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飛渡江灑江郊中的「灑」字讀什麼

2023-01-12 18:55:06 字數 2279 閱讀 4060

1樓:匿名使用者

郊讀音:[jiāo]

部首:阝五筆:uqbh

釋義:城外。

「茅飛渡江灑江郊」渡的是什麼江 5

2樓:優尼

浣花溪公元七五九年,杜甫輾轉流浪至成都,於浣花溪邊覓得一塊荒地,在友人的鼎力幫助下建造了一座茅屋,這便是後來在文學史上享有盛名的杜甫草堂,惜乎草堂並不堅固,竟毀於公元七六一年八月的一場風雨。這首詩便是杜甫在那場徹夜難眠的風雨中產生的。

3樓:不凱康

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範之作。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後一段是理想的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

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後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翻譯

4樓:卡門kamen之歌

八月深秋,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水塘裡。

出自盛唐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如下: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如下:八月裡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窪地裡。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乾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後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濛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乾燥的地方,房頂的雨水像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後,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是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茅飛渡江灑江郊」的下一句是什麼?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裡面高的意思

5樓:_冷灩

出自:《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此詩寫的是自己的數間茅屋,表現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秋高:秋深。

高者:飛得高的。

整段大意:八月裡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

全文白話譯文已上傳。

如還有問題或看不到上傳附件。

可追問 望採納。

6樓:傳人

秋高氣爽的高 為什麼說秋高 這是人們的感性認識 因為秋天相比夏天雲非常少 晴空萬里 人們覺得天空變高了 壓迫感驟降; 氣溫變涼爽 人可以任意活動、舒展 不像炎夏一樣受拘束 秋主殺 萬物殺敗 騰出空間 這都有高的意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茅飛渡江灑江郊"中的「灑」改成「滿」行不行?為什麼?

7樓:網友

我個人感覺是不行,因為"灑"是個很隨意的動作,用在這裡比"滿"字好。而且,我想茅屋的"茅"不會多到能滿江郊的程度。

8樓:只愛非處

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說明茅草被風捲走後隨處而落,高低錯落不齊。此處若用滿字,則有鋪天蓋地之感,氣勢強悍有餘而衰頹淒涼不足。乙個灑字,看到了狂風過後茅草零零落落的景象。

灑江郊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