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語感

2021-05-23 15:42:35 字數 4369 閱讀 4881

1樓:匿名使用者

(一)以讀為本,培養語感

「讀」,注於目,出於口,聞於耳,記於心;是多種感官參與的以聲釋義的活動,是把文字元號轉化成聲音,直接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是在語感習得過程中乙個最有效的言語實踐方式。既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有效手段,更是培養學生語感的必經之路。古人云: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精粹。漢語言文字固有的音韻美、意境美、文章結構的嚴謹美,都需要通過有指導、有要求的反覆吟誦,品嚐「文中味」,悟出「文外意。」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充分利用機會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復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引讀、分角色朗讀、範讀等多種形式,從讀中得到感悟,訓練語感。

1、範讀

夏丏尊先生說:「國文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傳語感於學生。」教師的範讀,體現了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其表情、語氣、語調、體態都作為一種資訊,直接傳遞給學生,學生會看得到,聽得清,可以模仿、學習。

教師讀得好,可以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起到「情染語感」的作用。有位老師在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先用誦讀創設情景,使學生覺得彷彿在送行的人群中,教師也恍若置身十里長街。然後再用哀婉的語調朗讀著:

「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隨後問:「幸福應該是愉快的感情,『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是讚美的語調,為什麼老師讀得反而低沉了,輕了,慢了。」教師意在讀中激情。

學生動情地說:「因為這種幸福人們再也享受不到了!」「因為***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再也看不到了!

」「悲痛中回憶快樂,使我們悲上加悲!」

2、自由讀

培養學生的語感,自由朗讀比齊讀更加有效。朗讀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感受來讀,邊讀邊品味課文的感情,如果覺得還存在沒有充分領悟的地方,可以慢慢讀,多讀幾遍,從而不斷加深學生的感受。《黃繼光》一文中,有一組重點句子:

「他感到指導員在看著他,戰友們在看著他,朝鮮人民在看著他,祖國人民在看著他,黃繼光又站起來了!」一位老師教學時,拋開繁瑣的提問和分析,讓學生反覆朗讀這個句子,去體味文意,領悟情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朗讀聲隨著排比的推進,由小到大,感情也越來越強烈。

當讀到「黃繼光站起來了」時,「站」字很自然地吐出了最強音。此時,乙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的崇高形象也「站」在了學生的心中。

3、分角色讀

分角色朗讀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朗讀中可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和語速,塑造出不同的人物形象,從而使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感受。如《狼和小羊》一課,狼說得話要嗓子粗,聲調高,語速快,還讀出惡狠狠的、蠻不講理的神情;而小羊說的話要讀得慢而輕,讀出善良、溫和與可憐。

學生在角色朗讀中與主人公一起思考,一起感受,對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體驗的真切深刻,不但培養了朗讀的熱情、興趣,還發展了他們的語感能力。

4、引讀

有的班級學生朗讀整體較弱,語感普遍不強,學生的情感與教師的情感、文字的情感不能很快產生共鳴。此時可用「引讀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在教師情感的感染下,相對集中感悟某些重點詞句,從而激發學生的感情。

如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中「炸暗堡」部分:

師:這時候,嘹亮的衝鋒號吹響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由遠而近。成千上萬的解放軍戰士衝上來了,可是,敵人的機槍還在掃射。萬分緊急關頭,董存瑞——

生:昂首挺胸,站住橋底下,左手托起炸藥包,頂住橋底,右手猛地一拉導火索。

師:導火索「哧哧」地冒著白煙,閃著火花——

生:火光照亮了他那鋼鑄一般的臉。

師:1秒鐘,2秒鐘……董存瑞——

生:像巨人一樣挺立著,兩眼放射著堅毅的光芒。

師:董存瑞抬頭眺望遠方,彷彿看到勝利的紅旗在隆化中學的上空高高飄揚,他用盡力氣高喊著——

生:同志們,為了新中國,衝啊!

此段朗讀,學生在教師的「引讀」下通過對董存瑞炸暗堡時的動作、神態和語言的集中感受,在學生的情感深處刻下了乙個為人民解放事業不惜粉身碎骨的光輝形象。

(二)品詞析句,訓練語感:

咬文嚼字,品味語言是語感訓練的關鍵環節。朱熹對此有過精闢的解釋:「大凡讀書,須是熟讀,讀熟了自精讀,精熟後理自見得。

如吃果子一般,劈頭方咬開,未見滋味便吃;須是細嚼教爛,則滋味自出,方始識得這個是甜、是苦、是辛,始為知味。」(見《朱子語類》)。葉聖陶先生講到語感訓練時也曾說,不了解乙個字,乙個辭的意義和情味,單靠查字典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推敲、揣摩、細細品味。

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可見語感訓練的關鍵是「了解乙個字,乙個詞的意義和情味」。由此,我們在課堂上要著力引導學生推敲詞句,品析文字,通過文字這座橋梁與作者會面,在文字、師生、作者和編者間形成平等的對話,感悟用詞的準確性,感悟語句的意境,體驗語句的情感,增強語感的靈敏度。

具體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通過「加、減、調、換」等方式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語感。

1、加。就是加進課文中沒有寫出的內容再與原句比較。如《狼牙山五壯士》中,「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蓮花瓣走去」一句,讓學生在「走」前面加上「我們」,把這句話改為「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我們走!

』帶頭向蓮花瓣走去」。然後比一比,兩句話在情味上有什麼不同,通過揣摩比較,學生領悟到在當時環境險惡的情況下,乙個「走」字擲地有聲,充分體現了五壯士捨生取義的堅定決心。

2、減。就是把原句中的某個詞語減去,再與原句比較。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人們臂上都纏著黑紗,胸前都佩著白花,眼睛都望著***的靈車開來的方向」一句。

把句子中的三「都」去掉,然後與原句比較。通過比較,學生明白這三個「都」不寫,句子也通,意思也一樣,但情味就大不相同了。有了這三個「都」,就突出地表現了全國人民對***的懷念、愛戴是一致的,是人同此心,無一例外的。

3、調。就是把前後幾個詞語調換位置,然後進行比較。」《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有這麼兩句話:

「五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人民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他們回頭望望還在向上爬的敵人,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這裡的「眺望」和「望望」都是看的意思,能不能調個位置?

學生通過調序朗讀,通過思考,通過聯絡上下文和原句比較,就知道這兩個詞不能換位置。因為,是由於他們與日寇英勇頑強的搏鬥,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已安全轉移,「眺望」寫出了五壯士心中充滿的無比自豪,和對人民對部隊的無比熱愛、留戀。回頭「望望」向上爬的敵人,表達了五壯士對敵人的無比蔑視。

4、換。就是將句子中某個詞語換成另乙個詞語,然後進行比較。《燕子》中有這麼一句話:

「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麼像正在演奏的曲譜啊。」為讓學生體會到「痕」字好在**,可先啟發學生思考:電線一般用什麼量詞?

(根)然後換成「根」後與原句比較:在這裡用「根」好還是「痕」好。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朗讀和對生活的聯想,學生體會到了用詞的妙處:

乙個「痕」字把處於高、遠處的電線只能隱約可見的特點極準確地表現了出來,與後面描寫「燕子」成了「音符」相映成趣,產生了一種朦朧的美。

(三)聯絡生活,汲取語感

敏銳的語感總是和對生活的敏銳的感受聯絡在一起的。訓練語感,應引導學生把對生活的觀察、體驗與對語言的研究結合起來。葉聖陶先生說:

「要求語感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經驗聯絡到語言、文字上去。」,「單靠翻查字典,得不到什麼深切的語感,唯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滴積聚起來,積聚得越多,了解越見真切。」 ⑤茅盾先生也說,理解文章應一邊讀,一邊回想自己所經歷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邊讀,一邊到現實中去。

由此可見,培養語感必須聯絡生活經驗,脫離了生活體驗的「語感培養」是蒼白的。也就是說語感的豐富、深刻、敏銳、美妙,必須建立在開啟個人體驗的基石之上。作為語文教師就是要善於在學生對言語的感悟中,進行多方引導、點撥,將其隱藏於內心深處的各種體驗調入前台。

這樣學生對言語的理解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感悟就會更加深刻。

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有這樣一句話:「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教師提出 「『焦急』、『耐心』這兩個詞是一對反義詞,老奶奶為什麼會焦急,又為什麼會耐心地等待呢」這樣乙個問題來誘發訓練學生的語感能力。

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如果去火車站接親人,你提前等候在車站,可是到時間火車卻晚點了,這時你的心情當然是焦急的。然而,你仍然要堅持等候,沒有回家,這又表現出很有耐心。

由此點撥學生即能頓悟此處的「焦急」是表現出老奶奶盼望早一點看到總理的靈車;「耐心」表現了她送別總理的誠心,不管多晚都要等到。從而深切地感受老奶奶對總理的愛戴和懷念。

再如:一位教師在講授《遊園不值》一課時,就運用了聯想的方法來啟用體驗,培養語感的。

師:同學們,詩人沒能進到朋友的園子裡,沒有觀賞到滿園的春色,多令人遺憾呀!但是你能猜出園裡是什麼樣的嗎?

生1:我想園子裡一定有乙個大花壇,裡面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花兒上面還飛舞著蝴蝶、蜜蜂。

生2:園中間會有一條石子鋪成的路,路旁是青青的垂柳。

生3:還有乙個大水塘,裡面有魚兒在游來游去。岸邊種著桃樹、杏樹、梨樹,散發出花的清香,枝頭還傳來鳥的鳴叫。

……學生的描述不是憑空虛構的,而是融入了自己對春天的切身體會。教師在這裡巧妙地以聯想為橋梁,將語言文字與生活體驗連線在一起,使學生融入到了詩所描畫的意境之中,迸發出了對美好春天的喜愛之情

2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易發表網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感悟生命的寶貴,確立 以人為本 的價值觀 乙個具有人文素養的人必定把 生命 看 類最寶貴的財富,從而珍惜它,謳歌它。在教學時,我們應努力讓學生在閱讀理解中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建立他們 以人為本 的人文精神世界。傳統的教學在知識傳授上往往過於注重語文的工具性或思想性,在教學手段上則經常採用老師提問 學生...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 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因此,教師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帶學生看看英文電影或聽聽英文歌曲,會有好的效果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檢視完整內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 性和工具性學科,應該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作為人們語言交流和思想交流的基礎,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