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通假字「之」和「而」的用法

2025-04-26 07:37:57 字數 3349 閱讀 6567

1樓:匿名使用者

之:1.代詞;2.助詞:(1)"橋絕並的",結構助詞。(2)"以",限制範圍。(3)取消句巨集念子獨立性;3.語氣詞;4.動詞敏跡(前往,去,到)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好像沒課改時有個初中文言文裡有,21個而不什麼玩意兒,你去借本,要不就查。

錯別字和通假字的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錯別字就是寫出了在歷史上沒有任何公認正確的記錄的字,或者字的用法不正確的字。

4樓:又笨又慢平天下

錯別字是書寫不正確的字,通假字是在古文中作者寫錯的字,經過幾千年的流傳,為了保持古文的完整性,並不對其進行修改,但是意思卻不是那個字。

5樓:小徐小靖

古人的錯別字就叫合理的通假字。

6樓:網友

乙個現代叫法 乙個古代叫法。

細柳營裡的那些"之"字"以"字的用法?

7樓:匿名使用者

這些 women 不是很懂 最好下個詞典查下。

勸學的註釋,通假字,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8樓:匿名使用者

因題目不完整,缺少具體條件,不能正常作答。

核舟記中的一詞多義中之的全部用法 和通假字

9樓:七匹狼—公子

通假字詘右臂支船 (詘——「屈」,彎曲。)

左手椅一衡木 (衡——「橫」,橫著)內。

蓋簡桃核修。

容狹者為之 (簡——「揀」挑選)

約八分有奇 (有——「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為字共三十有四 (有——「又」,用在整數和零數之間)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通「父」,對男子的美稱,多附於字之後)右手攀右趾 (攀——「扳」,拉;引;撥動)3·一詞多義。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奇異、罕見。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零數,餘數。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有。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 ——通「又」。

為:為宮室、器皿、人物 ——雕刻成。

中軒敞者為艙 ——是。

可:高可二黍許——大約。 珠可歷歷數也——可以端:東坡右手執卷端——名詞,「奇異、精巧」 其人視端容寂——形容詞,「端正、正」

應該就有這麼多了。

10樓:溪邊的石頭

之: 1、的:2、代詞。

有"通"又",用來連線整數和零數。

詘"通"屈",彎曲。

衡"通"橫",橫著。

甫'通"夫",男子美稱。

11樓:黑紅錦鯉

簡通揀,挑選。

攀通扳,往裡拉。

「與」和「和」的用法區別

12樓:星願老師

一、關係不同。

1、「與」:連線的詞語之間也是並列關係,但是往往在意義上有主次、先後之分,主要的成分、順序在前的詞語應放在「與」的前面,例如「鋼鐵、煤炭、石油、電力與其他工業」(主次之分)、「嬰兒、兒童與少年」(先後之分)。

2、「和」:連線的詞語之間是並列關係,可以不分先後。

二、詞性不同。

1、「與」:連線的通常是名詞,例如「小學、中學與大學」。

2、「和」:連線的可以是名詞,例如「工人和農民」;也可以是動詞,例如「傳播和接受」;可以是形容詞,例如「聰明和美麗」;還可以是代詞,例如「我和他」。

三、用法不同。

1、「與」:在某種程度上將有一些偏向於前者,且表達效果比和稍好一些,而和則比較準確的平衡與兩者。

2、「和」:作連詞能表示選擇,相當於「或」;「與」則沒有這樣的意思。

13樓:小韓老師

一、與的用法。

與 yǔ1、和,常用 ~誰 你與我。

2、介詞。二、於的用法。

於 yǔ1、作為介詞(a.在,如「生~鄭州」)

2、作為字尾(在形容詞後,如「於情於理」;b.在動詞後,如「屬~你)3、姓氏。

提問於我聯絡是這於嗎?

14樓:網友

「和」往往用於人或者擬人化的句子,表達「共同、包括」的意思。比如:我和他是同學;小熊和小貓一起去釣魚。

與」往往用於物或者非人的句子,表達「比較、區別」的意思。比如:地形雨與鋒面雨的區別。

至於連用,無所謂順序,看你具體句子要表達的意思。

15樓:網友

兩者沒什麼區別,基本通用。

一般理解為與更書面化古語化。

而和更口語化。

連用的時候與在前。

16樓:夢中億

與:(一) 「與,賜予也。一勺為與。」會意字,以。

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與人不問所欲,當斟酌而與之。與的本義為「賜予」,為實詞。

二)虛詞「與」是假借字,可作介詞、連詞和副詞。作連詞的「與」,從先秦至現在沒有大的變化。介詞「與」,唐宋以後又產生了新義,如「使」「將」等義,但這些新義在現代漢語中又消失了。

副詞「與」是「舉」的通假字,也是多音字。

和:(一)連線並列成分,表示平等的聯合關係,可連線名詞性詞語,也可以連線動詞性詞語。例如:

拳頭和眼淚解決不了問題,現在需要的是理智。」「這些法律條文要逐條地進行學習和討論。」

二)在連線的兩項之間表示選擇關係。例如:「你的去向是要在工作和繼續深造之中做出選擇。」「他去和不去,都不會對我們的談判有什麼影響。」

文言文中,通假字有時是用「通」哪個字,而有時用「同」哪個字,請問有什麼區別呢

17樓:二佰六

一般都說「通假字」,老教材有的說同假字。

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於種種原因,書寫者沒有使用本字,而臨時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來替代,有人認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寫的白字。通假字大量存在於古書之中,是造成中國古書難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稱為「本字」。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謝謝採納哦~

18樓:匿名使用者

同:一般是古代也用,意思是同的那個字。

通:作者寫錯別字了(不完全是作者文化程度問題,古代通訊不發達,地區對一些字的書寫、讀音給、用法有差異)

19樓:知音嫅姐

通一般是古代與現在的字使用方法不同,意思與現在字不一定相同。而同則是意思相同。

20樓:網友

沒區別,說法不一樣而已。

舉例說明成語中的古今異義,通假字,虛詞用法等

詩經 邶風 靜女 一 通假字 1.愛而不見 愛 通 薆 隱藏,遮掩。見 通 現 出現。2.說懌女美 說 通 悅 喜愛。女 通 汝 你,這裡指代 彤管 3.自牧歸荑 歸 通 饋 贈送。4.匪女之為美 匪 通 非 不是。女 通 汝 你,這裡指代 荑草 二 一詞多義 或重點詞語 1.其 靜女其姝 靜女其孌...

《馬說》中的通假字有哪些,求《馬說》裡的通假字 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重點句式。急急急!!!

一 詞語解釋 1 伯樂 春秋時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擅長相 xi ng 馬。2 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只是辱沒在馬伕的手裡。辱,受屈辱。之 的。奴隸人 馬伕。3 駢 pi n 死於槽櫪 c ol 之間 和普通的馬 一同死在馬廄 ji 裡。駢 兩馬並駕。駢死,並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櫪,馬棚。4 ...

舉例說明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的異同

古今字 即古用今不用。一般的古字由象形文本而來。如 莫 通暮,至莫夜月明 石鐘山記 蚤 通早,蚤自來謝項王。通假字,有同韻,同聲等分類。較常見。假借字,一般是字形相近。如 辯 與 辨 互通的現象。古今詞是古今異意的那類詞。如,河。古代特指黃河。今天是河流的通稱。假借字是古代沒有那個漢字使用時只能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