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年心理疾病有哪些表現

2025-04-24 09:47:26 字數 1535 閱讀 6528

1樓:造乙個星球

因為疫情,許多人呆在家裡。

產生了焦慮易怒等。

國內的疫情真的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對心理造成創傷,有一定的負面情緒是正常的。

疫情期間人是什麼心理?

1.自卑和孤獨。

擔心被周圍的人歧視或孤立,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議指蔽論或指責自己,感覺莫名的孤獨和自卑。這樣的人長期待在家裡,不喜歡和別人接觸,和家人言語交流很少。

2.無奈的心理。

隔離期間,只能耐心等待。我們不知道疫情何時會結束。這個過程是我們自己無法控制的,所以會有無奈的心理。有些人會因此變得煩躁易怒,情緒波動過大,從而做出過激行為。

3.緊張和恐懼。

新型冠狀蠢派病毒傳染性強,害怕自己或親人突然生病,對自己可能的確診和死亡感到擔憂和恐懼,甚至因此變得易怒。

4.自責和後悔。

為自己之前的粗心或草率決定感到後悔。對父母和親人的影響感到自責,認為拖累了家庭,甚至產生了抑鬱和悲觀情緒。嚴重的話帶逗賀,會自殺。

5.身體症狀。

受負面情緒影響,過分關注身體症狀,會因為一些輕微的身體症狀而感到心慌、頭痛頭暈、胸悶、四肢無力、食慾不振,也會影響睡眠。

疫情期間的心理疾病

2樓:西西和依依

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疫情給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響,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還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專家表示,疫情之下,身邊人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類。

第一,睡眠障礙。很多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導致睡眠質量變差。也有人受到左鄰右舍的影響,個人生物鐘發生改變,睡眠節律打亂了。

第二,焦慮。疫情早期,人們對新型冠狀病毒不太瞭解,產生了很多恐慌情緒。還有人因為面臨失業、收入減少、孩子不能上學等原因導致焦慮。

焦慮在旅銷螞情緒方面的具體表現為:心裡不踏實、心情七上八下像「坐過山車」;很難靜下心來,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身體方面出現呼吸困難、唉聲嘆氣、肢體僵硬等情況。

第三,抑鬱。特別是以前有過焦慮或抑鬱的部分病人,在疫情期間**,出現情緒低落、悲觀絕望、食慾下降、體重下降、月經不調、大小便異常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半個月以上拆埋沒有好轉,一定要到醫院及時尋求幫助。

普通大眾心理自助與疏導。

1.正確認識自己的心境反應。

傳染病暴發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產生一定的消極情緒十分正常。即使發現自己出現了一些平時不常出現的情緒,也不必視之為洪水猛獸。接納這些情緒,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生活、應對疫情。

2.以恰當心態面對疫情資訊。

對疫情做到「心中有數」,認真看官方**關於疫情的報道,不輕信某些傳言。瞭解相關科學防護知識,化恐慌為認真、科學、適度的個人防護。

3.積極和相關人士進行溝通。

可以通過**、網路多與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勵、溝通感情,加強心理上鬥擾的相互支援。如果是疑似患者、確診患者的接觸者等,在隔離醫學觀察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傾聽和傾訴,構建抗疫心理同盟。

4.維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積極看待生活,儘可能維持原有生活作息,按照原先的節奏生活,讓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軌跡。在此基礎上,建立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注意飲食,保證睡眠。

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常見的心理疾病分很多,你舉例的這些大多屬於輕性心理疾病 1 神經症,如 焦慮症 恐懼症 強迫症 軀體形式障礙 神經衰弱 抑鬱症 2 癔症 3 人格障礙,如 偏執性 情感性 樣 衝動性 強迫性 表演性 性 依賴性 邊緣性 其他型別等 4 習慣與衝動控制障礙 常見的如 病理性偷竊 病理性縱火 病理性網癮...

壓力過大會導致哪些心理疾病,導致心理疾病的十大原因有哪些

1.情緒惡劣 經常悲觀 抑鬱,焦慮 煩躁,或者易怒 喜歡攻擊2.查不清楚原因的軀體痛苦 長期慢性疼痛 植物神經紊亂 體力下降 長期失眠等。3.注意力不集中 工作 學習和注意能力明顯下降等4.反常的行為 反覆洗手 關門 做鬼臉極度,討厭自己和厭惡別人等。5.有人際交往的障礙 對於人際交往感到恐懼,人前...

青少年常見心理疾病表現,有哪些常見的心理疾病

你好,孩子叛逆的表現有很多。1.不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甚至會大聲反駁別人的意見和看法,往往會堅持己見,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主觀和獨立意識。2 不喜歡按照別人說的去做,對於父母提出的要求會不假思索的抵抗。3 認為絕大多數規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應該修改甚至徹底廢除。4 如果父母再三叮囑同一件事會使他感到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