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研究歷史

2021-03-07 05:19:29 字數 4699 閱讀 3927

1樓:落魄的水手

學習歷史是為了牢記過去,研究歷史是為了珍惜現在和展望未來。

唐太宗李世民說的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泱泱浩大的五千年文明史承載著中華文明的傳承,中華民族的永續,祖先用丹青墨筆記載下了寶貴的信史資源,這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深刻體會中華民族是如何從黃河岸邊的乙個部落歷經滄桑,飽經磨難,堅韌不拔,風雨兼程一路走來的艱辛和不易。

會增強自己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乙份情感。

學習歷史會在心底記錄下曾經發生在中國大地的重要往事,因為歷史會帶我們走進戰爭與和平的交替,體會發展與進步的艱難,感受文明與野蠻的抗爭,回味輝煌與落後的反差,見證民族遷徙和民族融合結出的文明碩果。

學習歷史會讓我們懂得辨別人的忠與奸,正與邪,善與惡,善政與惡政,輕輕觸控古人的精神世界,與古人進行對話,遙想遠去的風煙往事。

學習歷史會讓我們從沉痛中得到堅強,讓中華民族懂得如何更好的保衛自己,在歷史的『鳳凰涅槃』後得到發展,在燦爛的輝煌中增強民族自豪,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

翻閱歷史的演進過程會讓目光變得深邃,遠大,思維變得跳躍而豐富,個人的品味和修養得到提公升,這都是學習歷史帶給個人的好處。

僅僅學習歷史不是最終目的,如果能夠通過學習的基礎再去思考和研究歷史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作為非歷史專業人士我們該如何研究歷史呢?

簡要談點個人心得;

一;首先必須尊重歷史;

這是研究歷史最最基本的要求;中國歷史是國家聖器,是中華民族的人生歷程,是中國的國家尊嚴,是民族的體面,以崇敬的心情看待中國歷史,像安撫和關心親人一般地愛護她是對喜愛中國歷史者的最基本要求。

但網路現實卻很遺憾,總有那麼一些人夾帶著濃厚的偏見,情緒和性格化來』咒罵研究』歷史,並且『振振有『義正詞嚴』,只要他們一開口侮辱,謾罵,抨擊,羞辱,詆毀中國歷史,王朝,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言語就源源不絕而來,比如有人辱罵宋朝是『慫朝』,清朝是『蟎清』,漢族是』綿羊,軟蛋,慫漢『,更甚者辱罵『靖康之恥』時期宋朝受害的皇室女性是『雞』,聽到這樣殘忍無情的言語,血都要噴出來。在中國古代皇權和皇族就是國家的象徵,就是華夏民族的象徵。我們的祖先都曾經無怨無悔地為王朝,為國家流盡自己最後一滴血,拋下一顆頭顱,祖先用生命捍衛國家尊嚴,守護民族自尊。

這些辱罵中國王朝,侮辱皇室的人,民族情感何在?國家情感何在?對得起那些流血犧牲的祖先嗎?

中國王朝政權在後人眼裡永遠是乙個靜態存在,因為他們所有的一切功過是非,大惡大善都融化進了中國歷史,成為中國歷史的一部份,成為中華民族人生的一部份。

沒有尊重的心態就不要說研究什麼歷史,最好的選擇是連歷史都不要去看,徒留下不健康的心理,反而得不償失。

二;客觀,公正的立場研究歷史;在用心尊重歷史的基礎上,通過歷史唯物主義辯證法是研究歷史問題的最佳利器,因為歷史是過往,曾經的事件,人物,政策,作為等一切都是過往,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功過善惡都成過去,所以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重點必須放置在歷史的天平,重點考察對歷史的影響,其次是把研究物件放置在他們對當時的時代影響,以歷史影響高於當時影響為決定標準。

而研究物件往往又具有複雜的兩面性,一正一反,一榮一辱,一功一過,一善一惡,因此不能用簡單,粗暴的』一刀切』不是好,就是歹來判定,而是結合歷史行為綜合比較,權衡之後,最後得出結論,是功大於過,或是過大於功。

比如對秦始皇的歷史評價,應該是功在千秋,罪在當代。

功在千秋;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基中國本部版圖,統一文字,度量衡,建立**集權,完善郡縣制,為中國的大一統做出巨大貢獻。

罪在當代;『焚書坑儒』毀滅先秦時期留下的大量文化典籍[同時也是罪在千秋],嚴刑酷法,耗盡國力民力修建阿房宮和秦始皇陵,不重視休養生息,恢復生產,安定民心,給當時的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

站在後人角度和立場一比較,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秦始皇功大於過。

三;用串聯的思維研究歷史;

研究歷史非常忌諱那種僅以一點,一事,一言,一行確定歷史某人,某事不是好就是歹的『一根筋思維』。應該把某人,某事用歷史串聯起來進行比較,區分和判斷。

比如網友攻擊漢武帝的『罷黷百家獨尊儒術』是錯誤的決策,而應該延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國策,這就是典型的孤立看待歷史問題,缺乏對歷史的綜合考量。

思考視角要放置到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和各家核心理念的比較。

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大戰亂時代的獨特歷史產物,是百家各展所長,激烈角逐政治統治思想的產物,從百家爭鳴到漢武帝時代已經相距300-200多年,假若百家爭鳴的狀態依然繼續延續,歷史上就不會出現秦始皇統一了,也不會有漢朝的誕生了,漢族也不會出現了。自秦孝公西元前356年任用『商鞅變法』開始,法家成為秦國的絕對主導

政治思想,隨著商鞅變法的成功,秦國率先走上封建社會制度的國家體制,實現富國強兵,直到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國家大一統後,社會本應由大亂走向大治,與民修養,愛惜民力,恢復生產,增加人口,建立社會秩序,建立人文倫理觀念的最好時機,但法家卻反其道而行,逆社會需要安定的潮流而動。

法家首開中國歷史***,『焚書坑儒』,毀滅先秦以來大量中華文化典籍,一味以『性惡論』和『法,權,術,勢』作為治國理念,而嚴刑酷法,徭役深重給百姓和國家帶來巨大災難,導致農民起義,秦國經歷30年就滅亡。

法家豈能贏得當時民心?

豈能在當時社會潮流前站穩統治腳跟?

法家自此成為輔助儒家,區居第二的統治理念,也就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

其次;在考察道家

漢初70多年一直執行『黃老之學』的觀念治理國家,道家清靜無為,講究無為而治,重視休養生息,愛惜民離,恢復生產,增加人口,這是道家治國思想的優點。

但道家的短板也是根深蒂固,[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這是老子描述的理想國境界。

道家之長在哲學,而不在政治觀念,『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的超脫境界是和『大一統』理念背道而馳的。漢初政治面臨重大問題,國家統一和行政管理面對破壞,郡縣制面臨嚴峻挑戰,國家面臨再次**的危險。

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和武帝時期的淮南國之亂就是明證,劉嚊和劉安就是『黃老之學』的忠實信徒。再次;墨家

後人看來,最吸引人的是科技,的確如此。但墨家的核心理念卻問題多多,兼愛,非攻,選君,選賢。什麼意思?

兼愛,就是無條件的愛,非攻,就是不打戰,反對戰爭,這和不拘手段的統一主張也是背道而弛的,墨家的『鬼神觀』,假如墨家成為治國理念,中國可能就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了,墨家主張『天選君』,即天子通過天選舉確立,這種主張是直接和皇權對立的。所以墨家是四大家裡最早消亡的。

最後研究儒家,漢武帝時代董仲舒向武帝建言推行『罷黷百家,獨尊儒術』的政治綱領,而儒家的核心政治觀念『天人合一』『仁政』『仁德『人本思想』,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的修身觀,教育人的最高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契合了當時社會需要安定和統治者治國的實際需要,由春秋戰國經秦,漢初延續幾百年大亂的徹底結束,大亂走向大治儒家開始登上政治舞台。

政治思想的確立給完成文化,疆域,社會,民族等大一統創造了條件,在大一統理念的指導下漢族誕生了。漢族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

從學習歷史到研究歷史的過程可以看出,歷史帶來的最大作用;

一;中國歷史具有不可割裂的延續性,任何歷史事件,政策或人物都不能用孤立,靜態的眼光去看待,認為是想當然的結果,事實並非如此,而是經過漫長的不斷演變,運動,角逐和轉化最後才成為必然的結果。

二;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文,影響一直延續至現在,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國國情』,即使在西方價值觀念不斷充斥下的今天,任何外來事物,無論是先進或落後,首先都必須面臨是否符合『中國國情』的考驗。

學習歷史研究歷史展望未來。

2樓:匿名使用者

研究歷史,最重要的是有興趣和耐心。其次,把握歷史規律,列出歷史提綱是很重要的。先把書讀薄,再把書讀厚。

歷史歌「夏商和西周……」最好記住。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習提要是很重要的。那些名言名句,有趣的知識點是優先記憶的,比如「山中宰相」陶弘景,五代十國的「天子亦有種乎?

兵強馬壯者而為之」不僅故事生動,背景也生動--反映了社會面貌;可以把語句改下,適合自己記憶。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有歷史的大格局,把歷史跟自己學習的各方面、平時接觸的社會現實聯絡起來,經常聯想。比如我們讀到「髮如韭,剪復生;頭如雞,割復鳴。

小民從來不可輕。」就會想到語文課本《出師表》「先帝在世時……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這些都要慢慢培養。

狹義地說,歷史是惟一的一條經線,可以跟文學、地理、科技等「緯線」相結合,以點帶面地學習,現在很多地理、綜合科考試題就是這麼出的,非常好記。我就是這麼記憶的,至今文學、地理、歷史都很精通。記住:

如果你記憶力不夠,不要繼續囫圇吞棗,就算再強也有記不住的時候。適當的消化,有助於成長。

3樓:譚明剛

多讀原著的歷史書  不要讀被某一觀點作者修改的書  那樣會變味  多讀百家之言

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雖然 歷史裡沒有如果 成王敗寇參考第三方中立觀點 例如國內有爭議的參考國外除了官修歷史 多看看野史  尤其是有些皇帝喜歡誇自己的家族

4樓:哈哈嘻嘻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幹什麼事情關鍵在於你自己的心態。就像你要搞歷史研究一樣,如果你是想成為歷史學家的話,那麼建議你先去大學裡跟那些資深教授學個幾年再自己慢慢摸索,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歷史比辦案更注重真憑實據,畢竟歷史誰也無法改變,任何一件事情的結果都會有它的惟一性,這是不可否認的;如果你只是抱著在沒事的時候拿研究歷史打發時間的話,那就大可不必四處「拜師求學」了,因為平時的一些看似普通的機會中都會有你所要的東西。

但是不能把**裡的歷史劇也當成真的了。比如說《戲說乾隆》《康熙微服私訪記》《宰相劉羅鍋》……只要你把握好了自己的心態的話,無論你是抱著哪種目的來研究歷史的,我相信,你都會有所作為的。

歷史學研究生就業怎樣?方向哪些,歷史學研究生就業前景如何呢?

廣義的 歷史學 是對 史 進行同時合訓而產生的 史有二義 的統一體。包括 完全獨立於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展過程 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出來的產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後者,是一種精神生產實踐及其創造的屬於觀念形態的東西的統一體。因歷...

研究過去的歷史還有什麼意義,研究歷史有什麼意義

研究歷史,是為了了解過去,指導人類現在的活動,使之更為理性化。所以,歷史是一門研究人類社會的沿革,認識變遷進化的因果關係的社科類基礎學科。研究歷史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認為 歷史研究沒 有多大的現實意義,但 歷史也瘋狂 一書會告訴你不一樣的觀點。作者 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狹隘淺見,這種排斥甚至否定基礎學科...

為何要研究歷史

我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待 從歷史的功能來看,主要有兩點 1.以史為鑑,指導未來,2.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從歷史的受益者來看,可以分為微觀和巨集觀兩個層次,乙個是歷史對於個人和企業的作用,乙個是歷史對於國家的作用。先說以史為鑑,指導未來。先揀最功利的來說,mba教學應該當之無愧,mba的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