 蠶蛾等階段,共40多天的時間。蠶寶寶以桑葉為食,吃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