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氣執行法中說呼氣時真氣是由上往下,吸氣由下往上。哪位前輩能幫我解釋下原理。我個人認為呼氣不是吐

2022-09-15 10:20:04 字數 4434 閱讀 8765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真氣執行法中說呼氣時真氣是由上往下,吸氣由下往上。……=這麼說沒有錯誤。說呼氣(或吸氣)時的呼氣與內在經絡裡真氣的活動方向,是兩個事情,前者叫外呼吸,後者稱之為內呼吸,不能混為一談。

這是講的原理,我們具體的鍛鍊,不能把原理當方法。

二、我個人認為呼氣不是吐氣麼,氣從肺到口腔,不應該是由下往上嗎,為什麼真氣是反著的=將肺臟裡的氣體經鼻孔排出的過程,稱之為「呼氣」,呼吸運動的氣體經過的是「氣管」,真氣經過的是經絡,經絡裡的真氣與呼吸的空氣或廢氣是兩回事(兩個通路)。

三、每一步都有非常具體的操作方法,原則概括的說就是「專心耐心體會操作每乙個呼氣(吸氣任其自然不管他),適當關注規定部位(第一步是心窩部,第二步是心窩部到下丹田這個縱向區域,第三步下丹田……)的客觀生理感受」,等到規定部位有了一定的感受再轉入下一步。

等這些感受都有了,不明白原理性的東西也就明白了!

如果非要把原理性的東西鬧明白了再煉,很可能就煉不下去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真氣不是你說的呼吸之空氣、(可認其為人體正能量)

真氣執行法中的呼吸

3樓:匿名使用者

吸氣任其自然不管他!真氣執行法只管「呼氣的時候做什麼怎麼做。

」您把呼吸的事情搞得太散亂了!

下面我就真氣執行法中的呼吸問題分別加一闡述,看看對您能不能起到一些幫助的作用。

1、呼吸:就是乙個完整的呼氣和吸氣的全過程。習練真學,強調以「自然呼吸」為基礎。

2、自然呼吸:就是天生賦予的、自然而然的生理自主呼吸。不加任何心理、意識控制呼氣和吸氣的長短、舒緩、深淺、粗細以及腹腔、胸腔的型態變化。

3、注意呼氣:就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隨」著呼氣的進行,有意識參與的體會呼氣的過程。

4、呼氣:肺縮小時,肺內壓高於大氣壓,氣體出肺經由鼻孔排出的過程,稱為呼氣。

習練真氣執行法時,一般的操作要求是,注意呼氣的同時,注意特定的某個部位,或動功班、提高班裡的某個動作,如「呼氣注意心窩部」,就是在注意呼氣的同時,又注意心窩這個部位;吸氣任其自然。

5、吸氣任其自然:就是呼氣結束時恢復「自然呼吸」的無意識狀態,「不做任何安排」、任其自然吸氣或者稱為「忽略吸氣」。

6、真氣執行法的調息,才是人們通常所說真學的所謂「調整呼吸」比較確切的內容和方法:真氣執行法的調息方法的特點,就是上面第2、3、5項所述內容的標題「自然呼吸,注意呼氣,吸氣任其自然」。

請問真氣執行法第一部說,呼氣時意想心窩,是從**想想真氣流像心窩部呢?是從脖子處想想真氣下流至心窩

4樓:匿名使用者

1、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也就是「呼氣的時候,想著或想一下心窩部」,至於心窩部的感受有什麼算什麼,更不用管他氣流從**來到**去。

2、「耐心專心體會(操作)每乙個呼氣」,是第一要務!適當關注心窩部的客觀生理感受,心窩部之外的其他地方感受可以忘掉他忽略他。

真氣執行法第三步意守丹田自然呼吸,還是呼氣往下送在意守丹田

5樓:女僕零

請去參考 中住氣 的要領

呼氣要 留一些不可呼盡;然後自然在無念中 止息(參考瑜伽 懸息

6樓:霸神弩

那這個不行的,你即使呼氣,但不要一急狂練,要呼吸之間懂得配合,當然,李少波說過,呼氣時感到丹田的熱的感覺,吸氣緊張,呼氣放鬆。。。。。你的第一,第二步練好了嗎????為什麼你的回答有點.....

7樓:匿名使用者

未打通任督二脈之前,吸氣不用管,而呼氣時意想丹田發熱就行。時間長了,每個呼氣都能感覺發熱。

建議:一開始的時候,不管呼氣還是吸氣都意守丹田。如果在丹田氣不足,感覺不到發熱的時候,還搞什麼「有意無意止於丹田」的,那恭喜你,本來10天氣感就足了的,可能就要拖上1個月以上,這純屬扯淡。

當丹田每個呼吸都感覺發燙時,再來放鬆意守程度,「有意無意止於丹田」,以避免丹田火候過了。

真氣執行法 注意呼氣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一、基本操作:

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呼氣的時候做什麼,怎麼做」(其實就是乙個注意呼氣的操作),吸氣任其自然不管他。

二具體的操作:

第一步「呼氣注意心窩部」——呼氣的時候想著或想一下心窩部。

第二步「意息相隨丹田趨」——呼氣的時候,意念隨著呼氣的過程從心窩部趨向下丹田。

第三步「調息凝神守丹田」——呼氣的時候想著下丹田。或者,淡淡的守著下丹田,雜念多的時候數呼氣的個數,雜念少了的時候只輕輕的體會每個呼氣,

... ... ... ...

真氣執行法的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

9樓:匿名使用者

一、真氣執行法的意念隨每次呼氣自喉部下達心窩部=只要「意念隨每次呼氣到達心窩部」即可,不需要有「自喉部下」的操作。

具體的操作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呼氣的時候想著或想一下心窩部,吸氣任其自然不管他。

實質上是注意呼氣的操作,即「耐心專心的體會(操作)每乙個呼氣,適當關注心窩部的生理感受」。

所謂「自喉部下」的說法,是某些人的一種理解,不一定適應大多數人。

二、我有個地方不理解,每次呼氣的同時,是不是用意念將呼氣傳送到心窩地方呢?=也可以是這樣的乙個實質和理解。其實是關注每乙個呼氣,或者叫每個「注意呼氣」的操作。

呼氣的時候想一下心窩部,既是注意呼氣的操作,又是有利於真氣在心窩部聚集。繼續的操作鍛鍊,心窩部的感受會有很多的變化,如沉悶、脹感、熱感等等,最終是「心窩部真氣下行」的感受,也就是該轉入第二步的「意息相隨丹田趨」的鍛鍊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意念怎麼用每人都有不同,但是關鍵是要將注意力擊中到心窩處。如果感覺心情煩躁,靜不下來,可以用數息法入靜。可能一開始意念到不了心窩部,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有感覺了。

另外,意念不要太重,如果太過於用意念可能會導致胸悶,似守非守即可。

11樓:健康

墨守心窩,守不守都行,恬靜虛無,真氣從之。

12樓:逍遙偉巴哥

意想氣到了心窩如水匯入潭一樣

李少波真氣執行法怎樣吸氣

13樓:匿名使用者

李少波真氣執行法怎樣吸氣=真氣執行法只研究「注意呼氣」的事情,也就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呼氣的時候做什麼做什麼(第一步,呼氣的時候想著心窩部),吸氣任其自然也就是不管他」。如果非要研究「吸氣」這個事,那就不是真氣執行法了!

14樓:

回樓主我覺得你自己看的資料不詳細,沒有明白!

呼吸,只需要注意呼吸即可 即是注意呼氣

吸氣不用管它!

使用的呼吸方法是自然呼吸!在呼氣的時候注意心窩! 心窩是胃部的區域,即是肚臍的上方!

不用腹式呼吸!呼吸的同時身體要放鬆!

15樓:匿名使用者

放鬆 不去刻意用心,先學會放鬆才能學氣功。

16樓:符黑映金線

端坐在凳子上,身體要正直,也要放鬆。鼻吸鼻呼,順腹式呼吸,即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癟下去。先收斂一會心神,讓自己靜一靜。

然後慢慢的在呼氣時把注意力放在心窩部;吸氣時把注意力從心窩部挪開,只要不胡思亂想,可任其自然。這就是真氣執行法第一步的練法。

練這步功時要注意的幾個要點是:

1,意念要輕,注意力稍稍有點掛在心窩部就可以了。

2,全身上下每乙個部位都要放鬆,但身形要正要自然。

3,呼吸要輕、要細、要勻,不能急促和發出粗糙聲。

真氣執行法呼氣是收縮腹部壓縮至丹田? 這樣一來只能吸氣時,憋住意念

17樓:匿名使用者

就真氣執行法鍛鍊而言,您的理解好像有一定的問題。以下是我在有關**發表過了的內容,希望對您有一定的借鑑:

關於習練真學中的呼吸、呼氣、吸氣和真學調息的幾個問題!

1、呼吸:就是乙個完整的呼氣和吸氣的全過程。習練真學,強調以「自然呼吸」為基礎。

2、自然呼吸:就是天生賦予的、自然而然的生理自主呼吸。不加任何心理、意識控制呼氣和吸氣的長短、舒緩、深淺、粗細以及腹腔、胸腔的型態變化。

3、注意呼氣:就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礎上,「隨」著呼氣的進行,有意識的關注呼氣的過程。

4、呼氣:肺縮小時,肺內壓高於大氣壓,氣體出肺經由鼻孔排出的過程,稱為呼氣。

習練真學時,一般的操作要求是,注意呼氣的同時,注意特定的某個部位,或動功班、提高班裡的某個動作,如「呼氣注意心窩部」,就是在注意呼氣的同時,又注意心窩這個部位;吸氣任其自然。

5、吸氣任其自然:就是呼氣結束時恢復「自然呼吸」的無意識狀態,「不做任何安排」、任其自然吸氣或者稱為「忽略吸氣」。

6、真學調息,才是人們通常所說真學的所謂「調整呼吸」比較確切的內容和方法:真氣執行法的調息方法的特點,就是上面第2、3、5項所述內容的標題「自然呼吸,注意呼氣,吸氣任其自然」。

真氣執行法是真是假,真有那麼玄麼

氣不是在丹田產生的,氣是通過修煉者的靜坐,練功用意念將氣引到丹田之處 久而久之,丹田所儲存的氣就很多了。如果人身體病了 只要調動丹田之氣趨向病所,疾病便可以痊癒 當然不是所有的疾病 而氣確實可以沿著經絡走向迴圈 道家有小周天和大周天之分 中醫中有經絡之理論 也是中醫 疾病的根本理論。而練武功很容易和...

氣功出偏差 2年前練李少波真氣執行法,因為無知出了問題,停練了,但偏差到現在還沒解決

練氣功出現偏差的原因多數是意念太重產生的。用遙視功能觀察,你下丹田以上光場明亮,下丹田以下較暗,說明你體內濁氣淤積於此。以後練功減少意念活動。每次練功意念三次即可。練功呼氣時,意念濁氣從腳下排出。建議你聽息靜坐調養,放棄真氣執行法,可以去修真論壇問問 你練氣功和通大小週天是跟 學或是自學的.真氣執行...

李少波真氣執行法到第二步的一些問題

人體任何部位都有經絡,有經絡的地方自然真氣通過時會有反應,反應有時難受有時舒服有時是其它,有非常多的反應體現。通常是 痛則不通 首先應該考慮注意呼氣的力度,或者說隨呼氣下趨的意識,是不是太強了。或者考慮轉入第三步看看情況。1 眞學五步實踐要領裡,每一步功都有一個規定的特定 著力 注意 趨 守 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