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黑最狠的兩位君王,隋煬帝真實諡號為明,還有哪人比他更慘呢

2022-01-29 23:37:04 字數 4932 閱讀 3939

1樓:善良的

還有乙個是崇禎君王,其實明朝的滅亡並不是他乙個人的責任。

2樓:想念的念念

商紂王,實際上他還是個明君,但是被抹黑後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荒淫無度。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人應該是商紂王,

因為他是乙個昏庸無道的暴君!

隋煬帝諡號**?

4樓:ada出生在美國

煬是貶義詞。

楊廣的「煬」這個諡號是唐高祖李淵給的,其實,楊廣還有其他兩個意義完全不同不同的諡號。

第乙個。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繼位後,給楊廣上諡號「明」,廟號世祖,也就是世祖明皇帝。巧合的是,王世充篡位建鄭,殺害楊侗後,給他的諡號和李淵給楊侑的一樣,都是「恭」,也就是隋恭帝。

第二個。夏王竇建德聽說王世充篡位後,與他關係斷絕,給楊廣上諡號「閔」,也就是隋閔帝。

「煬——重昏暴」、「明——重功業」、「閔——重悲哀」三個諡號。

特麼的,被教科書騙得好慘,歷史上楊廣的諡號明明是大隋世祖明皇帝,簡稱隋世祖,而唐朝人卻

5樓:婷婷愛打高爾夫

樓主,楊廣 在 唐朝 給的諡號和楊廣給陳朝陳叔寶的的諡號都是 煬 ,很諷刺吧!

這叫 螳螂(楊廣)捕蟬(陳叔寶)黃雀(李淵)在後 。

再說 ,唐朝 在 楊廣死後 即給 他 乙個 煬的諡號,而 在洛陽的東隋政權 則是 在 西隋禪位給李淵後 一段時間 才 成立的,而且 後來 東隋 被王鄭朝廷代替 ,而王鄭政權又是李唐攻滅的,所以 李唐王朝不可能 承認 東隋 給 楊廣的諡號廟號:世祖明皇帝。在當時 對以及武則天之前的李唐三個皇帝的評價還是 以 諡號為主要標準 。

在下認為 ,李唐為了表達 自己造反的正當性,把隋朝的滅亡全推給了 楊廣 ,全盤否定他,無視其 做出的貢獻 ,現在看來當然也就過了;

而楊廣孫子楊侗建立的 洛陽東隋 給他 的 明 皇帝的評價:則比較實事求是。

明:用拆字法就是 日 與月 。日在前,月在後 。這表示什麼意思呢?

很簡單:日表示他楊廣做的歷史貢獻,日為陽,為正;月表示他的缺點與不足,月為陰,為負。

如果 還不信 ,那舉舉其他 諡號(或廟號)為 明 的皇帝

唐明皇 :前半生皇帝生涯功績卓著,後半生釀成了安史之亂

明顯帝朱翊鈞,顯就是明,因為諡號不可能 用國號明吧,為什麼 明就是顯,顯就是明呢?

記得 西夏 開國皇帝李元昊在2023年就把 宋仁宗的 年號明道 改為顯道,因為其父名諱德明嘛

還有漢明帝的廟號就是 顯宗 漢明帝的諡號明 ,有三層意思:1自己名炟,有光明熾熱之意;2曾經在十歲時上過文章:《日重光》,《月重光》;3他為政大部分時間 很陽光,但是其兄弟

死得不明不白(尤其是劉彊)

魏明帝曹睿:當皇帝時很英明,但是 在 選擇繼承人和輔政大臣上很草率。

晉明帝:也很英明,就是 陽氣不足,過早去世。

宋明帝:有隱忍之才,當皇帝也算不錯,就是 在 繼承人上 選錯了 。

齊明帝:做皇帝 做的很有架勢,缺點是和宋明帝一樣大殺宗室,結果造成 根基不穩。

樑明帝:偏安政權,不值一提。

6樓:吟遊之風

首先你要搞清楚「廟號」和「諡號」的區別。「諡號」是帝王死後,大臣及後人根據其一生功過給其選擇的稱號,有褒義的也有貶義的,不僅僅楊廣受到這樣的待遇,夏桀、商紂、周幽、東漢的「桓帝」、「獻帝」、南陳的「廢帝」等都是意義不佳的諡號。

其次教科書怎麼沒寫楊廣的功績了?統一全國、修築大運河、徵高句麗等,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但其積極正面的歷史意義也是不可否認的。凡事皆有兩面,有利及有弊,一定要學會辨證地分析。

我認為楊廣是乙個能力非常強的帝王,他想要做的事業就一定能做到很大,可惜方向沒有掌握好,事情並沒有按照他希望的方式發展。如果只是乙個普通的守成之主,也不至於將天下初定,國力蒸蒸日上正處於上公升通道的隋帝國葬送掉。正因其太能折騰,才把大好基業轉手讓與李唐。

唐朝也正是吸取了楊廣失敗的教訓,制定規劃時比較注意節制,才能創造出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來。

7樓:

每次改朝換代時,舊朝和新朝都會給末代皇帝上不同的諡號,這反映了雙方的政治立場。

比如商紂,原本在商代應該依照慣例成為帝辛,紂便是周王朝在取得統治權後加給這位前朝末代君主的。

又比如曹魏代漢,劉備在蜀中宣稱東漢的末代皇帝劉協已死,上諡號孝愍皇帝。而劉協真正逝世時,曹魏給他的諡號則是孝獻皇帝。

再比如朱元璋北伐中原,驅逐元主。元主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就被明朝稱為元順帝,而北元在他逝世後給他上的廟號和諡號則是惠宗宣仁普孝皇帝。

還比如明朝崇禎帝朱由檢,清朝上諡號為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諡號則為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說白了,廟號和諡號是給死人蓋棺定論的,功夫是做在活人身上而不是死人身上的。出於維護自身統治,唐朝自然應當極力強調楊廣的惡行,以體現自身繼承正統的合法性。這不是虛偽,而是現實需要,不止李唐,上至三代下至我朝都是這麼做的。

畢竟成王敗寇,歷史永遠是勝利者的歷史。

教科書方面:教科書一般以正史為主,而正史確實存在不少後朝篡改前朝的例子。但整體上,若非正史前後自相矛盾得很厲害,或者有明確而有力的旁證證明正史是錯誤的,現在的歷史研究結論一般還是以正史為基準。

所以教科書上強調正史中的楊廣形象很正常。

比如史記中記載了項羽火燒阿房宮的事件。但從現在的考古資料來看,阿房宮可能根本還沒建起來,也就不存在火燒阿房宮這麼一件事。那麼就可以認為史記的記載是有誤的。

至於楊廣的真實形象,可以說這是一種「為歷史人物翻案」的典型。正因為有上面提到的後代篡改前朝歷史的例子,所以就有不少人會試圖為歷史上的一些臭名昭著的人翻案,比如說商紂王不是無道昏君,秦檜是大宋功臣等諸如此類的說法。這些說法當中,有些有真憑實據,有些是捕風捉影,還有一些純粹是譁眾取寵。

如果要想更正確地去判斷的話,就需要研讀大量的相關史料,從中尋找支援雙方論點的線索,進而得出證據。僅憑教科書或者歷史好的人來講肯定是不夠的,可能需要看相關的文獻資料了。

但楊廣這個比較好分析。楊廣在繼位登基、修建運河、拓邊平亂、巡幸江南、後宮關係等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少的爭議。不可否認的是楊廣在執政初期確實實行了很多富有成效的政策,但是良好的施政願望和施政的實際結果並不總是一致的。

楊廣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些眼高手低,最集中的表現就是運河的修建和征討高句麗兩件他任內最大的事件上,這也是後世爭議的主要焦點。

運河的修建集中體現了他濫用民力的問題。誠然,大運河的修建對於之後上千年的中國歷史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它奠定了安史之亂前大唐帝國強盛的基礎,也是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得以苟延殘喘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當時的特定歷史環境而言,楊廣的政策無疑是具有災難性後果的。

挖掘運河是一向浩大的工程;歷朝歷代儘管都有施行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但基本上都是地方規模上的,而且往往要分好幾階段逐步完成。因為大型水利設施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會極大地影響小農經濟的農業生產,所以即使是強大的漢唐宋明,修建跨地域甚至全國性的大型工程的例子都非常少,即使是後來大運河的維護工作也一直是歷朝歷代的沉重負擔。但楊廣則完全不顧及民力是否能及,強行推動如此浩大的工程,對隋朝民眾的生計造成了巨大的壓迫。

即使他的政策出發點是出於溝通南北經濟這樣的正確方向,但他並沒能正確地施行;作為這項政策的提出者、施行者和領導者,他肯定是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的。

不止如此,他還徵調大量的民力修建洛陽都城和各地行宮,頻繁的出巡(從目的上講是為了威服地方、穩定形勢;但在事實上皇帝出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增加了地方百姓的負擔)等,都體現了他對民力的濫用。這樣的君主,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被稱為乙個好君主的。

還有就是三征高句麗的失敗。楊廣繼位初期,隋朝的國力基本達到了巔峰,因此自然不免向外進行武力擴張。隋朝在西線的擴張應該來講還是比較成功的,但東線就不是這麼回事兒。

楊廣對高句麗的三次征伐,每次都幾乎傾盡舉國之力(具體兵力和後勤民夫數量有爭議,但極為巨大是可以確認的),卻沒有一次成功過。尤其是在已經實行了大運河這樣浩大的工程之後,仍然執意發動大型戰爭,進一步給百姓的生活造成了負擔。這樣不顧民間疾苦,一味追求帝王榮耀的做法,必然受到後世詬病,更為當朝民眾所不滿。

隋末農民起義正是楊廣錯誤政策的直接影響之一。

所以說儘管楊廣的形象可能在許多方面遭到了李唐的篡改,但運河修建和三征高句麗兩件事情上體現出他無視民眾承受能力,追求個人政治理想則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這兩件事情根本不是篡改歷史能做得到的。運河明明白白擺在那裡,三征高句麗的失敗在其他民族的記載中都有提到。諡法(就是給人定諡號的準則)中說:

「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從這方面來看,楊廣的政策造成的實際後果確實能使他夠得上「煬」這個惡諡了。

最後修正乙個概念。大隋世祖明皇帝,一般會簡稱隋明帝,而不是隋世祖。這個分界線就是隋唐:隋及以前稱諡號,唐及以後稱廟號,這和諡號、廟號的演變歷程有關,就不贅述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楊廣廟號:世祖

諡號:明

功績:「修建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創科舉」、「開發西域」

但是說隋煬帝,這個李淵給上的諡號真的是一點錯都沒有。

「好內怠政」、「外內從亂」曰煬,且有不得善終的意思。

他的功績很多,但是惡政更多,楊堅的家底是他敗光的,比較穩定的政權是他敗壞的,民生是他搞亂的。

打個比方,你的班主任,你們的班費被他亂花光了,天天讓你們學習,吃飯上廁所都不讓,一天就讓你們睡2.3個小時,你們班同學都猝死了他還是不改,你說這樣的班主任是好老師還是壞老師?

何況他讓你們學習,不是為了你們的未來,而純粹是為了提高公升學率,好拿到更多的獎金

9樓:百築千煉一仁心

盡信書不如無書,要報著一種嚴謹客觀的態度,尤其是歷史問題。

10樓:小考拉啃蘋果

做人不要太無知,先搞清楚諡號和廟號的區別,唐朝以前的皇帝一般都稱諡號。包括文景之治的漢文帝和漢景帝,征服匈奴的漢武帝,還有一統南北的楊廣他爹隋文帝,人家諡號那麼好聽,楊廣自己垃圾被整上這麼個難聽的諡號怪誰?唐朝開始才稱廟號,比如唐太宗,宋太祖,宋仁宗等等。

而明朝開始由廟號往年號過度,早期的皇帝也是稱廟號,比如明仁宗,明宣宗,明孝宗,晚期的皇帝就成了稱年號的嘉靖,萬曆,崇禎了。

23514積是兩位小數,5105的積是兩位小數,表示什麼

根據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正確的,23.5 1.4的積是兩位小數。23.5 1.4 32.90 32.9 其實這是個爭議的問題,有人認為是一位小數,但根據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判斷,它是兩位小數。專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學數學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熊華 觀點 這類問題實際上就是判斷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字數...

在古代被並稱李杜的是哪兩位詩人

李白詩歌今存9000多首,內容豐富。李白和杜甫並稱 李杜 被公認為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作在當時名聲極大,後代作家如蘇軾 陸遊 辛棄疾直至襲自珍等都明顯受過他的影響。著有 李太白集 歷史上被稱為 小李杜 的是哪兩位詩人?大李杜 呢?小李杜 指 的是李商隱和杜牧 大李杜 指的是李白和杜...

兩位小數精確到十分位是34,這樣的兩位小數有幾個

3.40應該是的.兩位小數是指的小數點後面有幾位數.0同樣是有意義的.反過來.如果讓你把3.4精確到兩位小數,肯定是在後面加乙個0.意思就是說後面的0是有意義的.3.40與3.4如果是精確數就沒有區別,但如果是近似數就有區別 因為3.4說明該數在 3.35,3.45 內,而3.40說明該數在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