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前為什麼要南門立木

2022-06-26 08:35:02 字數 3461 閱讀 9590

1樓:翠柔尋雁

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 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 下命令說: 「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子。 」但沒人去做。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這時人群中有乙個人說:「我來試試。

」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 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上下。

後來,商鞅變法得到了群眾的信任。

2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順利進行變法,商鞅在南門立木,說:「將此木背到南門者,賞金。」搬木頭很容易,但有人怕是圈套,所以第一次並沒有人敢去。

於是商鞅加多了賞金量,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有人便將木頭搬到了南門,商鞅守信給了搬木者賞金。這樣,百姓就知道商鞅是守信用的人。於是,商鞅見時機成熟,便開始了變法。

3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為了爭取國家富強,主張變革不適合國家發展的舊的法規,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證變法成功,他想出了乙個好辦法-這就是《商鞅南門立木》。

4樓:瑤草寒

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證變法成功,他想出了乙個好辦法-這就是《商鞅南門立木》。

5樓:匿名使用者

1、由於秦孝公以前秦國幾經顛沛。(靈公卒,子獻公不得立,立靈公季父悼子,是為簡公。簡公,昭子之弟而懷公子也。 )秦國人不相信朝廷。徙木立信就是為了讓百姓從新相信朝廷。

2、秦國在當時被稱為蠻夷。國風粗放。如果不先徙木立信讓百姓相信他是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從而遵守新發,那麼變法就沒有辦法執行下去。

商鞅變法前為什麼要南門立木?

6樓:shades紫

1 主要就是為了表示官方的誠信,為以後的變法打下基礎,取得百姓的信任.商鞅對秦孝公說:「國家要富強,必須注意農業,獎勵將士;要打算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進行了。

」 商鞅用這個方式表明自己是有信用的,讓百姓信任他的變法條令。

2 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以後,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

7樓:猴65473誶羌

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 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 下命令說: 「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子。

」但沒人去做。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這時人群中有乙個人說:「我來試試。 」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

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上下。後來,商鞅變法得到了群眾的信任。

8樓:

商鞅起草了乙個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子。」

不一會,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有的說:「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有的說:「這大概是左庶長成心開玩笑吧。」

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乙個敢上去扛木頭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沒有想到賞金越高,看熱鬧的人越覺得不近情理,仍舊沒人敢去扛。

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群中有乙個人跑出來,說:「我來試試。」他說著,真的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

商鞅立刻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黃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沒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說:「左庶長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經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賞罰分明,規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為標準。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多生產糧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

9樓:異鄉人

變法前,秦國朝廷朝令夕改,信用不足。在南門立木,一方面讓百姓看到朝廷的信用變化;另一方面,讓貴族**看到商鞅及身後的秦王變法決心。

10樓:客官別撕了我脫

為了取信於民,讓變法獲得百姓的支援

11樓:玉若紫藤成飛瀑

讓百姓相信他是令出必行的。

12樓:來公尺呼延凡霜

為了進一步鞏固秦國的統治,加強**集權,

商鞅在西元前350年實行變法。

主要內容是:在秦國境內正式廢除井田制,確認地主和自耕農的土地所有權;

商鞅變法前為什麼要南門立木?

13樓:球球

商鞅變法前南門立木是為了取信於民。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開始推行革新時,為了取信於民,他派人在城中豎立一木,並告知:「誰人能將之搬到城門,便賞賜十金。

」秦民無人敢信,後加至五十金,於是有人扛起木頭搬到城門,果然獲賞五十金,從此宣示與開展孝公變法,史稱「徙木立信」。

商鞅(約西元前390年—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在位執政十九年,秦國大治,史稱商鞅變法。

法家後學將商鞅言行與史載彙編成《商君書》。西漢的司馬遷著《史記》時,立商鞅的單獨傳記——《商君列傳》;另外王蘧常撰寫《秦史》時,將商鞅和其門客屍佼合立於《公孫鞅傳》。

14樓:心中如此而已

為了確立威信。

商鞅變法的法令已經準備就緒,但沒有公布。他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國都集市的南門外豎起一根三丈高的木頭。

告示:有誰能把這根木條搬到集市北門,就給他十兩**。百姓們感到奇怪,沒有人敢來搬動。

商鞅又出示布告說:「有能搬動的給他五十斤金(古時的「金」實際為黃銅)。」有個人壯著膽子把木頭搬到了集市北門,商鞅立刻命令給他五十兩**(黃銅)。

15樓:閒擲葡萄

當時,人們普通不信**,再好的願景,百姓不買賬,為取信、立信、為下步變法開路,他就採取了這個聰明的辦法,並獲得成功,群眾都知道這次**的命令,都不是鬧著玩的。變法最終成功。

16樓:

當時秦**信用度不高,商鞅立木尋人遷木,給予百金??真給!!就是為了提高秦**信用度

商鞅變法前為什麼要南門立木?

17樓:匿名使用者

商鞅變法時為了取信於民, 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 下命令說: 「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子。 」

商鞅變法前為什麼要南門立木?

18樓:南瓜花大本營

就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 下命令說: 「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子。 」但沒人去做

19樓:匿名使用者

目的 問了取信於民 為變法贏得信任

商鞅南門立木講了一件什麼事,商鞅南門立木講述了乙個什麼的故事

西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首先蒐羅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說 不論是秦國人或者外來的客人,誰要是能想辦法使秦國富強起來的,就封他做官。秦孝公這樣一號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幹的人。有乙個衛國的貴族公孫鞅 就是後來的商鞅 在衛國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國,託人引見,得到秦孝公的接見...

商鞅為什麼要變法

變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富國強兵.秦在春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關東各大國。反映並加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的賦稅改革,也遲於關東各國很多。如魯國 初稅畝 是在西元前594年,秦國的 初租禾 是在西元前408年,落後186年。春秋時期又是是奴隸制崩潰 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要求...

商鞅變法為什麼能成功,對現在國家建設有什麼啟示

成功原抄因 1順應了歷史發展的襲潮流.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 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商鞅變法順應了時代的要求和歷史發展的潮流 根本原因 2得到了統治者的支援.3確立了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 正確的變法指導思想,改革態度堅決,取信於民.啟示 1改革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家的實力,提公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