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滿清沒有廢除漢人女子裹小腳的習慣

2022-02-05 05:46:42 字數 4015 閱讀 7794

1樓:匿名使用者

自從清兵入關之後,便多次下令廢止民間纏足之風,不過纏足的習俗由來已久,所以成效不大。滿族人幾乎是人人都能騎馬拉弓的,因此認為女子纏足不利於身體,這是一種陋習,在順治元年(1644),根據孝莊太后手諭,凡纏足女子均不得入宮,違者皆處死,順治二年(1645)後,民間女子皆禁止纏足。不過到了康熙七年,女子纏足之風開禁,而且還有些滿族女子也效仿起漢族女子纏足的做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入關前,皇太極就曾下令,不准學習關內婦女纏足之習。入關後,順治二年即下令,以嚴禁女子纏足並試圖改變漢族婦女纏足之風。順治到康熙時期,清廷曾多次釋出禁令,不許婦女纏足,但漢民族強大的文化傳統不是一時能夠改變的,而清廷對風俗的此種干預也引起了漢族士大夫的極大反感。

康熙七年(1668),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熙建議弛纏足之禁,王認為:康熙三年所定禁止纏足的法令,規定康熙元年以前所生女子纏足不再追究,元年以後生女,嚴禁纏足。違者嚴處,其父有官職者交吏兵二部處置,系平民則交刑部責打四十大板,並處「流徙十年」;家長有失察者,枷號一月,責四十板,**失察,也要交吏部等部門處理。

此種規定太過嚴厲,造成民間誣妄舉報,牽連無辜。王的建議得到批准,「裹足自此弛」——廢除纏足運動就這樣失敗了

為什麼清代規定要裹小腳? 5

3樓:半葉老草

你的問題確實不是很準確,女子纏足早在北宋就開始了,只是清代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一些學者經研究指出,中國古代女子纏足興起於北宋,五代以前中國女子是不纏足的。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嘆纏足。「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

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這也可稱之為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應該看到,纏足詩的寫作是以纏足習俗的出現為依存條件的,這說明,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

到南宋時,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甚至南宋末年時,「小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但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

宋代的纏足與後世的三寸金蓮有所區別。據史籍記載,宋代的纏足是把腳裹得「纖直」但不弓彎,當時稱為「快上馬」。所用鞋子被稱為「錯到底」,其鞋底尖銳,由二色合成。

目前這種纏足鞋的實物已在考古中有所發現。從考古發現的實物推測,穿這種鞋所纏裹出來的小腳要比後來的大。但宋朝時只有高貴女人才裹腳,普通婦女是不裹的。

而且當時對裹腳的要求只是纖直,還不至於到後世傷筋動骨那麼厲害。

蒙古貴族入主中原建元之後,他們本來不纏足,但並不反對漢人的纏足習慣,相反還持讚賞的態度。這樣,使得元代的纏足之風繼續發展,元代末年甚至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元代婦女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但這時不纏足者仍很多,特別是南方江浙、嶺南地區。

明代,婦女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並在各地迅速發展。明末張獻忠進占四川時,大刖婦女小腳,及至堆積成山,名曰金蓮峰,可見四川地區婦女纏足之盛。這時期,對裹足的形狀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腳不但要小,要縮至三寸,而且還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狀等種種講究。

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此時纏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了,到康熙七年(2023年)只好罷禁。這件事,一度被人們渲染為「男降女不服」——清兵入關,有「剃髮令」,在武力高壓下,漢族男子最後不得不屈服執行,故而男子剃髮,被視為向清廷屈服的象徵。

與此同時,女子纏足雖也同樣為清廷下令停止,但後來並未達到禁止的目的,故而有「男降女不降」之說。由此可見纏足之風的根深蒂固。也正因為此,婦女纏足在清代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

甚至遠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與此同時,女子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與關注。這一時期,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與醜的重要標準,作為乙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

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甚至還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現女子因腳太小行動不便,進進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而且這樣的女子在當時還挺受歡迎的。

4樓:hell的19層

不是要求,漢人一直以小腳為美,而清朝女人在入關後也認可了這種美,清**開始禁止,後來屢禁不止也就順其自然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清代官方是禁止裹腳的,甚至還放逐了一批主張婦女裹腳的大儒,不過後來反對聲音大,漢族女性對此態度也不積極,甚至滿人大貴族受影響也開始勒令女性裹腳,康熙也就索性不管了

為何清朝裹腳的基本都是漢人,而貴族的女子卻沒有

6樓:蚌肉

滿族女子穿花盆底,不裹足

7樓:不曾明了

清代滿族女性到了中後期同樣也纏足。

清代,統治者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纏足,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此時纏足之風已是難以停止,到康熙七年(2023年)只好罷禁。當時清**的禁止婦女纏足是與男子剃髮令一樣,意在用滿洲習俗化為漢人習俗,從而加強統治,也因此當他們發現漢族女子纏足對於清**的統治非但無害反而有利時,也就不再嚴格執行了。

清康熙朝北方流行纏足,南方未涉及;至乾隆朝南方也開始流行女子裹腳;到咸豐年間,清代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甚至遠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

清**為了保護遊獵民族人高腳大便於狩獵的特點,並從滿族女性身心健康角度考慮,多次禁止旗人纏足。但屢禁不止,仍有許多旗女仿效不疲,纏足之風反而日盛,並有男人非小腳之妻不娶的風氣,社會一時以大腳為恥。滿族女子對小腳崇拜達到了狂熱的程度,而且纏足風愈來愈烈。

清朝有裹腳傳統,那為什麼清朝貴族女子不裹腳

8樓:匿名使用者

到了清朝,滿族不比漢人,馬背上的民族是不會纏足的,畢竟纏足不是很方便。清朝皇帝曾為此多次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並未有成效。漢人在當時佔人口基數的大多數,漢人女子已習慣纏足,並且男子娶妻當娶小腳女子的觀念根深蒂固,未纏足的被成為天足,是要受歧視的。

到了康熙七年,因禁令並無實質效果,取消了纏足的禁令。

清朝的時候,為什麼滿族人就不纏足呢?

9樓:鬼子炮樓

纏足是漢族陋習,清朝時曾多次下令廢除,但是漢人認為這是對漢人的歧視,最後朝廷預設了,但是滿人還是保留了原來的習慣。不過隨著滿人漢化的過程,也有一些滿族婦女纏足。

清朝的滿族女子不纏足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滿族的女性剛開始是不纏足的,

據說後來也纏足了,

不過方式與漢族的不同,

叫「刀條兒」

後期為了通婚的需要,

也開始裹腳了,三寸金蓮那種!

11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漢人女子纏足,而且也不是清朝獨有,明朝纏足就很多了。

清朝其他民族女子都沒有纏足。

12樓:匿名使用者

是,因為她們常年生活在馬上,要放牧,屬於游牧民族,要走很遠的路,不可能纏足

13樓:

清朝時漢人女子需要裹腳,滿族女子私下也裹小腳。

滿清統治者入主中原後,起初極力反對漢人的纏足風俗,一再下令禁止女子纏足。但纏足之風已根深蒂固,到公元2023年(康熙七年)只好罷禁。也正因為此,婦女纏足在清代可謂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

甚至遠在西北、西南的一些少數民族也染上了纏足習俗。

與此同時,女子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與關注。這一時期,腳的形狀、大小成了評判女子美與醜的重要標準,作為乙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在當時,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

「三寸金蓮」之說深入人心,甚至還有裹至不到三寸的。以至出現進進出出均要他人抱的「抱小姐」。

滿族八旗女子發明了一種不同於漢族三寸金蓮的纏足方式,把腳纏得「既瘦窄又平直,瘦削有如利刃,故名『刀條兒』。」據說光緒中葉最盛行時,八旗女子幾乎無人不纏。「刀條兒」不求四趾曲折,不成弓形,且在女子十五六歲時纏,一般五寸左右。

痛苦較漢族女子的「小腳一雙,眼淚一缸」要小得多。

古代男人為什麼喜歡小腳,為什麼古人覺得裹小腳很美?

走路好看,因為小,走路不穩,步子小會帶動肢體挪動。還有就是病態了,人為造成的骨折,怎麼會好看呢。畸形審美觀 舊時代的惡病。為什麼古人覺得裹小腳很美?裹腳有多疼,為何古代會以裹小腳為美? 幸好我生得晚。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審美觀。就和當今的耳孔一樣。還有一些整形美容都是這樣。這個不是美不美的問題,而是一種...

為什麼二戰結束沒有廢除日本的國旗和軍旗

你要知道,雖然日本人一直在用那個日章旗,但其實直到1999年日本才正式立法確定國旗和國歌 為什麼二戰前的日本的國旗和現在的國旗不同?日本國旗也稱作 太陽旗 旗面上一輪紅日居中,輝映著白色的旗面。傳說日本是太陽神創造的,而天皇就是太陽神的子孫。日章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 2。旗面為白色。白色象徵...

女子為什麼沒有眉毛百科,女人沒有眉毛代表什麼

眉毛是兩目的華蓋,面部的儀表,可以判斷人的賢愚和個性。眉的流年是31 34德代表。眉毛為保壽宮,又為兄弟宮。保壽宮的意思就是從眉毛可以看出乙個人的壽命 眉毛有缺或者間斷的人,兄弟姐妹感情會有挫折,容易有不合或者意外 事故,須小心兄弟姐妹間以及自己健康方面出問題。眉毛的濃密跟我們體內的荷爾蒙有關,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