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順是七十年代的代稱,對嗎

2022-09-01 08:35:07 字數 1478 閱讀 4914

1樓:

應該是60年代。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另附;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2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 六十而耳順,....」

一般,"耳順之年''指人60-69歲的時候.

解釋可以參考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的時候,立志做學問,經過十五年豐富的經驗,以及人生的磨練,到了三十歲而立。立就是不動,做人做事處世的道理不變了,確定了,這個人生非走這個路子不可。

但是這時候還有懷疑,還有搖擺的現象,到了四十歲才不懷疑,但這是對形而下的學問人生而言。還要加上十年,到了五十歲,才知天命。天命是哲學的宇宙**,這是形而上的思想本體範圍。

到了六十歲,好話壞話儘管人家去說,自己都聽得進去而毫不動心,不生氣,你罵我,我也聽得進去,心裡平靜。然後到七十歲,才從心所欲,但要不踰矩,自由不能超過人與人之間的範圍。」

「不管是為政或做事,是要靠人生經驗的累積。而人生經驗累積成什麼東西呢?簡單的四個字——人情世故。

中國文化講的「人情」是指人與人之間的性情,現在解釋起來包括了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行為科學等等學問在內,也就是人與人之間融洽相處的感情。「世故」就是世界上這些事情,要懂得人,要懂得事,就叫做人情世故。」

「我曾講過,世界上所有的政治思想歸納起來,最簡單扼要的,不外中國的四個字——安居樂業。可是古今中外歷史上,如果能夠真正達到這八個字的境界,對任何國家、任何民族、任何時代來說,無論是什麼政治理想都達到了。而這些老古董,就是透徹了人情世故所產生的政治哲學思想。」

3樓:手機使用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看了這個還不懂的話就。。。

中國七十年代小學學制是幾年,中國七十年代有初三嗎?教育時間怎樣?小學,初中,高中!

我是一九bai七零年上的du小學,一年級 留及一年,算zhi七一年入dao學吧。五年專級小學畢業,這期間屬,忘了是在哪一年把入學時間改在秋季。七六年上初中,兩年後初中畢業,也就從我們這屆起,初中生需中考公升髙中,改變了以前平行初公升高的模式,至八零年高中畢業,高考失利。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實行的髙考慮...

七十年代外交較於五十年代外交取得了哪些成效

50年代 1 1953年,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總理首次提出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作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原則。2 1954 年,總理訪問印度 緬甸,三國總理積極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影響 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基本準則。3 1954年...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發生那些大事

20世紀60年代初 1973 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1967 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占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8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召開 1979 中美建交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發生那些大事 一 我國重返聯合國。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