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現諸葛亮高尚品德的事件,諸葛亮有哪些高尚品質

2021-05-04 20:31:35 字數 3492 閱讀 3344

1樓:匿名使用者

劉備託孤之後諸葛亮盡心輔佐劉禪

2樓:匿名使用者

生活作風端正,善待俘虜,沒有非分之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誠信

3樓:匿名使用者

每項記謀基本都體現了

諸葛亮有哪些高尚品質

4樓:匿名使用者

1.胸懷

bai大志。 《三國志*諸葛亮du傳》:好為梁父吟zhi;每自

dao比於管仲、樂毅。 2.膽識非版凡。

《三國志*諸葛權亮傳》: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

3.務實。 《三國志*諸葛亮傳》:

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 縱觀丞相一生,每一言皆有的放矢、切中有害,掌權十餘年治實不治名,一舉一動擲地有聲。易先生在《百年孤獨》裡也提到丞相的務實精神:

二帝並尊。 4.信念堅定。

執著興復漢室的信念,悲壯地北伐,一直至死。 5.忠貞不二。

一生獻給

5樓:匿名使用者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6樓:嫻呭康鈾涗啟鍎

諸葛亮有胸懷,機智過人,有人情味兒。

諸葛亮在誠信方面有什麼高尚品質?

7樓:易書科技

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但建國三年,劉備便去世了,傳位給他的兒子劉禪。劉禪雖貴為君主,但蜀漢的大小政事都是由丞相諸葛亮全權負責。諸葛亮深知即使自己擁有滿腹學識,可單憑一人之力是無法治理好蜀漢的,因此,他並不居功自傲,而是經常注意吸取眾人的意見,以完善自己的思路。

諸葛亮初佔益州時,董和曾協助他處理日常軍政要務。董和為人直率,在處理日常公務時諸葛亮,常抱著知無不言的態度,一遇到與諸葛亮有不同意見的情況,就開誠布公地提出來,一點都不介意旁人對自己的閒言碎語。一次,董和為堅持自己的觀點,竟與丞相諸葛亮激烈地爭辯起來,人們都替直言不諱的董和捏了一把汗。

可萬萬沒有想到,諸葛亮不僅沒有責備董和,反而讚揚他做事認真,一絲不苟,同時,諸葛亮還告訴身邊的人,做事就要像董和那樣,要敢於陳述自己的想法。

丞相諸葛亮對蜀漢政務必定親自處理的景況,令丞相府中辦理文書的主簿官楊顒(yǒng)有了意見。楊顒認為諸葛亮什麼事都要親自過問,一是會分散治理軍政大事的心思,二是會限制別人的思路。楊顒還對諸葛亮說,處理政事應該有不同的分工,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能集眾人才智於一家。

諸葛亮聽了楊顒的建議,立即實施,效果果然不錯,他非常高興。為鼓勵下屬繼續參與政事,諸葛亮還寫了一篇《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的文告,號召大家主動發表政見。諸葛亮提出:

丞相府裡讓大家都來參與議論國家大事,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型和意見,廣泛地聽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議,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荀子曾說:「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chǎn yú)我者,吾賊也。」在他看來,要把自己修養成為有道德的人,就應當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而不是喜歡聽別人奉承。

集思廣益的美德是開啟成功之門的密鑰匙,集天下智慧型於一身的奇才諸葛亮尚能如此謙恭地聽取別人的意見,又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諸葛亮感人,不朽的業績,高尚的品質有哪些故事

8樓:

從正史上看,第乙個提出三分天下的不是孔明,沒有草船借箭,數次北伐無功而返且勞民傷財。但是,劉備三顧茅廬以來,諸葛亮始終忠心耿耿,也寫下了出師表這種感人肺腑的文章;諸葛亮一日未死,司馬懿都不敢輕舉妄動;在諸葛亮未死之前,楊儀和魏延兩個大將,即使不合也不敢公開作對。雖然很多人質疑諸葛亮,但不要忘了,乙個連詩聖都為其讚嘆「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但也如杜甫所說,「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其主要功名成就於三分天下期間,而後面,屢次討伐魏國無果,談不上太大功績;反而是在農業和工業上的改革,這才是百姓忘不了他的原因。

9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作為蜀國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慎用權利,對人開誠布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玩忽職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親信也給予處罰,只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小過錯都予以處罰。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於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緣故。

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用一句成語來概括諸葛亮的高尚品質

10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尚品質

11樓:匿名使用者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在做人方面有哪些高尚氣節?

12樓:易書科技

諸葛亮,字孔明,是三國時期最負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但到27歲還未出仕,直到劉備三顧茅廬,拜為軍師,他才出人頭地。因此,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諸葛亮一直輔佐劉備攻打天下,並為其擬定了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氏,待機進圖中原的隆中對策。為以後的蜀漢制定了總的戰略。

公元208年,曹操南伐,諸葛亮和江東周瑜、魯肅共同努力,並親至東吳遊說,促成孫權、劉備的聯合,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隨後,輔助劉備取荊州四郡,出任軍師中郎將。後從荊州率軍溯江入蜀助劉備包圍成都,推翻劉璋統治,奪得益州。

劉備出征,他鎮守成都,穩定後方,保證供給。

後劉備病重,臨終囑咐諸葛亮繼續輔佐兒子劉禪平定天下,共創大業。諸葛亮便又盡心盡力地為劉禪出謀劃策。

劉禪繼位後,蜀國動盪不安,外侮內患交相煎迫,但諸葛亮不負劉備重托,大情小事一一化解。如五月渡瀘、平定邊患、六出祁山、抵禦司馬等。為了蜀國的發展,諸葛亮願盡其所能。

有人就曾勸過他:「您太累了,任何事情都要親自過問,那豈不是要筋疲力盡了嗎?」諸葛亮回答:

「先帝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我不盡心為蜀國出力,就對不起先帝的信任和器重了。」

諸葛亮堅持與孫吳的聯盟,並多次進行北伐,雖苦心籌謀,企圖消滅曹魏,恢復漢室,但都因力量相差懸殊,屢遭挫敗,未能成功。建興十二年(公元220年),在最後一次北伐中,病卒於五丈原。就這樣,諸葛亮日積月累地勞碌,終於耗盡了全部精力,為了國家獻出了生命。

戰後,當劉禪得知諸葛亮病死軍營,不禁想起北伐魏國前,諸葛亮曾上表奏章——即後人所稱頌的《後出師表》,其中分析了當時局勢,表明自己忠心為國的堅定意志。《後出師表》中有著名的兩句:「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果然,諸葛亮為國操勞,累死軍中,劉禪十分感動,便遵從諸葛亮遺願,將他安葬於定軍山,賜諡號「忠武侯」。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一生的寫照。這種兢兢業業、忠君愛國的高風亮節成為後世人臣的典範,眾人學習的楷模。今天時代不同了,沒有了封建帝王,但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盡職守等,依然是我們每個人必備的美德,是國家強大、人民富足的根本所在。

評價諸葛亮,如何評價諸葛亮?

對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已成為家喻戶曉的智的化身。雖說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畢竟不是神,他也有缺點,而最主要的缺點是出在人事問題上。尤其是他對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劉備投降,諸葛亮居然根據骨相說他久後必反,這多麼荒唐。雖然孔明未能殺死魏延,卻對魏延抱有成見,認為他不忠不義。然而魏延是否如此呢?其實不是。雖然...

諸葛亮的外貌,諸葛亮的外貌

諸葛亮 181年7月23日 234年8月28日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蜀漢丞相,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 戰略家 發明家 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諡曰忠武侯 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 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 誡子書 等...

諸葛亮()借箭, 諸葛亮()借箭

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製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 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 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覆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 周瑜並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