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發展有什麼意義,家園合作對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哪些促進作用

2021-03-19 00:46:00 字數 3321 閱讀 4094

1樓: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可見,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啊!而且,良好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日之功,它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程」不僅體現在教育活動中,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幼兒園教師的身體力行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年齡小,自製能力差,教師的榜樣作用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如:幼兒禮貌用語的使用,在幼兒入園時,如果教師主動與幼兒及家長打招呼,並恰當的使用禮貌用語,幼兒在回答教師的同時,學會了用禮貌用語與教師交流。再如,要求幼兒飯前便後要洗手,教師給幼兒分餐前,用正確的方法主動洗手,同時提醒幼兒洗手,都會給幼兒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比教師的言語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習慣的養成也離不開家園的密切配合,幼兒生活的環境除了幼兒園以外,家庭對幼兒的影響也非常重要,要想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單靠幼兒園一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如衛生習慣中的「勤洗澡」「勤理髮」「每天早晚要刷牙」等。需要家長在家中配合,讓孩子從小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

總之,要使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必須從大處著眼,細微處入手,必須多渠道,全方位的開展一系列活動,必須家園密切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有助於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的發展。

家園合作對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哪些促進作用

教育學簡答題: 幼兒園為什麼將幼兒良好習慣,如:生活衛生習慣、行為習慣、學習興趣

幼兒分享行為對幼兒有什麼積極的意義

2樓:毛毛絲絲毛毛斯

1、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贏得玩伴,使幼兒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獲得言語表達、人際交流等技能;

2、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帶給大家的各種條件,促進幼兒的社會化。

3、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學會在今後與人共同生活和與人合作共事。damon(1977)的研究發現,在分享方面做得較好的兒童,往往在解決社會性問題、幫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較好。

分享行為可以說是幼兒社會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擴充套件資料:

培養幼兒親社會行為:

一、樹立榜樣

老師及父母是幼兒模仿的重要物件。他們的日常行為,言行舉止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說,教師與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行為,抓住一切有利機會作好良好榜樣。

在園時,教師可利用玩玩具、分發物品等時候,有意識的將它們以分享的形式進行。如:對幼兒說:

「可以和你換個玩具玩嗎?」、「可以和你一起玩嗎?」、「可以把你手裡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嗎?

」……讓幼兒體驗到分享的樂趣。

在家裡,讓孩子請爺爺、奶奶等一起分享,逐步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意識。除了老師及父母應樹立好榜樣,同伴之間也是學習的榜樣。當幼兒願意與同伴一起分享物品時,老師應作出積極評價和鼓勵,這樣,既樹立了好榜樣給幼兒學習,又激發幼兒願意與同伴分享。

二、隨機教育

教師要隨時注意觀察、了解,把握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針對性強、及時有效的教育、激勵。幼兒們都喜歡老師的表揚、稱讚,因此,不管是物質分享還是情感分享,當有了分享意識和行為的事件時,我們就要充分利用。

及時對班級幼兒進行激勵性的榜樣教育,對有分享行為的幼兒進行讚許、獎勵來強化孩子的分享行為,幼兒就會非常愉快,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從而加強和維持自己的分享行為,

逐步內化為自身的意識;同時班級幼兒也有了模仿學習的榜樣,孩子們會紛紛效仿,那麼,班級中分享的氛圍就會越來越濃。

三、懂得分享意義,認識分享的必要

要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首先要讓幼兒懂得分享行為的意義,根據幼兒期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用講故事的形式,啟發孩子明白道理,讓幼兒意識到,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須大家共同使用一件物品,共同活動。

而要克服這一點,並非言語說教就可以做到的,社會領域的教育本來就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性尤其是分享行為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

四、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情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我們把改進家教方式放在首位爭取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養教育。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品質、習慣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同步,取得一致,將會使幼兒園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要向家長宣傳「幼兒合作與分享品質養成」的重要性,利用幼兒園的資訊平台向家長進行相關知識的介紹,如「如何使孩子學會分享」、「幫助孩子學會合作」。

通過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和家長直面交流、個別接觸,使家園教育更有針對性、及時性。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分享行為,可以隨機或有意識地創設相應的環境條件,讓幼兒通過參與活動,體驗分享的情緒、情感,從而逐漸形成分享意識和分享行為。

平時,孩子會自發地出現一些分享或拒絕分享的行為,我們要善於捕捉時機,及時交流,以加深幼兒的情感體驗,同時要支援孩子的分享行為,給孩子提供分享的機會。

3樓:追尋複製者

常年從事孩子分享行為和意識的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研究融合教育的專家盧乃桂教授認為:

分享中包含著寶貴的平等與博愛思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對於培養孩子的合作能力至關重要,合作能力恰恰是孩子社會化過程的重要一步。

讓孩子學會分享,根本解決的方法不是說教,關鍵在於體驗,體驗分享,才能從內心理解分享的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分享行為是幼兒與他人共同享用某種資源的行為,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分享行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贏得玩伴,使幼兒在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獲得言語表達、人際交流等技能;

另一方面,分享行為可以幫助幼兒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帶給大家的各種條件,促進幼兒的社會化。

同時,分享行為還可以幫助幼兒學會在今後與人共同生活和與人合作共事。

w.damon(1977)的研究發現,在分享方面做得較好的兒童,往往在解決社會性問題、幫助他人等方面也做得較好。分享行為可以說是幼兒社會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5樓:匿名使用者

幼兒分享行為對幼兒有著積極的意義。因為幼兒時期就讓他學會有什麼東西要分享,不要自己獨在。

6樓:匿名使用者

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的一種表現.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

7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要從小抓起,這樣子能提高人們的思想,懂得分享

8樓:匿名使用者

幼兒分析行為對幼兒有什麼積極意義?幼兒分級行為對幼兒的發育和教育都有一定的好處。

9樓:katong是我

開拓胸襟和情懷,樹立大局意識

10樓:即使暴富

幼兒因為他們的這個思想需要很來董事

幼兒園所管理怎樣體現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

年幼的抄孩子從家裡來到幼兒襲園這個陌生的環境,對他們來說是乙個極大的挑戰,要想讓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縮短適應期,首先家長的情緒 情感很重要,要消除自己消極的心態 其次,每天堅持送孩子上幼兒園,多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園情況 再有,在與孩子交流時,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導向,不要總問一些消極性的如...

如何利用行為主義理論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和改善其不良習慣

幼兒正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1 循循善誘,向幼兒提出明確而嚴格的要求。2 不斷鼓勵,讓幼兒在練習中慢慢養成良好行為習慣。3 注意矯正幼兒任何一點細小行為的錯誤幼兒往往從細小的過...

怎樣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怎樣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

乙個人要是想有個品行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都是需要從小就開始培養的,小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為人,現代很多小孩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所以都十分寵愛甚至是溺愛,因此很多小寶寶的性格也變得怪異 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 要認識習慣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講故事 讓孩子分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