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改成吃竹子,熊貓為什麼吃竹子

2021-03-04 08:56:51 字數 5382 閱讀 9170

1樓:匿名使用者

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800萬年,在漫長的歲月中,地球環境在不斷變化,由於大熊貓主要生活在四川甘肅等地,隨著變遷,這些地方生長了大量的竹子,但是獵物卻逐漸減少,大熊貓為了生存也在不斷的嘗試改變,於是,大熊貓才改變了食性,從食肉動物變成了素食主義者,開始吃竹子,它的臼齒也變得特別寬大,適於磨碎竹的纖維。迄今大熊貓還保留著食肉動物的特徵「犬齒」,大熊貓愛吃箭竹、墨竹、水竹,尤其愛吃竹筍。大熊貓每年都會準時到某個地方去吃竹筍。

2樓:匿名使用者

你想吃竹子你就天天吃竹子,這有什麼難?其實,熊貓愛吃鯊魚肉,只是它們沒有進化,所以吃不了。。。

3樓:沉魚落

大熊貓本身就是雜食性動物,其實它也吃肉的。只不過可能是竹子比較好吃吧。

熊貓本來是吃肉的,為什麼變成吃竹子了呢?

4樓:漫隨流水

熊貓吃竹子與生活環境因素變化有關。

始熊貓的主支在中國的中部和南部演化,其中一種在距今約300萬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現,體形比熊貓小,從牙齒推斷它已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卵生熊類。

此後這一主支向**帶擴充套件,分布廣泛在華北、西北、華東、西南、華南以至越南和緬甸北部都發現了化石。在這一過程中,大熊貓適應了**帶竹林生活,體型逐漸增大依賴竹子為生。

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臼齒發達,爪子除了五趾外還有乙個「拇指」。這個「拇指」是一節腕骨特化形成,學名叫做「橈側籽骨」,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熊貓的特徵:

1、大熊貓體型肥碩似熊、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頭軀長1200~1800公釐,尾長100~12公釐。體重80~120千克,最重可達180千克,飼養的熊貓略重,一般雄性個體稍大於雌性。

2、大熊貓的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

3、大熊貓性情通常情況下總是十分溫順,初次見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頭低下,不露真容,很少主動地攻擊其他動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時,總是採用迴避的方式。

4、大熊貓每天除去一半進食的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多數便是在睡夢中度過。在野外,大熊貓在每兩次進食的中間睡2~4個小時,平躺、側躺、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都是它們喜好的睡覺方式。

5樓:匿名使用者

大熊貓因為生活環境因素變化,改成吃竹子和竹筍

6樓:匿名使用者

它是因為環境的變化而吃竹子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環境,所以改成吃竹子。

大熊貓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吃竹子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現在怎麼會從食肉者變成食素者了呢?這跟它的生活環境變化有關。冰川襲擊之後,留存在四川、甘肅一帶的大熊貓只有逐漸改變食性,才能生活下去。

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大熊貓從食肉變為食竹,它的臼齒也變得特別寬大,適於磨碎竹的纖維.大熊貓愛吃冷箭竹、墨竹、水竹,尤其愛吃竹筍。每年都會準時到某個地方去吃竹筍。

大熊貓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約20千克的嫩竹,從大量的纖維中吸收營養。由於每天要消化大量的纖維和木質素,所以它特別愛喝水。當然,大熊貓偶然也吃其他小動物,如見到了竹鼠,它就一巴掌將竹鼠打死,然後美餐一頓。

9樓:匿名使用者

大熊貓生長在竹林裡,周圍的環境促使大熊貓開始變成吃竹子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們在竹子林呢,所以吃竹子

11樓:匿名使用者

大熊貓本來就是吃竹子滴謝謝!

熊貓為什麼吃竹子

12樓:楊曼華桑夏

大熊貓為食肉目動物,但它們食物成分的99%卻是高山深谷中生長的20多種竹類植物。隨著季節變化,大熊貓食譜中的竹種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異,最喜愛的是竹筍,從春到夏愛以筇竹、剛竹屬的幾種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華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筍為食。竹筍是從竹的地下莖竹鞭上長出的未放枝葉的新竹株,其組織幼嫩,含水量高,營養成分粗脂肪為1.

27%,粗纖維33.62%,粗蛋白10.32%,總糖量26.

15%。竹筍幼嫩多汁,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貓的美味佳餚。每年從春到秋,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種的竹子竹筍,大熊貓的覓食從中山到高山遷徙,這叫「趕筍」。

從整支竹看,營養成分的含量從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漸增加。以冷箭竹為例,粗脂肪含量竹桿為0.59%,竹枝為3.

37%,粗蛋白質竹桿為4.20%,竹葉為19.44%,粗纖維竹桿為46.

66%,竹葉為24.27%。可見,大熊貓雖偏愛竹筍,但常以竹葉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桿為食是很有道理的。

國寶大熊貓屬食肉目動物,但它90%以上的營養**於竹子。大熊貓如何能夠消化高纖維的竹子呢?這一直是乙個謎。

近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傳出訊息:科技人員經過5年努力,首次在大熊貓胃內發現纖毛蟲,這一發現將對大熊貓消化生理學研究產生深刻影響。

食肉目動物大熊貓具有典型食肉動物的消化道:腸道短,沒有復胃,缺發達的盲腸。因此,大熊貓如何消化竹子,是無數人想解開的謎團。

5年來,成都動物園費立松研究員和四川農業大學的楊光友教授密切合作,終於在大熊貓的胃內發現了大量纖毛蟲的存在。

據介紹,一般在食草動物消化道內才有纖毛蟲,它的生物總量佔整個消化道微生物總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與利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食肉的大熊貓在其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食性出現變化,主要是為了適應生活環境。動物食性和營養的改變,往往首先影響到食物消化、吸收的有關器官,最終影響到動物的整個身體。估計大熊貓在消化生理方面發生了某些變化,但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是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大熊貓為食肉目動物,但它們食物成分的99%卻是高山深谷中生長的20多種竹類植物。隨著季節變化,大熊貓食譜中的竹種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異,最喜愛的是竹筍,從春到夏愛以筇竹、剛竹屬的幾種竹,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華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筍為食。竹筍是從竹的地下莖竹鞭上長出的未放枝葉的新竹株,其組織幼嫩,含水量高,營養成分粗脂肪為1.

27%,粗纖維33.62%,粗蛋白10.32%,總糖量26.

15%。竹筍幼嫩多汁,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是大熊貓的美味佳餚。每年從春到秋,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種的竹子竹筍,大熊貓的覓食從中山到高山遷徙,這叫「趕筍」。

從整支竹看,營養成分的含量從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漸增加。以冷箭竹為例,粗脂肪含量竹桿為0.59%,竹枝為3.

37%,粗蛋白質竹桿為4.20%,竹葉為19.44%,粗纖維竹桿為46.

66%,竹葉為24.27%。可見,大熊貓雖偏愛竹筍,但常以竹葉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桿為食是很有道理的。

野外生活的大熊貓,偶爾也採食其它植物,如無芒小麥、玉公尺、木賊、青茅、多孔蕈(xùn)、野當歸、羌活、幼杉樹皮等數十種植物。甚至一反常態,撿食動物屍體,或捕捉較小的動物為食。

大熊貓愛吃肉,尤其愛吃羊肉。大熊貓的力氣可大啦,遇到金錢豹也不怕,交起手來,一般大熊貓會贏

13樓:秦穎卿業昭

大熊貓的祖先是食肉動物,現在怎麼會從食肉者變成食素者了呢?這跟它的生活環境變化有關。冰川襲擊之後,留存在四川、甘肅一帶的大熊貓只有逐漸改變食性,才能生活下去。

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大熊貓從食肉變為食竹,它的臼齒也變得特別寬大,適於磨碎竹的纖維.大熊貓愛吃冷箭竹、墨竹、水竹,尤其愛吃竹筍。每年都會準時到某個地方去吃竹筍。

大熊貓的食量很大,每天要吃約20千克的嫩竹,從大量的纖維中吸收營養。由於每天要消化大量的纖維和木質素,所以它特別愛喝水。當然,大熊貓偶然也吃其他小動物,如見到了竹鼠,它就一巴掌將竹鼠打死,然後美餐一頓。

大熊貓平時的生活,除了吃,就是睡,睡醒了又開始吃。有時也到溪流裡痛飲一番。

世界上的大熊貓只產在我國,而且只分布在我國的四川、陝西等省的高山峻嶺中,寥寥無幾,所以極為珍貴,被譽為「國寶」。由於竹子有其盛衰的週期,大約有50~60年開花一次就死亡,這時就使大熊貓食物短缺,生命受到威脅。現在我國已建立了大熊貓保護區,同時還組織大規模搶救大熊貓的活動,進行人工繁殖,使這個「國寶」永存。

14樓:舊城以西的雪

原因:熊貓基因組中乙個能感受食物鮮度的基因失活,這導致熊貓品嚐不出肉類的鮮味,在加上特定生長環境過程中,以竹子中箭竹含量最豐富,所以進化成為以竹子為主食的雜食性生物。

大熊貓:

屬於食肉目、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5樓:粘汀蘭刀嫣

據專家解釋,在科學分類中,大熊貓屬於哺乳動物綱、食肉動物目,而它的祖先有尖銳發達的犬齒、較短的腸道,以及肉食動物的消化生理特點……

不僅如此,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仍保留了祖先的這些特點。只是由於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漸漸地,它們退居深山竹林,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於是,現代的大熊貓就變成了吃竹子的肉食動物。

但是,按照動物學專家的思維邏輯,原本是吃肉的動物,結果改為以吃竹子為主,「一般會難於適應,並將退出生態」。然而,大熊貓不但反其道而行之,並且選擇了一種最難消化的植物———高纖維的竹子———作為主食,這不能不令科學家吃驚。

為了揭開謎底,科學家歷時5年,尋找線索。

楊光友教授告訴記者,大熊貓如何消化竹子,如何利用竹子的營養,一直是包括他們在內的無數人想破解的謎團。

5年前,在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會等部門的資助下,成都動物園費立松研究員聯合四川農業大學的楊光友教授,開展了「大熊貓消化特點的研究」,試**開這個千年之謎。

在前後幾年裡,研究人員開展了嚴格的取樣工作。在人工圈養的大熊貓中,他們採集了23只大熊貓的糞樣、5只大熊貓的胃液,最終他們在大熊貓的胃裡發現了大量纖毛蟲的存在。

食草動物特有的纖毛蟲,為何出現在肉食動物體內?

據了解,一般在食草動物消化道內才有纖毛蟲,它的生物總量佔整個消化道微生物總量的50%左右,在植物性食物的消化與利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肉食性動物的胃裡怎麼會有纖毛蟲呢?」楊光友教授對記者表達了他們當時的不解。而正是這個疑問,直接促使他們將目光鎖定在纖毛蟲上。

他們分別採用直接鏡檢和碘液染色鏡檢法進行原蟲檢測,結果,在大熊貓胃內發現兩類纖毛蟲———前毛屬和內毛屬。目前,「種」的鑑定工作正在進行中,已知5只大熊貓胃內纖毛蟲的密度低於牛羊等復胃食草動物,據估計,大致是兩個新種。

專家認為,大熊貓消化竹子可能得力於纖毛蟲的作用。

對於費立松、楊光友兩位大熊貓專家來說,在大熊貓胃裡發現纖毛蟲,如同找到了大熊貓怎樣消化竹子的鑰匙。

費立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食肉目單胃動物大熊貓的胃內發現纖毛蟲,尚屬首次。這為**大熊貓對竹類植物性食物的消化與利用機理打下了堅實基礎,將對大熊貓消化生理學理論產生深遠的影響,價值巨大。

」「通過對比分析,肉食動物大熊貓之所以能夠以竹子為主食,就是因為體內含有纖毛蟲的緣故。」楊光友對記者說,「我們雖然還不知道它是怎樣發揮作用,促使熊貓消化掉那麼堅硬的竹子,但我們會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揭開全部的秘密。」

熊貓為什麼吃竹子?大熊貓為什麼要吃竹子

因為在大熊貓的分布區裡,大型的食肉獸很少,沒有多少殘屍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經常去捕捉鼠類等小動物,所得到的營養卻常常不足以抵償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貓只能偶爾吃到一點肉食,大部分時間則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維持生命,成為一輩子循規蹈距 依竹而生的動物。圈養大熊貓主要以某一種或幾種低山平壩竹為主食,...

熊貓吃竹子是為什麼呢?竹子中有什麼是他需要的麼

可愛的大熊貓是動物中的苦行僧,長了一套食肉動物的身體和器官卻吃素不殺生.熊貓吃竹子是因為竹子營養豐富,含有大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熊貓有強大的消化系統足以能吸收竹子的營養而不是借助某些不倫不類的 寄身蟲或寄身菌,捕風捉影的人當不了科學家。還有熊貓數量少和競爭無關,竹子數量少和競爭無關,如果環境惡化,人類...

熊貓為什麼喜歡吃竹子,為什麼大熊貓喜歡吃竹子?

大熊貓吃竹子其實跟生活環境變化有關,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嶺及其以南山脈出現大面積冰川等自然環境的劇烈變化,特別是在距今約1萬8千年前的第四紀冰期之後,留存在四川 甘肅一帶的大熊貓只有逐漸改變食性才能生活下去。在長期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大熊貓從食肉變為食竹,臼齒也變得特別寬大,適於磨碎竹的纖維。大熊貓每天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