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歐洲出現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局面的標誌是A德奧同盟

2021-08-03 03:09:04 字數 3695 閱讀 2520

1樓:巫師

德奧同盟-2023年,三國同盟-2023年,法俄同盟-2023年,三國協約-2023年。

德奧同盟 austro-germanalliance (德語:zweibund,意指兩國同盟;也稱為奧德同盟)是2023年10月7日德國與奧匈簽署的條約。雙方承諾在任何一方被俄羅斯攻擊時另一方會相助;如果攻擊者是另一個歐洲國家,另一方則慷慨地保證中立——此歐洲國家在法俄同盟成立後尤其指法國。

2023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西亞,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2023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以上是三國同盟的情況,加上一樓的哥們,四個時間順序就有了。隨著法俄同盟的形成,不同於三國同盟的另一個軍事集團也就形成了,所以選b,明白了嗎?

2樓:來軒昂

原因啊 恩 ··········

為了對付三國同盟,2023年法俄締結了軍事協定,法俄同盟由此形成。隨著英德矛盾發展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調整了同法俄的關係,在20世紀初分別簽訂了英法協約和英俄協約。這就意味著三國協約的建立。

三國協約形成的決定性步驟是其核心英國放棄傳統的外交政策與法國結盟

英法、英俄協定,都是揹著有關國家簽訂的帝國主義的分贓協定。英法、英俄協定的簽訂,意味著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建立。這樣,為重新瓜分世界,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了。

2023年“三國協約”的簽訂,使歐洲正式**成為兩個敵對陣營: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好像是這樣吧,我就知道這些了````````

歐洲開始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的標誌是 a.2023年法俄締結軍事協定 b.2023年德奧締結同盟條約

3樓:醜異

a試題抄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教襲材內容的識記能力,難度較低,2023年法俄締結軍事協定標誌著歐洲開始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2023年英俄締結協約標誌著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正式形成,所以答案選a,b c d三項與上述史實題意特徵不符。

點評: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國同盟的矛頭指向**和法國,隨著德國不斷擴張以及英、德矛盾日趨尖銳,英國協調了與法國和**的關係,在2023年和2023年分別與法國和**簽訂協約,最後形成了三國協約。

義大利改善了同法國的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義大利為自身利益,望風使舵,與協約國達成祕密協定,2023年5月義大利參加協約國,三國同盟瓦解。

歷史;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最終形成於() a。德奧同盟條約簽訂 b。義大利加入同盟國

4樓:

選d其他人不要猜,1879.2023年同盟國形成,2023年,法國同**締交,最後是主導英國——1904英法協定,1907英俄協定,依題意得最終是本題題眼,突破口,稍作推論就是d,這個考死知識,沒多大難度,樓主做題要注意題眼,自然基本功夫要紮實,時間不要記但重要的事件,發生次序這是一定要過關的,(*^__^*) 嘻嘻,給個滿意撒

5樓:匿名使用者

選d 2023年英俄簽訂協約標誌協約國成立 在此之前同盟國已經成立 所以至此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形成

6樓:黃鶯花

哪個都不是!德國投降後,北約和華約軍事對立形成。

7樓:匿名使用者

a 之後發生了德法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麼不可避免?

8樓:◆丿☆王妃丶

斐迪南大公被普林西普刺殺 也就是薩拉熱窩事件 斐迪南遇刺僅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戰爭的準備早已在進行中。 這只是一個計劃 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爭奪歐洲霸權和分割殖民地的鬥爭中,已結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軍事侵略集團,即德、奧、意三國同盟和法俄同盟。進入20世紀,迅速強大起來的德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的叫囂嚴重威脅著英法等老牌殖**家。

德國修築巴格達鐵路的計劃直接觸犯了英國在西亞、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國在非洲的侵略計劃和在南美的傾銷政策也同英國發生尖銳的矛盾。德國積極加強海軍,力圖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

英德在殖民地、商業和軍備等方面的鬥爭使兩國的關係日益緊張。德國的強大,使歐洲的“均勢”被打破,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調整對外關係。2023年1月,英國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亞洲的競爭對手沙俄。

同時,英國也在歐洲大陸尋找與它的宿敵法國接近。

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是怎樣形成的?

9樓:貞觀之風

1881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經過談判,2023年5月20日,德、奧、意三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

三國同盟的建立促使俄法兩國接近。2023年,兩國簽訂《俄法協約》。為了對付主要敵人德國,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迫切地尋找同盟者,並同法國接近。

2023年英法兩國簽訂協約,2023年8月31日,英俄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爭奪殖民地上的矛盾,在《俄法協約》和《英法協約》的基礎上,2023年《英俄協約》的簽訂,標誌著和三國同盟對抗的另一個帝國主義軍事集團——英、法、俄三國協約的最後形成。

10樓:智慧王

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在維也納結成的祕密同盟。2023年法國從阿爾及利亞侵入突尼西亞,並把它變成自己的保護國。義大利早已覬覦突尼西亞,但苦於實力不足,不能單獨對抗法國,便投靠德、奧。

經過談判,2023年5月20日,德、奧、意3國在維也納簽訂同盟條約。條約主要內容:①如義大利遭到法國進攻,德、奧兩國應全力援助,如德國遭受法國侵略,義大利也擔負同樣的義務。

②締約國的一國或兩國遭受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大國(指法、俄)進攻,則締約3國應協同作戰。義大利對此附有一個保留條件:如英國攻擊德國或奧匈 ,義大利將不負援助自己盟國的義務 。

③當一大國(指**)攻擊締約國一方時,其他兩締約國應取善意的中立,即一旦發生俄、奧戰爭 ,義大利將保守中立。 條約有效期5年,1887 、1891、1902、2023年4次續訂,並增補了一些義務條款。

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這個同盟條約與德奧同盟、三皇同盟同時存在,成為俾斯麥同盟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三國同盟的締結標誌著歐洲列強兩大對峙軍事集團的一方初告形成。

三國同盟的矛頭指向**和法國,隨著德國不斷擴張以及英、德矛盾日趨尖銳,義大利改善了同法國的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2023年5月義大利參加協約國,三國同盟瓦解。

三國同盟形成後,法俄都感到不安,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兩國逐漸接近,並於2023年締結了軍事協定。法俄同盟形成,歐洲開始出現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這是向三國協約方向推進的第一步。三國協約形成的決定性步驟是其核心英國放棄傳統的外交政策與法國結盟。

隨著在殖民地問題上衝突的加劇,20世紀初,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不得不放棄維持歐洲大陸均衡的“光榮孤立”政策,首先與德國的宿敵法國接近;法德矛盾促使法國也向英國靠攏。2023年英法簽訂協約,調整了兩國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問題上的矛盾。

從此,英法事實上建立了同盟關係。為了共同對付德國,英國又主動協調了同**的利害衝突。2023年英俄簽訂協定,調整了雙方在亞洲爭奪殖民地的矛盾。

英法、英俄協定,都是揹著有關國家簽訂的帝國主義的分贓協定。英法、英俄協定的簽訂,意味著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建立。這樣,為重新瓜分世界,歐洲兩大軍事集團最終形成了

11樓:善念一瞬

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後又參加協約國)三國協約

**、英國、法國三國同盟

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對歐洲大陸來說是個大動盪的時代,歷

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 史學家認為,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對歐洲大陸來說是乙個大動盪的時代,同時也是歷史性變革的時代。導致 b試題分析 18世紀 來末至19世紀中期歐源洲大陸bai 的大動盪 歷du 史性變革,指的 zhi是歐洲資產階dao級革命的興起 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而推動這些變化...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對華發動的兩次侵華戰爭的名稱

19世紀說日本不是列強,明治維新後人均也有農業國的10倍以上,說日本是西方列強,人均也只有西方的 分之一。所以日本是列強,但不是西方列強。日本明治維新是1868年,而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是1760年左右,日本晚了西方100年左右才發展。直到1900年左右,日本人均大概與蘇聯持平,英法德的8分之一,人口...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哪兩個藝術的過渡時期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被認為是兩個藝 術高峰的過渡時期,即以巡迴畫派為 專標誌的批判現實主義到十屬月革命後的現實主義繪畫的過渡時期。過渡時期的代表畫家主要是卡薩金特和弗魯貝爾。卡薩金特代表了由巡迴畫派的批判現實主義向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的新現實主義的過渡,而弗魯貝爾則代表了另一種藝術傾向,由批判現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