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一般是從哪個地區出發

2021-03-10 23:36:38 字數 4443 閱讀 3790

1樓:離我遠點

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一般是從三大港口,分別是:廣州、泉州、寧波。專海上絲路萌芽於屬

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闢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

2樓:匿名使用者

2000多年bai前,一條以中國du

徐聞港、合浦港等港口為起zhi點的海上絲dao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版**網路。權

海絲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唐代,我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 。在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公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公升了商船遠航能力。

這一時期,中國同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

3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時期,中國開始第一次有史書記錄的海上官方活動,經廣州到今天的東南亞。東漢時,羅馬的使節在廣州登陸,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但考古證明,非官方的海上活動秦以前就已開始。

海上絲綢之路從下列哪個地點出發的? a.廈門 b.上海 c.廣東 d.寧波

4樓:但家名

廣東廣州。其實這答案也不全面。古代還有福建的泉州,漳州都設有通商的港口。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在**

5樓:少陵五老

1、泉州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2、定義: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是由當時東西洋間一系列港口網點組成的國際**網。在唐宋元的繁盛期,中國境內主要有泉州、廣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 。

3、影響: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為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當然是航海,而中西**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我們稱為的海上絲綢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

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6樓:月城雪君

泉州唐景雲二年(公元711年)正式建制,為國家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唐朝時為中國對外**的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與埃及亞歷山卓港齊名,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

7樓:王翔

起點:包括徐聞、合浦、臨海、廣州和泉州等等。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從公元3世紀30年代起,廣州取代徐聞、合浦成為海絲主港,宋末至元代時,泉州超越廣州,並與埃及的亞歷山卓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

明初海禁,加之戰亂影響,泉州港逐漸衰落,漳州月港興起

8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絕對不會告訴你「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我國歷史上的什麼時期

9樓:_深__藍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朝,興於唐朝宋朝,轉變於明朝和清朝。 「海上絲綢之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海上絲綢之路」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闢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

「海上絲綢之路」 東海航線,又稱為「東方海上絲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在膠東半島開闢了「循海岸水行」直通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直至東南亞的**通。

「海上絲綢之路」的現代發展: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合作夥伴並不僅限與亚细安,而是以點帶線,以線帶面,增進同沿邊國家和地區的交往,串起連通亚细安、南亞、西亞、北非、歐洲等各大經濟板塊的市場鏈,發展面向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合作經濟帶,以亞歐非經濟**一體化為發展的長期目標。

由於亚细安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經之地,將是新海絲戰略的首要發展目標,而中國和亚细安有著廣泛的政治基礎,堅實的經濟基礎,21世紀海絲戰略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

10樓:種花家的小公尺兔

中國原始航海活動始於新石器時期,尤其是嶺南地區,瀕臨南海和太平洋,海岸線長,大小島嶼星羅棋布。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居住在南海之濱的嶺南先民就已經使用平底小舟,從事海上漁業生產。

距今5000—2023年期間,東江北岸近百千公尺的惠陽平原,已經形成以陶瓷為紐帶的**交往圈,並通過水路將其影響擴大到沿海和海外島嶼。

通過對海船和出土陶器,以及有肩有段石器、銅鼓和銅鉞的分布區域的研究得知,先秦時期的嶺南先民已經穿梭於南中國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其文化間接影響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島嶼。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稱"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2023年由法國的東方學家沙畹首次提及。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已知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中國海上絲路分為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兩條線路,其中主要以南海為中心。

南海航線,又稱南海絲綢之路,起點主要是廣州和泉州。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闢了以陶瓷為紐帶的交易圈。唐代的「廣州通海夷道」,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

明朝時鄭和下西洋更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南海絲路從中國經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途經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外國**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11樓:匿名使用者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23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專案。

12樓:徭染蘭女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泉州、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絲綢之路。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動脈。

自漢朝開始,中國與馬來半島就已有接觸,尤其是唐代之後,來往更加密切,作為往來的途徑,最方便的當然是航海,而中西**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這就是我們稱為的海上絲綢之路。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大家都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的出口漸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人們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

同時,還由於輸入的商品歷來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稱作「海上香料之路」。

13樓:邛亮桐丁

先秦南和越國時期:為

海上絲綢之路

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西漢中晚期和東漢:海上絲綢之路的形成和發展隋唐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

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持續發展

明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高度發展

**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滑坡

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

14樓:殘缺的靈魂

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終點東至日本,西達東南亞、波斯、阿拉伯、非洲、歐洲、美洲。

宋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持續發展,大大增加了朝廷和港市的財政深收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生活,也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而宋朝在經濟上採用重商主義政策,鼓勵海外**,同中國**的國家和地區已擴大到亞、非、歐、美各大洲,並制定了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性較強的外貿管理法則。海上絲綢之路發展進入鼎盛階段。

宋朝有三大對外**主港,分別為廣州,寧波,泉州。港口的地理便利因素對海外客商很重要,北邊日本和朝鮮半島客商希望宋朝主港口盡量靠北,而**量更大的阿拉伯世界和南海諸國則希望港口盡量靠南,兩股方向的合力點便平衡在當時地處在南北海岸中點的泉州,正是這一南北兩面輻射的地理優勢使得泉州在設立市舶司(2023年)正式開港後,迅速先超越明州港(寧波),後追平廣州並在南宋晚期反超,成為第一大港。

元世祖在至元十四年(2023年)首先准許重建泉州市舶司,有元一代不變。又命唆都、蒲壽庚「詔諭諸蕃」,委蒲壽庚長子蒲師文為正奉大夫宣慰使左副都元帥兼福建路市舶提舉,旋又命為海外諸蕃宣慰使。泉州海外交通**進入**時期。

海上**東至日本,西達東南亞、波斯、阿拉伯、非洲。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是中國人興建的嗎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既不是中國人興建的,也不是中國人推行的,而是境外對中國的絲綢有需要,才形成了絲綢之路。所以查中國的古籍,是找不到 絲綢之路 這個詞的。1860年前後,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到中亞考察,提出 絲綢之路 概念。他結合考察情況,又對照中國歷史,提出約在西元前二世紀,存在著這樣一條絲綢之路。...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上為何會出現非常多的乾屍呢?

絲綢之路是我國西漢時期打通的 通道,由於絲綢之路落成非常險峻,到處都是乾旱的大漠,而且還有很多人,由於不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導致自己會在絲綢之路行走的過程中忽然遭遇風險。由於極度的乾旱和高溫,造就了當地乙個特有的景觀,在絲綢之路的沿途上有大量的不腐乾屍,這些屍體在長達了幾百年過後,仍然能保持基本形態...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對東西方國家的貢獻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絲綢之路 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