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各朝代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上的特點總結

2021-03-05 17:12:08 字數 6118 閱讀 7130

1樓:匿名使用者

額 這個不太好說 我大概綜述一下主要演變過程(只舉主要演變朝代)

政治上 地方權力向**集中 **權力向皇帝一人集中(焦點是皇權和相權之爭)

具體表現在

周的封分制和宗法制,此時地方權力很大(地方王位可世襲,後期即春秋戰國時完全脫離**控制)

秦,吸取教訓,建立**集權封建王朝,在地方實行郡縣制,縣令由皇帝親自任命且不可世襲,這樣皇帝工作量過大,所以又設丞相一職。

到漢,相權日益龐大 威脅皇權 漢武帝採取頻繁換相,布衣為相等辦法打擊相權 同時漢初期還採取封分制郡縣制並行的策略。東漢末年,乾脆採取重用宦官,外戚等方法削弱相權。但這些都沒有徹底解決問題。

隨後的朝代都沒有特別有效措施削弱相權,直至唐朝,設三省六部制,將相權一分為三,具體事務交由六部處理使相權招到重大打擊。

元朝設立行省制。進一步削弱地方權力。

到明,太祖廢除丞相,自此,皇權徹底戰勝相權。設內閣大學士為謀士。

至清乾隆年間 設軍機處,封建君權達到頂峰。

文化方面,文化隨著經濟和政治的演變而發展

東周後期,出現百家爭鳴,文化空前繁榮

秦統一後,焚書坑儒,開始統一思想

到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此後各朝鞏固儒學地位,到隋唐,設科舉制

製到明清,出現程朱理學,儒學徹底成為統治工具,採用八股文,扼殺了近代科學和先進思想的成長。

2樓:大愛拖拉機

在政治上,一般都是實行以強化**集權的政策,比如漢朝的推恩令,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的建立,清朝的閉關鎖國,禁止宦官參與政事等,都是在強化**的封建統治。

經濟上從來都是奉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從根本來說,這是封建生產關係決定的。

思想上有點愚民的味道在裡面,漢代的獨尊儒術其實禁錮的人們的思想,像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更是殘害了中國的百姓。其本質都是在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

所以中國古代無論是在政治經濟還是思想文化方面所作的決策,都是以維護封建地主階級,強化**集權為目的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推薦你看《中國歷代政治得失》,錢穆先生的。

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總結中國古代史

4樓:弱肉強食本質

(1)春秋戰國:①政治上: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奴隸社會逐漸瓦解,封建制度確立;國家由**走向統一。

②經濟上:鐵器、牛耕使用,生產力質的飛躍,社會經濟發展;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加速向封建土地國有制轉化,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發展。③民族關係上:

民族交流融合,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④思想文化上:劃時代的變革,形成了百家爭鳴局面。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這一時期在天文、醫學、文學、藝術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2)秦朝:①結束春秋戰國以來幾百年的**割據局面。建立起統一的多民族的**集權的封建國家,使統一思想深入人心。

②秦朝開創的一系列鞏固統一**集權的制度和措施,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所繼承和改進。如皇帝制度,郡縣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修築長城等。③秦朝因**而亡國的教訓,為漢初統治者所吸取,促成了西漢初年興盛局面的出現。

④留下的偉大工程萬里長城對後世影響深遠。

(3)兩漢:①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乙個大發展時期(文景之治、昭宣中興、光武中興);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兩漢疆域進一步擴大,西域、西南夷、百越開始納入漢朝版圖);③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外交流的頻繁);④**主義**集權制度進一步完善(王國問題的解決**主義**集權的進一步加強);⑤社會經濟逐漸發展,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上取得的成就,為後世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⑥儒家思思最終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⑦文化具有多樣化有機結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氣勢恢巨集等恃點。

(4)三國:①是統治階級內部矛盾複雜,鬥爭激烈,戰爭頻繁,國家處於**的時期;②對東漢末年大混亂來說,是歷史的進步,是趨向三國統一的必要步驟;③是江南、西南進一步得到開發和北方經濟逐漸恢復的時期;④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當成就和進步的時期(人才流動的自由,文化的多元,華佗、馬鈞等);⑤較為長期的政治、軍事鬥爭,鍛鍊了一批地主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其中影響較大的是曹操和諸葛亮。

(5)兩晉南北朝:①政治上: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穩定;南北政權更替頻繁;士族勢力由興盛走向衰落;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加快。

③經濟上: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相對停滯;士族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重要地位;商品經濟水平較低;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③文化上:

宗數在這一時期成了地主階級思想統治的重要工具,宗教又影響著哲學、文學和藝術。為佛數服務的雕塑、繪畫有著輝煌的成就。

(6)隋朝:①結束了國家的長期**,實現了南北統一。②經濟的繁榮和國力的強盛,開啟了中國中世紀的盛世局面。

③大運河的開通,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和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④建立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對唐朝和後世的中國以至東亞,都有深遠影響。

(7)唐朝:①政治穩定、階級矛盾相對緩和、經濟繁榮,封建社會進人鼎盛時期(貞觀之治、開元盛世)。②統一多民族國家實行強有力的**集權,制度上有很多建樹(均田制、租庸調制、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兩稅法)。

③邊疆少數民族有了較大發展,同**政權的關係更加密切(實行寬容的民族政策、靈活處理同周邊少數民族關係)。④對外交往出現前所未有的頻繁局面,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⑤文化上具有全國繁榮、兼收幷蓄、世界領先、影響深遠的特點。

(8)五代十國:①政治上。藩鎮割據局面仍在繼續和發展;朝代更替頻繁;統治殘暴,剝削苛重。②經濟上:江南進一步得到開發,經濟重心南移。

(9)兩宋: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權並立,國家不統一。

②經濟上:北宋時,農業有較大發展,南北作物交流頻繁,農產品商品化明顯增強;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經濟重心南移;同時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地區擴充套件。北宋時城市商品經濟活躍;南宋海外**空前發展。

③民族關係:各民族之間有戰有和,以和為主。④科技文化:

為戰爭需要,火藥、火器的研製與生產得到發展。大量文學作品反映戰爭與**的社會現實。如北宋廣泛使用火藥和火藥**;李清照、辛棄疾、陸遊的詩詞。

(10)元朝:①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元朝統一全國疆域空前遼闊;實行行省制度,行使了**對**、台灣、雲南等邊疆地區的管轄。

②封建經濟繼續發展。廣植棉花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漕運和海運的暢通促進了經濟交流;大都等一些較大城市商業繁榮;泉州對外**發達。③中外交流頻繁。

來大都的亞洲、東歐和非洲的商隊和使節絡繹不絕;意大意人馬可•波羅還在中國居住十幾年;火藥和火藥**經由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泉州是最大的對外**港口。④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漢族人民對開發邊疆做出了貢獻,邊疆各族大量遷入內地,同漢族雜居相處;原先進人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漢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數民族一回族。

但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對社會的發展起了消極作用。

(11)明清:①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明朝戚繼光抗倭,鞏固東南邊疆。

清朝平定噶爾丹和大小和卓叛亂;確立由**冊封**和班禪的制度,設駐藏大臣;熱情接待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鄭成功收復台灣和清設台灣府起到了開發台灣和加強祖國海防的作用;反擊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訂立《尼布楚條約》,捍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②封建制度漸趨衰落: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衝擊並削弱封建的自然經濟;大興***,增設軍機處,皇權空前加強,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預示著封建制度的衰落;進步思想家抨擊君主**,提倡學以致用,啟迪人們]思想,預示著新制度的出現。

③經濟上:邊疆地區得到開發,經濟發展速度較快。適應農產品商品化趨勢,農業生產結構發生顯著變化。

手工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商業空前繁榮,但商品流通還不足以動搖封建社會的根基。④中外關係出現一些新特點:

殖民勢力東來,中國人民開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鬥爭。清**實行閉關政策,禁止中外**,妨礙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不利於中國的發展。⑤文化承古萌新,科學技術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繼問世;理學走向極端,帶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產生;伴隨城市經濟發展,市民文學蓬勃興起,戲劇和**成為文學的主流;古典文化進人總結時期。

官方組織編纂大型圖書成就突出,充分顯示出中華文明的博大氣象,西方傳教士東來,使中國人了解到水平已超過自己的外來文化。

各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總結

5樓:親愛的濃眉先生

一、先秦時期

政治:從夏朝時我國開始出現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制)。王位世襲制和宗法制決定了**政權的平穩交接,而分封制則是這一時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權比較大。

經濟:1、農業

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但是由於青銅較珍貴,在農業生產中很少使用,木製農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開始被廣泛應用於生產之中。

2、手工業:夏商周時期以青銅鑄造為代表的手工業由官府壟斷,被稱為「官營手工業」。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冶銅技術;商朝時,人們已經能夠燒製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織機,能夠織出多種絲織品;西周時,鐵器出現;春秋時期,民營手工業出現。

3、商業:商朝時商業就已經取得了長足發展,貝成為了一種實物貨幣;西周時,在較大的城邑都出現了市集;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金屬鑄幣的技術,此時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商業發展繁榮。

文化:1、文學

春秋末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奠定了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基礎;戰國時,屈原以南方民歌為基礎創作了楚辭這種新的詩歌體裁;這一時期還有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稱道

2、科學

西周時發明了「圭表測影」的天文觀測方法;春秋時出現了九九乘法口訣;此時的名醫「醫和」奠定了中醫病源學的基礎;戰國時製成了司南,《黃帝內經》在此時問世。

3、繪畫

遠古主要以彩陶畫為主,春秋戰國則以帛畫為主。

二、秦漢時期

1、政治

秦朝時建立了以皇帝制度為核心的**集權制度,地方上實行「郡縣制」;西漢時為了加強君主**,實行了「內朝制」,以皇帝的親信為侍中、尚書令,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

2、經濟

(1)農業:「鐵犁牛耕」的耕作方式繼續發展,西漢時發明了播種工具耬車。

(2)手工業:在冶鑄業方面,兩漢時發明了高爐煉鐵和炒鋼技術;在制瓷業方面,東漢時已經能燒製出成熟的青瓷;紡織業方面,西漢的絲織業發達,此外還有麻織技術。

3、文化

漢朝時,楚辭盛行,文學家以除此為基礎創造了漢賦這一半詩半文的綜合文體。秦漢時期的繪畫門類很豐富,有壁畫、帛畫、木刻畫、木版畫、畫像石和畫像磚等。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1、政治

此時期內,三省六部制開始逐步形成,首先掌握實權的是尚書省,繼而又有中書省、門下省。這一時期的選官制度稱為「九品中正制」,「九品」指的是劃分人才優劣的九個等級,「中正」是選舉官,負責評定人才的等級。

2、經濟

這一時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術」形成。冶鑄業方面,南北朝時期發明了灌鋼法;制瓷業方面,北朝已經能夠燒出成熟的白瓷。 兩晉時期,我國的經濟中心開始逐漸南移,南方的一些城市逐漸成為當時最為繁華的大都會。

3、文化:東晉時期的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派;南北朝時期,謝靈運開創了山水詩派;此時期內,志怪**十分流行,干寶的《搜神記》是其代表。 祖沖之進一步精確了圓周率的數值、制定了《大明曆》;賈思勰著成了世界農學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齊民要術》。

四、隋唐時期

1、政治

隋唐時期,三省六部制已經發展成熟,尚書、中書、門下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唐朝皇帝通過分割相權的形式加強了皇權;在地方上,唐朝**設定節度使,這造成了唐朝後期嚴重的割據局面。選官制度上,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隋煬帝時設「進士科」,科舉制度正式形成。

2、經濟隋唐時期江東地區出現了「曲轅犁」,能夠適應各種土壤和不同田塊的耕作要求;唐朝時創制了「筒車」,用於灌溉。制瓷業方面,唐朝時形成了「南青北白」兩大制瓷系統;絲織業方面,唐朝的絲織技術以「輕盈精湛」著成,吸收了波斯的織法和圖案風格。

隋唐時期,農村集市**發展起來,為商業服務的櫃坊和飛錢相繼問世。

3、文化

唐朝時,詩歌進入了發展的**時期;「詞」作為詩的另一種形式也在唐朝出現。隋唐之際,雕版印刷術出現;唐朝末年,火藥已經開始應用於軍事;以孫思邈的《千金方》為代表,醫學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五、宋元時期

1、政治

建國之初,趙匡胤為避免重蹈唐後期藩鎮割據和宦官頻繁干政引發的悲劇,將軍權歸於**,採取崇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

2、經濟

(1)農業:宋朝以後,我國的經濟重心逐漸轉移到了江浙地區;宋朝還出現了利用水力的高轉筒車作為灌溉工具。

3、文化

儒學在宋朝得到的空前的復興,在佛、道思想的影響下,產生新的儒學思想—理學。包括「北宋五子」、朱熹和陸九淵。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認為:

「理」和「氣」是並存的,密不可分,但有先後之分。理是萬物之源。

以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思想外立歸納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 政治 國家分分合合內鬥不斷,疆域從開始 地方各自向外擴張到收復統一,固守成疆漸定成型。從貴族統治轉為官僚統治,集權君主 制度不斷完善。經濟 小農經濟自給自足,始終貫徹著重農抑商 經濟中心呈現從中部向東向南轉移 開始的依靠黃河的長安到靠長江的蘇杭,北方經濟的南移 長久的 發達,外貿至亞歐非...

中國各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及其影響

一 先秦時期 政治 從夏朝時我國開始出現了早期國家政治制度 古代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 王位世襲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制 王位世襲制和宗法制決定了 政權的平穩交接,而分封制則是這一時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權比較大.經濟 1 農業 商周時期出現了青銅農具,但是由於青銅較...

中國古代崇尚神靈的朝代有那些,中國古代的各個朝代都分別崇尚什麼顏色

中華5000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在解放前都還信鬼神崇尚神靈!中國古代的各個朝代都分別崇尚什麼顏色 五德之說是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五德 是指五行木 尚青 火 尚紅 土 尚黃 金 尚白 水 尚黑 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 指 五德 的周而復始的迴圈運轉。鄒衍常常以這個學說來為歷史變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