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為什麼離開波蘭蕭邦為什麼離開波蘭

2021-03-05 07:57:20 字數 5327 閱讀 2435

1樓:革面者

弗利得利克·蕭邦(1810一1849)生於華沙的近郊熱裡亞佐瓦·沃利亞。他的父親尼古拉·蕭邦原是法國人,後遷波蘭,曾 參加過2023年波蘭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領導的反抗 侵略者的起義。起義失敗後流落華沙,靠教學等工作度日。

後 來,他又在家中開設了一所寄宿學校。從此,他就不再參與政事, 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華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較密 切的來往,這對小蕭邦的思想成長是有影響的。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的波蘭,是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 但也是乙個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2023年,**、普魯 士、奧地利三個強國對弱小的波蘭進行了三次瓜分。他們瓜分波 蘭的領土,奴役波蘭的人民,還想扼殺波蘭人民的民族意識,以使他們能長久地統治下去。

可是,正如一首波蘭愛國歌曲所唱 的:「波蘭不會滅亡!」波蘭人民始終堅持著不屈不撓的愛國鬥爭。

十九世紀上半葉波蘭進步的、民族的浪漫主義文藝,對這個鬥爭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當時,波蘭湧現出一批愛國的思想家和 艾藝家。他們主張文藝要有鮮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熱愛人民和自 由的思想內容,要有豐富的情感色彩。

這些思想對蕭邦有著深遠的影響。蕭邦的朋友、波蘭詩人維特維茨基在給蕭邦的信中寫道:「你只要經常記著,民族性,民族性,最後還是民族性……正象波蘭有祖國的大自然一樣,也有祖國的旋律。

高山、森林、河 流、草地都有自己內在的、祖國的音響,雖然並不是每一顆心都 能聽到它的聲音。」他一再囑咐蕭邦,要「為了人民,通過人民!」 蕭邦的老師埃爾斯納也對蕭邦說:

「你是天才,為人民而寫作吧, 要寫得有通俗性、民族性。」這一切,給蕭邦以後的思想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2023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它不僅打擊了歐洲反動「神 聖同盟」的封建統治,也對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這 時,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起來,秘密的愛國組織也活躍起 來。

他們不顧反動當局的逮捕、鎮壓,醞釀著新的起義。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蕭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著蕭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 譽。為此,蕭邦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 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

他寫道:「我還在這裡,我不能決定啟程的 日子。我覺得,我離開華沙就永遠不會再回到故鄉了。

我深信, 我要和故鄉永別。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麼可悲的事!」 離別的痛苦、永別的預感折磨著他,但是,親友們的勉勵、囑咐 和期望又鼓舞著他,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國外用藝術來歌頌 祖國和自己的民族,為此他又感到激動。

2023年11月2日,蕭瑟的寒風增添了華沙的秋意,更增添了離 別時的痛苦。送別的友人以這樣的話語叮嚀著即將離去的蕭邦:

「不論你在**逗留、流浪, 願你永不將祖國遺忘, 絕不停止對祖國的熱愛, 以一顆溫暖、忠誠的心臟。」

蕭邦接受了友人們贈送的乙隻滿盛祖國泥土的銀盃,它象徵著祖 國將永遠在異邦伴隨著他。更使蕭邦感動的是,當親友送行到華 沙郊外──蕭邦的出生地沃利亞時,他的老師埃爾斯納和華沙音 樂學院的一些同學們,竟已等候在那裡,並演唱了埃爾斯納特地 為送別蕭邦寫的一首合唱曲.

蕭邦離國幾週以後,華沙就爆發了起義,並獲得了成功。據說 蕭邦聽到華沙起義的訊息時,心情無比激動,曾擬回國,是他的摯友梯圖士苦功他不要回去。當梯圖士出發回國參加起義後,肖 曾僱了一輛驛車追趕,準備和他一起回國,結果因未能趕上而返 回維也納。

2023年蕭邦到達巴黎的時候,法國正處於君主立憲的「七月 王朝」時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資產階級的利益,金錢統治著社 會的一切。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巴黎,儘管在文化藝術 上有著悠久的傳統,成為全歐的文化藝術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 邦在巴黎時所說的:「這裡有最輝煌的奢侈。

有最下等的卑汙,有 最偉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惡;每乙個行動和言語都和花柳有 關;喊聲、叫囂、隆隆聲和汙穢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這 個天堂裡成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說誰也不過問乙個人是怎樣 生活的……。」為了在巴黎站穩腳跟,蕭邦和上層社會的人士交 往。環境決定了他「非生活在這個圈子裡不可。

」蕭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過自己的創作、演奏和鋼琴教 學,贏得了人們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娛樂變成了放蕩,這裡金 子.齷齪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

儘管蕭邦對巴黎的上層社會有 所反感,但他的活動大多侷限於上層的沙龍,加上他自己也逐漸 地過上了優越的生活,這對他的思想意識也必然產生一定的影響 和局制,使他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改革缺乏應有的理解和 同情,這和他歷來與不少波蘭貴族及其子弟關係較密切也有聯 系。2023年華沙起義失敗後,流亡國外的波蘭人有幾千名,其中 三分之二在法國,大多是出身貴族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從政治上 說大致可以分為兩派,保守派和民主派。

保守派傾向於君主立憲 制,而並不熱心於社會改革;民主派則主張立即解放農民,反對 **制度。對於在巴黎的波蘭民主派人士,蕭邦乙個也不認識。 從思想觀點上看,蕭邦更多地傾同於保守派。

所以,對於2023年 和2023年法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蕭邦表現得相當冷淡。 這些都不能不說是階級侷限性在蕭邦身上的反映。

蕭邦從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爾去外地旅行。

2樓:匿名使用者

從2023年開始他就在華沙、維也納和巴黎等地演出,沒回國。2023年波蘭爆發了反對外國勢力瓜分波蘭的起義,所以蕭邦的爸爸建議蕭邦暫時留在國外。到2023年的時候。

蕭邦最終還是忍痛離開故鄉波蘭移居到了法國巴黎,開始以演奏、教學和作曲為生。所以,他是因為戰爭願意不能回波蘭。不是故意要離開波蘭的。

3樓:解軒卓宇

2023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它不僅打擊了歐洲反動"神聖同盟"的封建統治,也對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這時,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起來,秘密的愛國組織也活躍起來。

他們不顧反動當局的逮捕、鎮壓,醞釀著新的起義。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蕭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著蕭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為此,蕭邦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

蕭邦離國幾週以後,華沙就爆發了起義,並獲得了成功。據說蕭邦聽到華沙起義的訊息時,心情無比激動,曾擬回國,是他的摯友梯圖士苦功他不要回去。當梯圖士出發回國參加起義後,肖曾僱了一輛驛車追趕,準備和他一起回國,結果因未能趕上而返回維也納。

蕭邦為什麼被迫離開祖國

4樓:匿名使用者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的波蘭,是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但也是乙個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2023年,**、普魯士、奧地利三個強國對弱小的波蘭進行了三次瓜分。他們瓜分波蘭的領土,奴役波蘭的人民,還想扼殺波蘭人民的民族意識,以 使他們能長久地統治下去。

可是,正如一首波蘭愛國歌曲所唱的:"波蘭不會滅亡!"波蘭人民始終堅持著不屈不撓的愛國鬥爭。

十九世紀上半葉波蘭進步的、民族的浪漫主義文藝,對這個鬥爭 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當時,波蘭湧現出一批愛國的思想家和文藝家。他們主張文藝要有鮮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熱愛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內容,要有豐富的情感色彩。

這些思想對蕭邦有著深遠的影響。蕭邦的朋友、波蘭詩人維特維茨基在給蕭邦的信中寫道:"你只要經常記著,民族性,民族性,最後還是民族性......

正象波蘭有祖國的大自然一樣,也有祖國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內在的、祖國的音響,雖然並不是每一顆心都能聽到它的聲音。"他一再囑咐蕭邦,要"為了人民,通過人民!

" 蕭邦的老師埃爾斯納也對蕭邦說:"你是天才,為人民而寫作吧, 要寫得有通俗性、民族性。"這一切,給蕭邦以後的思想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2023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它不僅打擊了歐洲反動"神聖同盟"的封建統治,也對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這時,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起來,秘密的愛國組織也活躍起來。

他們不顧反動當局的逮捕、鎮壓,醞釀著新的起義。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蕭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著蕭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為此,蕭邦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

他寫道:"我還在這裡,我不能決定啟程的日子。我覺得,我離開華沙就永遠不會再回到故鄉了。

我深信,我要和故鄉永別。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麼可悲的事!" 離別的痛苦、永別的預感折磨著他,但是,親友們的勉勵、囑咐和期望又鼓舞著他,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國外用藝術來歌頌祖國和自己的民族,為此他又感到激動。

他寫道:"我願意唱出一切為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發的聲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為約翰(指十七世紀的波蘭圍王約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擊敗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復了祖國的疆土,並將土耳其人逐出維也納和匈牙利,名震歐洲。

)的部隊所唱的戰歌。戰歌已絕響,但它們的回聲仍將蕩漾在多瑙河兩岸。"

5樓:匿名使用者

蕭邦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他同時有著非常崇高的政治理想

當時他所在的波蘭興起了一切民族運動,但是這些民族運動相繼失敗2023年,法國爆發了七月革命。它不僅打擊了歐洲反動"神聖同盟"的封建統治,也對歐洲各國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這時,波蘭的愛國力量又重新振奮起來,秘密的愛國組織也活躍起來。

他們不顧反動當局的逮捕、鎮壓,醞釀著新的起義。正是在這樣一種動盪不安的形勢下,蕭邦的親人、老師和朋友們敦促著蕭邦出國去深造,並通過他的**創作和演奏去為祖國獲取榮譽。為此,蕭邦處於激烈的思想鬥爭之中,愛國心使他想留下;事業心又使他想離去。

他寫道:"我還在這裡,我不能決定啟程的日子。我覺得,我離開華沙就永遠不會再回到故鄉了。

我深信,我要和故鄉永別。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麼可悲的事!" 離別的痛苦、永別的預感折磨著他,但是,親友們的勉勵、囑咐和期望又鼓舞著他,使他意識到自己有責任去國外用藝術來歌頌祖國和自己的民族,為此他又感到激動。

他寫道:"我願意唱出一切為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發的聲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分)能作為約翰(指十七世紀的波蘭圍王約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擊敗了土耳其侵略者,收復了祖國的疆土,並將土耳其人逐出維也納和匈牙利,名震歐洲。

)的部隊所唱的戰歌。戰歌已絕響,但它們的回聲仍將蕩漾在多瑙河兩岸。"

2023年11月2日,20歲的蕭邦告別了親人,坐著馬車離開首都華沙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中的波蘭,是乙個多災多難的國家,但也是乙個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2023年,**、普魯士、奧地利三個強國對弱小的波蘭進行了三次瓜分。他們瓜分波蘭的領土,奴役波蘭的人民,還想扼殺波蘭人民的民族意識,以 使他們能長久地統治下去。

可是,正如一首波蘭愛國歌曲所唱的:"波蘭不會滅亡!"波蘭人民始終堅持著不屈不撓的愛國鬥爭。

十九世紀上半葉波蘭進步的、民族的浪漫主義文藝,對這個鬥爭 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當時,波蘭湧現出一批愛國的思想家和文藝家。他們主張文藝要有鮮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熱愛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內容,要有豐富的情感色彩。

這些思想對蕭邦有著深遠的影響。蕭邦的朋友、波蘭詩人維特維茨基在給蕭邦的信中寫道:"你只要經常記著,民族性,民族性,最後還是民族性......

正象波蘭有祖國的大自然一樣,也有祖國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內在的、祖國的音響,雖然並不是每一顆心都能聽到它的聲音。"他一再囑咐蕭邦,要"為了人民,通過人民!

" 蕭邦的老師埃爾斯納也對蕭邦說:"你是天才,為人民而寫作吧, 要寫得有通俗性、民族性。"這一切,給蕭邦以後的思想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蕭邦的代表作品有?蕭邦的作品代表作是什麼?

樓上的朋友真是厲害啊 這樣全的資料都找到了 感謝啊 蕭邦的作品代表作是什麼?弗里德里克 蕭邦代表作品 鋼琴協奏曲 敘事曲 夜曲 革命練習曲 1 敘事曲 敘事曲一般指富於敘事性 戲劇性的獨唱或獨奏曲。敘事曲一詞源出拉丁文ballade,意為跳舞,最初是一種舞蹈歌曲。到19世紀中期,波蘭作曲家蕭邦是首創...

蕭邦的練習曲對應的名字是什麼,蕭邦的練習曲分別叫什麼名字

12 etudes op.10 1 c大調 快板 逃亡聖詠曲 2 a小調 快板 3 e大調 不太慢的緩板 離別 4 公升c小調 急板 5 降g大調 甚快板 黑鍵 6 降e小調 行板 7 c大調 甚快板 8 c大調 快板 9 f小調 急速的快板 10 降a大調 甚快板 11 降e大調 小快板 12 c...

蕭邦的人生流傳至今的愛國名言是什麼

過放蕩不羈的生活,容易得像順水推舟,但是要結識良朋益友,卻難如登天。巴爾扎克 了解了蕭邦的人生,他流傳至今的愛國名言是 我需要三件東西 愛情友誼和圖書。然而這三者之間何其相通!熾熱的愛情可以充實圖書的內容,圖書又是人們最忠實的朋友。蒙田 蕭邦的哪句話成了永留青史的愛國名言 愛祖國高於一切 蕭邦 當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