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正月十五是中國的情人節

2021-03-09 08:43:13 字數 3820 閱讀 8774

1樓:巨集聚變

因為在傳統文化中正月十五元宵節有很多內涵跟情人節想通。

二者相比之下,元宵節更有充當中國「情人節」的資格。

首先,元宵節是傳統社會中乙個熱鬧而浪漫的節日,許多青年男女實際上就是把元宵節當成「情人節」來過的。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遊玩,這就為當時未婚男女的相識提供了交誼和溝通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的時機為自己物色物件、傳情達意。更有甚者,那就是冒險幽會或乾脆私奔了。

宋朝人陳嘉言《上元夜》詩中有兩句寫元宵節青年男女的活動很具體。詩云:連手窺潘掾,分頭看洛神。

潘掾」指潘岳,西晉時天下第一帥哥,為所有的女子所傾慕,這泛指美貌男子。「洛神」就是宓妃,這裡泛指美貌女子。這兩句詩是說美女們群集河橋,**「潘掾」,暗送秋波,男士們則分頭行動,飽覽「洛神」秀色,有的大飽眼福,有的期盼姻緣。

其次,元宵節的多種民俗功能原本都是指向繁衍的目的,都與男女的情愛有關。比如,元宵節也稱燈節,據說最早起源於漢家天子祭祀星神太一。之所以祭祀星神,是因為古人認為星神主宰生殖。

春天是植物開始發芽生長、動物開始交配孕育的時節,古人在這時舉行的祭神活動幾乎都是圍繞祈求生殖這一目的來的。又如,燈火正是元宵節最具特徵的民俗事象,而燈火原本也是為人們的生殖目的服務的。福建《邵武府志》說:

「上元張燈,初十起至十五日止。日則舞鬼,夜則懸燈,謂之慶元宵。里社祈年。

」山東《淄川縣志》說:「元宵張燈,前後凡三夜。俗曰:

十四主麥,十五主谷,十六主豆,月明風恬者,收登也。」《齊東縣志》說:「元宵沿戶張燈,飲酒為樂。

十四日至十六日初昏時有風則歉,無風則豐,謂之占歲燈。」這些記載告訴我們,元宵節的禮俗,各地雖然不盡相同,但祈求農業的豐登這一宗旨是一致的,這就表明元宵節原本是祈求生殖的節日。生殖不僅指年歲的豐饒,還包括子嗣的繁盛。

《本草》一書記載:『正月十五日燈盞令人有子,夫婦共於富家盜之,勿令人知,安臥床下,當月有娠。」

至於元宵節吃元宵的深層文化意義,也與生殖有關。成都一些民俗研究者認為,吃湯圓是對吞星星的模仿。中國古人認為,星星是生命的源泉、生命的種子,生命的根本,吞星星能使人增壽,也能使人生子。

而湯圓,在古代也跟中秋祭月而模擬圓月製作月餅一樣,是把它比作星星的。宋朝人周必大寫的《元宵浮圓子》詩中說「: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

」「浮圓子」就是湯圓,這詩裡正是把湯圓比作星星。清末成都人傅崇矩所撰《成都通覽》一書中,還記載了當時成都有元宵之夜偷取供在神龕上的湯圓,以期望得子的習俗。

2樓:雅澤雙魚

古代元宵節由於開禁,**如織,男女相遇,易於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門燈火夜似晝」。

歷代文人墨客讚美元宵花燈的詩句數不勝數,如今讀來仍趣味無窮。充滿詩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節,往往與愛情連在一起。歷代詩詞中,就有不少詩篇借元宵抒發愛慕之情。

北宋歐陽修詞:「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抒寫了對情人的思念之苦。

還有乙個關於袁世凱與元宵的故事。傳說,竊國大盜袁世凱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後,一心想復辟登基當皇帝,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嗓子在喊:

「元——宵。」覺得「元宵」兩字諧音「袁消」,有袁世凱被消滅之嫌,聯想到自己的命運,於是在2023年元宵節前,下令禁止稱「元宵」,只能稱「湯圓」或「粉果」。然而,「元宵」兩字並沒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買他的帳,照樣在民間流傳。

3樓:匿名使用者

有這樣的說法..因為正月十五是海南情人節,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開始於瓊山、府城地區。

不過,其實七夕才是真正的中國情人節..

正月十五

農曆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佳節,新春期間的節日活動也將在這一天達到乙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點起萬盞花燈,攜親伴友出門賞月亮、逛花市、放焰火,載歌載舞歡度元宵佳節。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曆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後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節日特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最初稱為"湯圓",後因多在元宵佳節食用,所以也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常見的元宵用糯公尺粉包成圓形,餡料豐富多樣,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等,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象徵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乙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來。

而元宵節俗真正的動力是因為它處在新的時間點上,人們充分利用這一特殊的時間階段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願望。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歷代人們除游燈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廁神、過橋摸釘走百病等習俗,有擊太平鼓、秧歌、高蹺、舞龍、舞獅等遊戲。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南北朝時代元宵節吃伴和肉與動物油熬煮的豆粥或公尺粥,唐代吃一種叫「面繭」的麵食和焦飠追(即烤餅),到宋代有鹽豉湯和綠豆粉做的科斗羹,並出現了「圓子」,此後元宵節南北方均以吃元宵為習。

元宵燈節期間,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傳統社會的元宵節是城鄉重視的民俗大節,在城市元宵喧鬧尤為熱烈,它體現了中國民眾特有的狂歡精神。傳統元宵所承載的節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們逐漸失去了共同的精神興趣,複雜的節俗已經簡化為「吃元宵」的食俗。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情人節是農曆的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節,這叫傳統的中國情人節。

元宵節熱熱鬧鬧,自古以來就是乙個浪漫的節日,在古代,閨中女子是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的,但過節可結伴出遊踏青,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乙個男女青年交往的機會,未婚男女藉著賞花燈之機可為自己物色物件,所以,元宵燈節就成了中國古代男女青年或情人相會的日子,在閩南,台灣等地,至今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希望嫁到好丈夫的傳統。

也就是說,元宵節在客觀上起到了聯絡青年男女的作用,但是不能說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情人節~

5樓:許璞脫曜文

正月十五,不僅僅是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的日子,也是古時情人幽會的日子——中國的情人節。在古時,尤其是那些大家閨秀,成年累月深鎖在深宅大字的繡樓裡,一年到頭也難得出來幾次。惟有正月十五,才可正正當當地開啟禁錮、走出香閣,匯入那摩肩接踵的人潮中,借賞燈猜謎之機,尋覓意中郎、幽會情中人。

情人節為什麼要送鮮花和巧克力,情人節為什麼要送花和巧克力?

為什麼在情人節要送巧克力?這就要追溯到情人節的 傳說中情人節 於古羅馬的牧神節,據說鳥類在這一天開始交配。那時的風俗是 在牧神節期間,每個青年男子從乙隻盒子裡抽籤,盒子裡放的是寫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條子,抽到誰,誰就成為那個青年男子的心上人。後來這個節日改為紀念一位叫瓦倫丁的 教聖徒。古羅馬青年 教傳教...

中國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中國情人節就是 bai每年七月初七的七du夕那天了,然zhi後另乙個2月14號的西方情人dao 節,中內國人也會過的。可以容,求婚需要鑽戒和玫瑰花。和女朋友兩個人就去逛街啊,看電影啊,或者短途旅行也可以,只要是兩個人相伴度過的都很甜蜜,然後記得為她準備乙份情人節禮物。在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七夕節也是...

為什麼情人節不能送康乃馨,情人節送康乃馨代表什麼?

康乃馨是送給母親的。情人節送女生也行吖。情人節送康乃馨給女生。很少有女生會喜歡的。有另類的。我就屬於另類。0.0 那是你把你女友當媽媽了 情人節送康乃馨代表什麼?康乃馨 溫馨 大部分康乃馨都代表了愛 魅力和尊敬之情.一般是母親節送給媽媽的 送康乃馨代表了愛,魅力和尊敬之情,紅色康乃馨代表了愛和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