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有哪些禮儀古代皇宮裡的行禮禮儀有哪些?

2021-03-05 10:17:01 字數 5903 閱讀 7853

1樓:追毅如夢

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凶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政治類包括祭天、祭地、宗廟之祭,祭先師先聖、尊師鄉飲酒禮、相見禮、軍禮等。生活類禮儀的起源,按荀子的說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類之本」,「君師者治之本」。在禮儀中,喪禮的產生最早。

喪禮於死者是安撫其鬼魂,於生者則成為分長幼尊卑、盡孝正人倫的禮儀。

古代政治禮儀

祭天始於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國都南郊圜丘舉行。古人首先重視的是實體崇拜,對天的崇拜還體現在對月亮的崇拜及對星星的崇拜。所有這些具體崇拜,在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才抽象為對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從殷代出現「帝」崇拜發展而來的,最高統治者為天子,君權神授,祭天是為最高統治者服務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結束。

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禮儀與祭天大致相同。漢代稱地神為地母,說她是賜福人類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漢代以後,不宜動土的風水信仰盛行。祭地禮儀還有祭山川、祭土神、穀神、社稷等。

宗廟之祭

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帝王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

庶人不准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寢室中灶堂旁設祖宗神位。

祭祀時還要卜筮選屍。屍一般由孫輩小兒充當。廟中的神主是木製的長方體,祭祀時才擺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時行九拜禮:「稽首」、「頓首」、「空首」、「振動」、「吉拜」、「兇拜」、「奇拜」、「褒拜」、「肅拜」。宗廟祭祀還有對先代帝王的祭祀,據《禮記·曲禮》記述,凡於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嚳、堯、舜、禹、黃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自漢代起始修陵園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則始創在京都總立歷代帝王廟。嘉靖時在北京阜成門內建立歷代帝王廟,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對先師先聖的祭祀

漢魏以後,以周公為先聖,孔子為先師;唐代尊孔子為先聖,顏回為先師。唐宋以後一直沿用「釋奠」禮(設薦俎饌酌而祭,有**沒有屍),作為學禮,也作為祭孔禮。南北朝時,每年春秋兩次行釋奠禮,各地郡學也設孔、顏之廟。

明代稱孔子為「至聖先師」。清代,盛京(遼寧瀋陽)設有孔廟,定都北京後,以京師國子監為太學,立文廟,孔子稱「大成至聖文宣先師」。曲阜的廟制、祭器、樂器及禮儀以北京太學為準式。

鄉飲酒禮是祭祀先師先聖的產物。

相見禮下級向上級拜見時要行拜見禮,**之間行揖拜禮,公、侯、駙馬相見行兩拜禮,下級居西先行拜禮,上級居東答拜。平民相見,依長幼行禮,幼者施禮。外別行四拜禮,近別行揖禮。

軍禮包括征伐、徵稅、狩獵、營建等。

3古代生活禮儀

誕生禮從婦女未孕時的求子到嬰兒周歲,一切禮儀都圍繞著長命的主題。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禮儀。此時,設壇於南郊,后妃九嬪都參加。

漢魏時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時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禮儀,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東永安門北建木製方台,台下設高禖神位。清代無高禖之祭,卻有與之意義相同的「換索」儀式。誕生禮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傾向。

誕生禮還包括「三朝」、「滿月」、「百日」、「周歲」等。「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接受各方面的賀禮。「滿月」在嬰兒滿乙個月時剃胎發。

「百日」時行認舅禮,命名禮。「周歲」時行抓周禮,以**小兒一生命運、事業吉凶。

成年禮也叫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漢代沿襲周代冠禮制度。

魏晉時,加冠開始用**伴奏。唐宋元明都實行冠禮,清代廢止。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髮髻等儀式。

饗燕飲食禮儀

饗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燕禮對中國飲食文化形成有深遠的影響。節日設宴在中國民間食俗上形成節日飲食禮儀。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節吃冷飯寒食,五月端陽的粽子和雄黃酒,中秋月餅,臘八粥,辭歲餃子等都是節日儀禮的飲食。在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飲食禮儀。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禮節,也都有社會往來習俗中男女、尊卑、長幼關係和祈福避諱上的要求。

賓禮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士相見,賓見主人要以雉為贄;下大夫相見,以雁為贄;上大夫相見,以羔為贄。

五祀指祭門、戶、井、灶、中(中室)。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溜,秋祀門,冬祭井。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

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井的專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

儺儀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周代的儺儀是四季驅邪逐疫。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

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儺儀中的主神是方相氏。兩漢,儺儀中出現了與方相氏相配的十二獸。

魏晉南北朝隋唐沿襲漢制,儺儀中加入了娛樂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獸角色,由樂人扮演。至今仍有遺存的貴州土家族儺堂儀最為完整典型。

2樓:子車御

漢朝禮儀簡介

一、立容:

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裡。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注意:

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當然,處於藝術上的考慮,畫家還是畫成了直身。

應用:竊以為經立是漢服同道必須注意的,對師長應當共立。鑑於現在人不行大禮,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頭示敬是必須的。

二、坐容:

漢代的經坐(這在古人就叫坐,現在為了區分,專稱雅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對於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衝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三、行禮: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裡,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應用:5用於一般用於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6用於雅坐時。

1到4,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依據具體情況——對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現在人缺少禮儀觀念,不必過分要求,但拱手應當能做到。如果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又有人來,當注意問候時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決定行禮的程度。

四、迎賓:

古人迎賓講究衣冠嚴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門口不期而遇,那麼主人會裝作不認識,不理不睬地把門關上,等換上衣服再開門迎賓。迎賓時,主人立在門右(其實就是主人在東,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門左。迎客進門以後,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說「請」,客人答「請」,要為客人開門、掀簾子……主人請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邊的椅子上),客人請辭——最終看情況決定坐次。

今天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於現在建築布局多樣,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後主人行,是應當把握的精神。

五、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東道固請,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總之,原則是:心安則行之,可以行則行之——其他不強求。

清朝禮儀

這兩個**有。

古代皇宮裡的行禮禮儀有哪些?

3樓:sunny地獄之花

清代宮廷筵禮儀

在皇權高度集中的統治下,各種維護封建統治的典章禮儀制度嚴謹完備。清代宮廷筵禮儀理所當然地突出皇帝的尊嚴,帶有濃重的封建色彩。

清代初年,宴無定製。后妃、皇子、親王、郡王及文武廷臣一經皇帝「欽定」,即可入宴。康熙年間,清代宮廷增設專門管理飲膳的機構和人員,不僅對皇帝飲膳、筵宴設立專檔,還將重要的筵宴定為制度,如除夕、元旦、上元、端陽、中秋、七夕、重陽、冬至、萬壽、大婚等宴載入《大清會典》,編入《大清通禮》,列為法定宴日,對與宴進酒事宜也都有專門記載。

清朝皇帝平時進餐稱進膳或傳膳。皇帝進膳,除宴會以外,都是單獨擺桌,菜、湯都各有碗蓋,臨時才開啟。製作飲食,各有專門機構。

各種茶水和用牛奶、奶油、鹽、茶熬製的奶茶,由御茶房**,各樣點心有餑餑房製作,正餐飯菜由御膳房**,晚點,在宮內別有承辦之處。每天正餐兩頓,冬季,上午

六、七點左右進膳,下午一點半左右進「晚膳」,晚上六點左右進晚點。每一餐如何預備,都一一開列清單,呈報內務府大臣畫行照辦。

除夕、元旦是皇帝家宴的日子。乾隆二年(公元2023年)十二月三十日除夕,是乾隆繼位以來首次筵宴。自下午兩點開始擺設宴度。

乾清宮正中地平南向面北擺皇帝金龍大宴桌,左側(地平上)面西座東擺皇后金龍宴桌。乾清宮地平下,東西一字排開擺設內廷主位宴桌。西邊頭桌:

貴妃,二桌純妃,三桌海貴人,裕常在;東邊二桌林妃,三桌嘉妃、陳貴人。另設陪宴若干桌。下午3點半左右,乾清宮兩廊下奏中和韶樂,乾隆帝弘曆御殿陞座。

樂上,后妃入座,筵宴開始。先進熱膳。接著送皇后湯飯一對盒。

最後送地平下內庭主位湯飯一盒,各用份位碗。再進奶茶。后妃,太監總管向皇帝進奶茶。

皇帝飲後,才送皇后奶茶及內庭主位奶茶。第三進酒饌。總管太監跪進「萬歲爺酒」,皇帝飲盡後,就送皇后酒,妃嬪等位酒。

最後進果桌。先呈進皇帝,再送皇后、妃嬪等。宴畢,皇帝離座,女樂起,后妃出座跪送皇帝還宮後,才各回住處。

一、公主們:

1、皇帝的姐妹

(1)對皇后行「道萬福」的簡單禮儀;皇后行「頷首」禮。

(2)對皇貴妃到嬪等級的後宮,行「道萬福」禮(通常是有對生養過孩子的或得寵的)或「頷首」禮(通常是對沒生養過孩子的或不得寵的)

,這些後宮們還相同的禮儀(如果公主向她們行「頷首」禮,她們可以回「道萬福」禮)。

(3)對從貴人往下的後宮,可以行「頷首」禮或者不行禮,而那些後宮就要行「下跪」禮了(因為自嬪以下,就是沒什麼頭臉的身份,除非這

些公主特許,否則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兒

a、固**主們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禮是一樣的

b、和碩公主(這個就麻煩了)

(1)對皇后行「下跪叩首」禮,皇后行「頷首」禮;

(2)對比自己母親位次高的後宮和自己的母親行「下跪」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3)對和自己母親位次相同的後宮行「道萬福」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或者回相同的禮儀;

(4)對比自己母親位次低的後宮行「頷首」禮或不行禮,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二、格格們:

接著,說宮外的格格們,格格們行的禮大同小異,我就不分開說了:

(1)對皇后行「下跪叩首」禮,皇后行「頷首」禮;

(2)對皇貴妃到嬪等級的後宮,行「下跪」禮或「道萬福」,這些後宮行「頷首」禮;

(3)對從貴人往下的後宮,行「道萬福」禮或「頷首」禮,這些後宮回相同的禮儀。

而祭祀的時候,所有的後宮,從皇后到宮女,所有的公主、格格,都要向皇帝行禮

古代負責活躍氣氛的部門叫什麼,古代皇宮裡搞娛樂的部門叫什麼

樂府是古代時的 行政機關,秦代以來朝廷設立的管理 的官署,到漢時沿用了秦時的名稱。西元前112年,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正式設立樂府,其任務是收集編纂各地民間 整理改編與創作 進行演唱及演奏等。尚儀局,隋文帝所設女官 六尚 之一,員額三人,掌禮儀教學 轄司氏三人,掌音律之事 典讚三人,掌導引命婦朝見。教坊...

古代皇宮裡放皇后衣服的地方叫什麼

一般是負責內務的府衙來管理 在清代衣服是有內務府廣儲司管理。廣儲司掌內府庫藏,領銀 皮 瓷 緞 衣 茶六庫。內務府是清代獨有的機構,職官多達三千人,比事務最繁的戶部人數多十倍以上,可以說是清朝規模最大的機關。內務府主要職能是管理皇家事務,諸如皇家日膳 服飾 庫貯 禮儀 工程 農莊 畜牧 警衛扈從 山...

在古代的皇宮中,美人的地位有多高

這位 生活在夢中的貓 很詳細啊 有誰知道古代皇宮裡的女子等級地位是如何排的?古代皇宮中妃子的地位是怎樣排序的?古代皇宮裡,妃子的地位是怎樣排列的?唐朝才人和美人哪個位分高 古代宮中美人跟御女誰大 在中國古代的皇宮,皇帝一般都會封貴妃,昭儀,美人等這類的稱謂。請問這些稱謂從高到低是怎麼排列的?你這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