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你對清朝歷史的看法

2021-03-07 10:46:59 字數 4618 閱讀 5431

1樓:匿名使用者

政治制度

努爾哈赤起兵時實行的是軍民合一的八旗制度,政治權力集中於王公貴族,重大決策由貴族共同討論決定,是為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後皇太極於天聰五年(公元2023年)仿明朝制度設立六部,試圖逐漸削弱滿洲貴族權力。皇帝試圖實行**集權的努力主要集中於清朝前期。

順治七年(公元2023年),順治皇帝對八旗制度進行改革,由自己親自掌握正黃、鑲黃、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變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時加強上三旗的實力,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有所削弱。

清朝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各部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以前尚書均由滿人擔任,順治元年(公元2023年)規定尚書及侍郎滿、漢各一。在六部之外和六部並立的**行政機構有: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國子監、欽天監、翰林院、太醫院、理藩院、宗人府、詹事府、內務府、都察院。

清朝**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康熙十六年(公元2023年)康熙皇帝設立南書房,起初是康熙帝為了與翰林院詞臣們研討學問,吟詩作畫而設。因在乾清宮西南角特闢房舍故名南書房。由於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乙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這使南書房「權勢日崇」。

南書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同時將外朝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實施高度集權的重要步驟。

雍正七年(公元2023年),清軍在西北與準噶爾蒙古激戰,為及時處理軍報雍正皇帝始設軍機房,雍正十年改稱軍機處。乾隆皇帝即位後服孝,安排數字「總理事務王大臣」進入軍機處,故改名總理事務處。乾隆二年(公元2023年)乾隆服滿親政,總理事務王大臣等自請罷職,恢復軍機處名稱,自此遂成定製,軍機處成為直接對皇帝負責的核心權力機構,滿洲議政王大臣會議的地位更被削弱至幾乎可忽略不計,政治權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為清代**集權制度的頂峰。

直至宣統三年(公元2023年)四月初十清廷宣布成立「責任內閣」,軍機處廢止。

軍事體制

清前期清軍主要分為八旗和綠營二種。八旗又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旗設都統(固山額真),由**八樸詡統衙門掌握,地方督撫無權徵調。

綠營兵,主要是清軍入關後收編的明朝降軍和各省改編的隊伍,用綠色軍旗,故稱綠旗兵或綠營兵。兵種有馬兵、步兵和水師。在各省者,由總督、巡撫、提督、總兵等所統轄。

清朝中葉以後,又有漢族地主自募自練的團練鄉勇。後因太平天國運動興起,由於八旗和綠營漸染城市習氣,不習武事,逐漸喪失了戰鬥力,在鎮壓太平軍時屢敗,於是南北各地地主團練武裝迅速發展,曾國藩的湘軍便應運而生了。還有象李鴻章組織的淮軍,左宗棠組織的楚軍等,這些地主團練武裝後改編為練軍與防軍。

光緒中葉後,因甲午戰爭慘敗,防、練軍均又改為次要的巡防隊,由袁世凱編練新軍,作為主要國防力量。

[編輯本段]疆域與區劃

2023年(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統一全國後的疆域是: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島礁,西南達**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西盡鹹海與蔥嶺地區,包括今新疆以及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台灣、澎湖群島。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千公尺。

除此之外,周邊國家如朝鮮、安南(越南)、南掌(寮國)、緬甸、琉球、廓爾喀(尼泊爾)、哲孟雄(錫金)、蘭芳共和國等則為清朝的藩屬國。

清朝的地方行政區劃基本沿襲明制,但根據自身實際做了很多改革,如東北三省、少數民族地區、**、新疆等地區行政區劃和內地不同。不過進入19世紀尤其是近代時期,由於清朝的衰落和列強的入侵,鴉片戰爭以後清朝以不平等條約的形式先後失去了以下領土:

香港(2023年至2023年間分批割讓或租借予英國,直到2023年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

外興安嶺(包括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千公尺,以及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薩哈林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公尺的領土,分別於2023年和2023年被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

新疆極西帕公尺爾高原(巴爾喀什湖之東南、伊犁以西、以及噴赤河以東的帕公尺爾等地區約45萬平方千公尺的領土,於2023年被迫割讓給俄羅斯帝國)

台灣和澎湖列島(2023年割讓給大日本帝國,直到202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投降後,台灣和澎湖交由中國統治至今)。

內地行政區劃

清朝繼承元明以來的分省建制,以省為地方上的最大行政區域,下設府、廳、州、縣,構成地方上的省、府、縣**基本行政系統組織。

乾隆八年(公元2023年) 定順天府之地為四路廳、二十四州縣,州縣隸屬於路廳。設官有兼管府尹事大臣一人,由大學士、尚書、侍郎內特簡。府尹正三品,府丞正四品,俱各一人。

府尹總管京畿及四路的政令條教,「以成首善之化」,比一般府尹權力大,品級高,如公升調州縣官,可與總督會銜。府丞掌學校政令。屬官有治中、通判,經歷司經歷,照磨所照磨,司獄司司獄,皆漢人。

儒學教授,滿、漢各一人:所轄四路廳同知正五品,各一人;州、縣,知州、知縣正七品,俱各一人。大興、宛平二縣並與五城兵馬司分割槽而治,比外縣高一品級。

天聰八年設盛京,順治元年入關,原來盛京的六部俱廢。自順治十五年至康熙三十年又重建戶、禮、兵、刑、工五部。均置侍郎以下官,稱「盛京五部」。

又設盛京內務府,為外地所無。自順治十年設遼陽府,十四年更名奉天府,至光緒三十三年改行省。奉天府所轄地方為府二,興京同知一,直隸廳

一、廳二,州五,縣十四。設官有兼領府事大臣一人,由盛京五部侍郎內特簡,後歸盛京將軍兼轄。府尹,滿洲一人;府丞,漢一人,品級同順天府。

屬官治中、圍場通判、庫大使、經歷、司獄、巡檢兼司獄、府學教授,俱各一人。府尹主府事,小事決之,大事呈報。

總督為省級的最高長官,全稱為總督某某省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或兼巡撫事。清朝一共建立了二十三個省,其中內地十八省為沿襲舊制或以舊制為基礎,其餘在邊境並為清末所置。這些省是:

直隸、奉天、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灣、新疆、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其中奉天、吉林、黑龍江、新疆、台灣為後設。 總督之下設巡撫,其全稱為巡撫某省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或節制各鎮,職權很廣泛。

有的加侍郎銜,為正二品,否則為從二品。巡撫基本上是管一省,也側重於軍事,但比總督管民政更多,為總管一省軍事、行政、監察及教育在內的高階長官。清朝所設巡撫共二十一人,其中由總督兼的有奉天、直隸等八人,單獨設的有江蘇、安徽等十三人。

山東、山西等五省巡撫皆兼提督銜,貴州巡撫兼節制兵馬銜。

各省設提督學政一人,由侍郎或科道進士出身的**中委任,帶原品級,掌學校和科學考試之政令。

各省設承宣布政使司,簡稱布政使司或藩司。布政使為從二品,每省一人,但江蘇設二人。布政使實際是一省長官,上承朝廷旨令,下帥府、州、縣官,但因有督撫之設,漸居次要。

其屬經歷司經歷、都事,照磨所照磨,理問所理問,庫大使、倉大使等,分掌出納文書、照刷案卷、審核刑名以及儲存檔案、財政收支等。

各省設提刑按察使司,簡稱按察使司或臬司。按察使一人,正三品,比布政使地位略低,掌司法監察,「澄清吏治」,常與布政使並稱為「布按」。其下設知事掌勘察刑名,司獄檢察囚犯,經歷、照磨所掌同藩司。

各省設道員,正四品,或有專責,或作為布、按副使。專責者有督糧道或糧儲道,簡稱糧道;又有管河道或河工道,簡稱河道。官則有的單設,多數為兼任。

其他如驛傳道、海關道、屯田道、茶馬道等,一般由當地同品級官兼道員。作為布、按副使者,有分守道與分巡道。守道由布政使下的參政、參議發展而來,巡道是按察使下副使、金事演變的結果。

初設只轄一府,或數道同轄一府,後來有的統轄全省,有的分轄三四府之地。為此,守、巡二道由原來臨時性差使變為固定的地方長官。而且前此守道主管錢穀,巡道側重刑名,久之兩者各加兵備銜,所掌漸趨一致。

乾隆、嘉慶時又准其密摺封奏,權勢日益加重,以致有人視道為省下、府上一級地方行政機構。實際上道不完全具備地方**性質,不過是省級行政機構的派生物。

府是省之下的一級地方行政機構。知府為一府長官,從四品,掌總領屬縣,宣布條教,興利除害,決訟檢好。三年一考屬吏,具其優劣上報。

一切要政皆需通過督、撫允准乃行。清朝以知府「為承上接下要職」,故嚴諭督、撫對其考核。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協助知府,分掌糧鹽督捕,江防海防,河工水利,清軍理事,撫綏民眾諸職。

屬官有經歷、知事、照磨、司獄等。

在府之外,同時還有直隸廳、州和一般廳、州。凡統治地方人多並直隸於布政使司的為直隸廳、州,地位與府大致相同。廳設官同知正五品,通判正六品,州設官知州正五品,州同從六品,州判從七品。

清朝在全國設有直隸廳四十乙個,直隸州七十三個。其外的廳、州,稱為散廳、州,地位略同於縣。至清末,全國已設散廳七十八個,散州一百四十五個。

散廳、州設官與直隸廳、州相同,而品級差一等。散廳、州屬府管轄,個別的隸於將軍或道員。

縣是地方基層政權機構。清末全國設一千三百五十八個縣。每縣設官為知縣一人,正七品,縣丞正八品一人,主簿正九品,無定員。

知縣掌一縣治理,主要是決訟斷闢,勸農賑貧,勸農賑貧,討猾除奸,興養立教。縣丞、主簿分掌糧馬、徵稅、戶籍、緝捕諸職。典史掌稽檢獄囚。

邊疆少數民族行政區劃

清代在東三省、蒙古、新疆、青海和**等地,設專門的轄區,採取和內地不同的行政管理辦法。在蒙古地區實行盟、旗制度。旗,是**政權領導下的基本行政單位。

在維族地區,設總理回務札薩克郡王一人,治理該部政務,又設協理圖撒拉克齊二人以佐之。在**,**(駐拉薩)和班禪(駐扎什倫布)掌政令,行教化,同為政教僧俗領袖,但他們「並受成於駐藏大臣」。清朝遷都北京後,在舊都盛京設內大臣一人,副都統二人。

在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西南各省的一些少數民族區,清初仍沿襲明代土司制度,有宣慰、宣撫、招討、安撫、長官諸司,亦有土府、土州、土縣的設定。雍正後,清**陸續將土官改設流官,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直接統治.

談談你對人生的看法,談談你對誠實守信的看法?

剛開始人生就是一張白紙,而你多走過的路,作過的事就是那白紙上的每一筆,最終畫是怎麼樣的,就要看你自己的造化了.快樂是人生最重要的心態,你快樂了,你就會把事情做得更好,就會對未來充滿希望,你也就活得更有信心,人生道路的每一點障礙都是不可避免的,但你要勇敢闖過去,才能有所收穫.你活著不是為了你自己,還有...

談談你對孔子的看法

孔子是我們國家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曾帶領其 周遊列國遊說,宣傳他的政治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 和 禮 孔子所說的仁是狹義的,是有等級限制的仁愛。禮 指的是周禮,是周初周公為了維護周王室能夠穩定統治整個奴隸制社會而制定的帶有尊卑等級的禮儀。孔子主張恢復周禮,...

談談你對袁世凱的看法已經歷史學習

袁世凱一生到底有沒有做過順應歷史潮流 有益於國家民族和社會進步的事情,這是深入評價袁世凱不可迴避的問題。冷靜地審視清末民初那段歷史不難發現,袁世凱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能臣,並不像一些論者所說的那樣 未建尺寸之功 一是駐使朝鮮,不辱使命。1882年,朝鮮發生 壬午兵變 袁世凱隨吳長慶東渡平亂。在朝鮮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