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菲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

2021-04-02 20:05:48 字數 4079 閱讀 8717

1樓:幻舞殤

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並)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畫,考慮理由正當,然後去做

「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用白話文翻譯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

該句話出自《答司馬諫議書》

《答司馬諫議書》節選自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

全文:答司馬諫議書

某啟:昨日蒙教,竊以為與君實遊處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不合,所操之術多異故也。雖欲強聒,終必不蒙見察,故略上報,不復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實視遇厚,於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

蓋儒者所爭,尤在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徵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也。某則以謂:

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辟邪說,難壬人,不為拒諫。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

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嚮往之至。

詞語註釋

(1)司馬諫議: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陝州夏縣(今屬山西)人,當時任右諫議大夫(負責向皇帝提意見的官)。他是北宋著名史學家,編撰有《資治通鑑》。

神宗用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對。元豐八年(1085),哲宗即位,高太皇太后聽政,召他主國政。次年為相.廢除新法。

為相八個月病死,追封溫國公。

(2)某:自稱。啟:寫信說明事情。

(3)蒙教:承蒙指教。這裡指接到來信。

(4)竊:私.私自。這裡用作謙詞。君實:司馬光的字。古人寫信稱對方的字以示尊敬。遊處:同遊共處,即同事交往的意思。

(5)操:持,使用。術:方法,主張。

(6)強聒(guō):硬在耳邊噦嗦,強作解說。聒:語聲嘈雜。

(7)略:簡略。上報:給您寫。回信:指王安石接到司馬光第一封來信後的簡答。

(8)重(chóng)念:再三想想。視遇厚:看重的意思,視遇:看待。

(9)反覆:指書信往來。鹵莽:簡慢無禮。

(10)具道:詳細說明。所以:原委。

(11)冀(jì):希望。

(12)儒者:這裡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

(13)名實:名義和實際。

(14)怨謗(bàng):怨恨,指責。

(15)人主:皇帝。這裡指宋神宗趙頊。

(16)議法度:討論、審定國家的法令制度。修:修訂。

(17)有司:負有專責的**。

(18)舉:推行。

(19)辟邪說:駁斥錯誤的言論。闢,駁斥,排除。

(20)難(nàn):責難。壬(rén)人:佞人,指巧辯諂媚之人。

(21)固:本來。前:預先。

(22)恤(xù):關心。同俗自媚於眾:指附和世俗的見解,向眾人獻媚討好。

(23)上:皇上。這裡指宋神宗趙頊。乃:卻。

(24)抗:抵制,鬥爭。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士大夫」。

(25)洶洶然:吵鬧、叫嚷的樣子。

(26)盤庚:商朝中期的乙個君主。商朝原來建都在黃河以北的奄(今山東曲阜),常有水災。

為了擺脫政治上的困境和自然災害,盤庚即位後,決定遷都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北)。這一決定曾遭到全國上下的怨恨反對。後來,盤庚發表文告說服了他們,完成了遷都計畫。

事見《尚書·盤庚》。

(27)胥(xū)怨:全都抱怨。胥:皆。

(28)改其度:改變他原來的計畫。

(29)度(duó)義:考慮是否合理。度:考慮,這裡用作動詞。

(30)是:這裡用作動詞,意謂認為做得對。

(31)膏澤:施加恩惠.這裡用作動詞。

(32)一切不事事:什麼事都不做。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動詞,後一「事」字是名詞。

(33)守前所為:墨守前人的作法。

(34)所敢知:願意領教的。知,領教。

(35)不任(rén)區區嚮往之至:意謂私心不勝仰慕。這是舊時寫信的客套語。不任,不勝,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區區,小,這裡指自己,自謙詞。嚮往,仰慕。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古詩文網[引用時間2018-1-15]

3樓:

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

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翻譯: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並)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

從商湯開始傳了二十個王,王位傳到盤庚手裡。盤庚是個能幹的君主。他為了改變當時社會不安定的局面,決心再一次遷都。

可是,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

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

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在那裡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以後二百多年,一直沒有遷都。所以商朝又稱作殷商,或者殷朝。

盤庚之遷意旨於要進行改革,不能安於現狀,貪圖安逸。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畫,考慮理由正當,然後去做。

請問 1.盤庚之遷的典故說明了什麼?2.該段文字的語言有何特色?

4樓:time窗簾

分析反對派對新法聲勢洶洶,怨恨,誹謗的原因。

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的翻譯是什麼?急求!!!!

5樓:公尺迦勒之舞

這句話的意bai思是盤庚遷都的時du候,連老百姓zhi都抱怨啊,並dao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回反對。

出處:北答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譯文: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並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盤庚不因為有人怨恨的緣故就改變自己的計畫;這是他考慮到遷都合理,然後堅決行動;認為對就看不出有什麼可以後悔的緣故啊。

擴充套件資料

《答司馬諫議書》賞析:

《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舉了盤庚遷都的歷史事例,說明反對者之多並不表明措施有錯誤,只要「度義而後動」,確認自己做得是對的,就沒有任何退縮後悔的必要。

盤庚之遷,連百姓都反對,尚且未能使他改變計畫,那麼當前實行變法只遭到朝廷士大夫中保守勢力的反對,就更無退縮之理了。這是用歷史上改革的事例說明當前所進行的變法的合理與正義性,表明自己不為怨誹之多而改變決心的堅定態度。

6樓:匿名使用者

盤庚遷都(的時候),連老百姓都抱怨啊,(並)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對);

7樓:古道瘦鳥

但是盤庚的遷徙,胥埋怨的是人民,並非朝堂上的士大夫罷了。 不知上下文,可能有出入,見諒。

8樓:3169梁迪祺

but pangeng moved, professional, and people who fit court scholar-bureaucrat.

大家幫看看這道文言文閱讀分析題

9樓:匿名使用者

至於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盤庚之遷,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1.這段文字可分為兩層,用「ii」來劃分層次,請問第一層應標在文中哪一句的後面?

2.作者引用「盤庚遷都」這一歷史典故的意圖是什麼?

3.這段文字中,王安石還揭露了什麼問題?

司馬遷《垓下之圍》,《垓下之圍》原文及翻譯

垓下之圍是楚漢爭霸的最後一戰,到了此時,要說戰爭勝敗的原因其實是在很早以前就由劉邦項羽兩人的性格及機遇決定了,霸王自刎之前嘆非戰之罪,說明他自己也明白並非自己武力和勇氣不敵劉邦,但是卻不知道失敗正是由於自己的性格。項羽對待下屬以禮相待,推衣解食,同甘共苦,這些都深受部下愛戴,但是對下屬的賞賜和分封卻...

戰國時趙國的亡國之君是嘉還是遷

應該是遷,嘉只能算代侯,他在趙亡後自立為代國,所以不能算趙的亡國之君 我的意見 遷。趙王遷聽信郭開,殺李牧。秦軍攻入邯鄲,趙亡。太子嘉帶宗族三百和禮器逃到代地,未稱王。秦滅燕後回師滅代。因此,趙國亡國之君是遷。西元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 司馬尚率軍抵抗。秦將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李牧 司...

「遷於故居之東」一句中「故」字可翻譯為什麼?

故 g 老,舊,過去的,原來的 事 a.舊事,成例 b.有連貫性的比較完整的事情,比較適合於口頭講述,事 讀輕聲 人。鄉。土 故鄉 園 故鄉 居。出自宋代蘇軾的 放鶴亭記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公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於其上。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