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張仲景,蔡綸丶華陀誰貢獻大

2022-09-17 23:00:04 字數 5562 閱讀 8328

1樓:震搏

不在乙個專業,沒有什麼可比性。但是要說對於人類文明傳播而言,我覺得蔡倫改進造紙術貢獻最大。

2樓:流年非渡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

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2-4] 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5] 、「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1] (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

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

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1] ,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後人譽為「木聖」[2] (科聖),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乙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後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造紙術的改良者為東漢和帝時中常侍蔡倫(62-121)。

蔡倫是桂陽(蔡倫為東漢桂陽郡耒陽縣人,即今湖南耒陽市)人,曾任主管御用器物的尚方令。他利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經過挫、搗、抄、烘等一系列工藝加工,造成了紙,於永元十七年(105年)獻給和帝。他造的紙稱「蔡侯紙」。

但在東漢、三國時期,紙並未普遍使用,人們的書寫材料仍以簡牘和縑帛為主。到了晉朝,造紙術傳到長江流域,那裡有豐富的造紙原料,也產生了較好的紙張,才得普遍推廣。晉人盛行抄書、藏書就是得益於用紙的普及。

這四位古人其實各有各的貢獻,從不同的人看來,肯定不一樣,無所謂貢獻大小一說的

什麼是文學?

3樓:匿名使用者

我理解的文學就是一種表達,可以把作者內心裡面的世界表達出來,這個世界可以是虛構的,也可以是真實的

4樓:似水年華

關於文字的學問,好的文章,短文,長篇,短篇,詩詞,都是

有沒有文學愛好者?

5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愛好者共同提高寫作能力,培養寫作興趣,講述寫作技巧

6樓:薛俎民

有,物以類聚,微博社群有圖書分享社群。

7樓:暮雨乘風濕我情

沒有。。。。。。。。。

8樓:一丶丶一半

我就是文學愛好者,我喜歡看書唱歌聽**。前提是你要有分配自己的時間。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這個國家文學愛好者太多了,他們喜歡古詩詞,世界名著,經典文學四大名著。

10樓:娟微夢想

親,文學愛好者肯定是有的,只是他們都忙於寫作等,很少交流,可以去書旗等**網交好友

11樓:似水年華

有的,有時間的時候,可以交流交流,挺不錯的,找到合適自己的朋友們

12樓:錦錦錦歡

有的啊,我就是乙個超級的文學愛好者啊!

13樓:258天啥抖

我就是乙個文學愛好者 我喜歡有空了自己寫寫 或者看看** 看看書

14樓:沒名的精靈

文學愛好者還蠻多的嘛。

15樓:彼岸的暗夜

挺多啊尤其是豆瓣小清新特別多

有很多文學圈子的

16樓:王者千夜琪

有,多讀書,品味意境,

17樓:路亽

有的,是要分享讀書感言或者有啥討論嘛

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什麼?

18樓:冷眼觀娛樂圈

魯迅先生開創了中國文壇現今的繁榮之門!

魯迅是現代中國最有創造性和獨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思想」和「文學」都體現了變革時期文學的思想、意識觀念和社會形式。

19樓:乙個江湖

魯迅先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新文化運動之一。

山河文學是什麼意思?

20樓:黎祖南

「山河文學」是乙個新名詞,近年來不少文藝刊物冠以山川江河之名,一來接地氣,二來有文化淵源與認同感,易於讓人接受。久而久之,依託於這些文藝刊物,「山河文學」的稱謂便約定俗成,成了一種文學與文化的風氣。

在當代出現山河文學以前,傳統文化中,已對山川江河的描寫格外熱衷。其中,歷史中較為知名者,就如陶淵明、謝靈運、孟浩然等。而乙個地域內的大好山河,無疑也是此地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乙個地方的魅力之源與精神財富。

更有甚者,某些山河的知名度,要大大高於它旁邊的城市。

21樓:如葉情感

和文雪是一部**裡面的人物

22樓:匿名使用者

借物抒情.寓意.接地氣。

明代文學的前期為什麼如此蕭條?

舉例說明闡釋你了解的文學前沿? 5

23樓:匿名使用者

我看紅樓夢的時候,感覺文字優美。

24樓:匿名使用者

那麼本專業研究方法有哪些呢?

25樓:青森羽皇項無籍

當代中國文學的前沿問題可以從「新文學終結」這個話題來展開,新世紀以來文藝領域產生了整體性、結構性的變遷和轉型,中國當代文學的生產環境、流通傳播方式、閱讀接受情況等,都出現了一些斷代性的表徵和症候。90年代之後的中國文學與「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文學傳統、甚至是80年代以來的文學「新」傳統相比,都呈現出很大的差異。新世紀以來文學的差異,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乙個是「80後」這批作家出現以來,文學的基本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以前從「五四」一直到80年代,我們對文學的基本觀念還是將文學作為一種精神和藝術上的事業來追求。但是「80後」和「青春文藝」出現以來,文學更多的強調了娛樂性質和精神消遣的作用,這是文學觀念的乙個巨大變化。

另乙個變化是文學基本的執行機制發生了變化,新文學的乙個基本運作機制,是通過不同文藝思潮的論爭,介入當下的社會問題與精神問題,比如左翼文學的論爭,建國以後的各種批判運動等,但是這樣一種機制在90年代以後,特別新世紀以後已經越來越少了,我們現在很少看到有人圍繞乙個問題發表不同觀點進行論爭,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少了。可以看出新文學以來的執行機制現在發生了很大變化。

最後乙個變化是文學**,新文學最早以報刊為核心,這在當時是一種新興的文藝運載方式。但新世紀以來網路文化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移動網際網路這些**形式的變化,已經對新文學的文學載體與執行方式產生了很大影響,將來可能還會有更大的影響。

從文學的三個方面:基本觀念、基本執行機制與**,可以看到現在的文學跟以前的文學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個變化可以說是「五四」以來最大的變化。在這個意義上,往往將「五四」到80年代這樣乙個文學脈絡、這樣乙個歷史階段,稱之為「新文學的體制」。

現當代文學研究的人,在審視現當代文學史內部的「斷裂」時,將2023年前後的變化,還有「文革」結束以後新時期文學的「斷裂」,稱之為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的「斷裂」。比如洪子誠老師把40年代到70年代的文學描述成左翼文學「一體化」的過程,80年代則是「一體化」解體的過程。他對80年代的「多元化」傾向持比較樂觀的態度但也有其侷限性,雖然他對80年代的「多元化」比較樂觀,但是他對他的「多元化」侷限在「新文學」的範圍內,他很難接受「新文學」之外的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化,他看金庸之類的通俗**就看下不去,他將文學直接與現實、社會、人生聯絡在一起的觀念,是比較牢固的。

因此他雖然對左翼文學尤其是左翼文學的「一體化」有所不滿,但他其實也在分享著新文學的基本觀念。所以我覺得在90年代尤其是新世紀以來新的「斷裂」面前,以前的「斷裂」都是新文學內部的「斷裂」,新文學從「五四」到80年代末的過程,可能是乙個更大的「一體化」過程。包括新文學自身的建構和解體的過程。

從「五四」到80年代的文學史,無論內部有多少爭論,或者在歷史發展中有多少斷裂,他們其實分享著很多共同的觀念,將文學當作一種精神或藝術事業。像魯迅的弟弟給文學研究會起草宣言時的一句話,最能概括新文學的態度,「將文藝當作高興時的遊戲,或失意時的消遣的時候,現在已經過去了」。他們認為文藝是乙個嚴肅的事業,包括「新文學」內部不同的派別都在分享這樣的觀念。

像自由主義梁實秋、沈從文、蕭乾等人和魯迅等左翼文學家有論爭,但在這一點,他們是相同的。90年代以後,我們面對新的環境或者新的問題的時候,會發現他們的分歧其實並不像書上所講的那麼重要。面對大眾文化、面對新的娛樂文化的時候,當下的文學境況又彷彿回到了「五四」以前那些鴛鴦蝴蝶派、黑幕**這樣的文學觀念中。

當下對文學問題的觀察和思考是把「新文學」作為乙個從「五四」到 80年代的完整的歷史階段,這就需要對新文學做乙個整體的概括,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大體包括三個方面:文學的基本觀念——把文學作為嚴肅的精神事業;執行機制——通過思想論爭介入社會問題的討論;**——主要是以紙質為主的**。

當下大眾文化和通俗文學佔據了文學市場或者文學格局裡的主要部分,嚴肅文學、左翼文學也好,自由主義文學也好,為藝術而藝術的文學也好,它們其實都是新文學傳統的一部分,但是這個傳統在當前整個文學格局裡處於乙個特別弱勢的地位。這也涉及另乙個問題,正因為「新文學」在整個20世紀中國的歷史上有那麼重要的位置,有魯迅等大家存在,所以文學才那麼重要。如果沒有「新文學」,或者我們不再重視新文學傳統,如果只有那些通俗文學,我們只研究這些人的話,那麼我們還有沒有設立中文系的必要,有沒有必要成立作協,有沒有必要從國家層面上這麼重視文學。

這是重大的問題,中文系的同學以後靠什麼吃飯?

金庸自己也說他是沒辦法和魯迅相提並論的,在整個文學史,或者在現代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金庸是沒有辦法和魯迅比的,魯迅的重要性在於,他在整個中國文化現代化過程中起到了關鍵而獨特的作用。他從最早批判傳統文化到去世以後成為「民族魂」,通過這樣一種「反傳統的傳統,反現代的現代」的方式。完成了我們中國文化從傳統到現代的重要轉折。

同樣地,現代文學只有重新將自己投入到活的現實,才可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是文學前沿現象下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