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什麼是真正的朋友

2021-03-04 08:54:39 字數 5760 閱讀 3489

1樓:暮靜雨

1.在一起無話可說的時候依然融洽,不會產生找個話題打破沉默的想法。

2.數年沒見,偶爾回一見,一

答切仍和舊時一模一樣,找別人幫忙,會覺得欠別人人情,找他不會覺得欠人情。

3.真正的朋友,他會永遠都記得你的夢想,你走,我不送你,你來,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都要去接你。

2樓:車伕李和興

在你最困難的時候出現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3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的朋友就是在困難時無聲幫助你,同時讓你變得更強大,活成乙個全新的自己。

心理諮詢四大流派的理論和技術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一、來訪者中心心理諮詢

這是由羅傑斯所倡導的乙個學派。其基本的假設為我們有了解自己問題的能力,也有解決問題的資源。因此,作為諮詢者必須注重來訪者自身的建設性以及健康的一面。

把來訪者所直接面臨的現實場面作為諮詢的重點,重視來訪者對自身的感覺。

諮詢的目標是使來訪者通過觀察自身來求得成長和完善,不需要諮詢者過多的干預和指導就可以產生變化,諮詢者需要給出的是理解、真誠、支援、接受、關係和積極的評價。

二、行為主義的心理諮詢

行為主義的心理諮詢是以學習理論和行為**理論為依據的心理諮詢,認為人的問題行為、症狀是由錯誤的認知與學習所導致的,主張把心理諮詢的著眼點放在來訪者當前的行為問題上,注重當前某一特殊行為問題的學習和解決、以促進問題行為的改變、消失或新的行為的獲得。

行為主義的創始人是華生,但對心理諮詢產生較大影響的卻是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巴甫洛夫用狗做實驗,當狗吃食物時會引起唾液分泌,這是無條件反射。如果給狗以鈴聲不會引起唾液分泌,但是如果給狗以鈴聲時即餵食,這樣結合多次後,單獨聽到鈴聲狗也會分泌唾液。

原來與唾液分泌無關的刺激物——鈴聲,變成了引起唾液分泌這種無條件反射的無條件刺激物——食物訊號,轉化為訊號刺激物,引起唾液分泌。

如果形成的條件反射不予強化和保持,就會產生條件反射的消退。對於在無意識中的條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習慣、心理問題、心身障礙等,在諮詢時可以使用反條件刺激予以清除和擊退。

斯金納的操作條件反射是指強化動物的自發活動而形成的條件反射。斯金納在實驗箱中放乙隻飢餓的老鼠,老鼠在箱中亂竄時,偶爾按壓了一下能掀動食物的橫桿獲得了食物,強化幾次後,條件作用就迅速形成了。

在諮詢中,只要諮詢者對期望的某種行為予以獎勵,這種行為就會獲得強化,反之就會消退,若予以懲罰,會加快消退的速度。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強調榜樣的示範作用,認為人的大量行為是通過對榜樣的學習而獲得的。和建立條件反射一樣,榜樣學習也是人類的一種社會學習的基本方法。

在行為**中還有另外一些常用的方法,如系統脫敏法、想象厭惡法、強化法、思考停止法等。

三、認知行為的心理諮詢

認知行為**是一組通過改變思維或信念和行為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緒行為**(rebt),貝克和雷公尺的認知**(ct)和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等。

認知**對道德頹廢、墮落(demoralization),罪惡感(guilt)和害羞(shame)症狀較有效。對於ptsd與情感性或焦慮性或人格疾患(***性、邊緣性、自戀性人格疾患)並存的當事人,較常使用認知**法**。

四、精神分析的心理諮詢

精神分析法又稱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2023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於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立的標誌。是通過自由聯想、移情、對夢和失誤的解釋等來**和克服嬰兒期的動機衝突帶來的影響的一種方法。

精神分析在諮詢過程中的應用:

(一)自由聯想:經典的自由聯想是,不管諮客腦子裡浮現什麼想法,都說出來。不管這些內容多麼荒唐,自己感覺是多麼微不足道,也不管它對現有道德規範多麼不容許也包括對醫生的看法。

不要有任何顧慮和約束地說出浮現在腦子裡的所有內容。

(二)阻抗:諮客表現出聯想的不夠自如,常表現出說話中斷,吞吞吐吐或沒有什麼話可說了。或故意避開一些問題,或則與諮詢師辯論。

阻抗是不願把潛意識裡的內容表現出來的表現,因為他們很怕觸動自己的「傷疤」。

因為這是乙個無意識過程,所以諮客是不知道的。破除阻抗並不容易,這是分析**的最艱難過程,也是最費時間的原因。面對阻抗諮詢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阻抗的出現也是發現諮客精神防禦機制的重要線索。

(三)移情:在會談中諮客把諮詢師當作發洩的物件,這就叫移情。弗洛伊德認為移情是諮客早年與父母關係的再現,並不是對諮詢師的真正態度,這是諮客把早年的經驗移植到諮詢師的表現。

移情也分正性移情和負性移情。

在移情中諮客往往把諮詢師當作特殊的人物,這時候諮客可能對諮詢師依賴增強,要求甚多,或對**師面前像個小孩或則對**師產生愛戀。移情的出現對諮詢師是很大挑戰,對移情的處理和解釋也是諮詢師的重要**技術。要讓諮客知道她的這些表現是未成熟的心理的再現。

移情對**是至關重要的,也是在分析學裡最難掌握的技術。

(四)對夢的解析:這一段參考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

(五)解釋,修道,領悟:**的過程裡諮詢師對諮客的一些情況給與一些解釋,但這種解釋應在良好的**關係下進行。對於一些問題的提醒一般僅一次的提醒是不夠的,諮客的很多問題都在生活裡顯示出來,所以諮詢師根據諮客生活上的變化,恰當的時候給與提醒。

持續幫助諮客解決衝突稱為通道。在這種長期的**中諮詢師的提醒和幫助下諮客逐漸領悟到自己問題所在。

擴充套件資料

心理諮詢師(psychological consultant):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2023年9月15日,經***同意,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140項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心理諮詢師不在目錄中。

職業道德規範

1、心理諮詢師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別、年齡、職業、民族、國籍、信仰、價值觀等任何因素歧視求助者。

2、心理諮詢師在諮詢關係建立以前,必須讓求助者了解心理工作的性質和特點,這一工作可能的侷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權利和義務。

3、心理諮詢師在對求助者進行工作時,應與求助者對工作的重點進行討論並達成一致建議,必要時還要達成書面協議。

4、心理諮詢師不得和求助者建立諮詢以外的其他關係,盡量避免雙重關係,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對諮詢師的信任謀取私利,尤其不能對異性有非禮的言行。

5、當心理諮詢師認為自己不適合對某個求助者進行諮詢時,應向求助者做出明確的說明,並且本著對求助者負責的態度將其介紹給另一位合適的心理諮詢師或者醫師。

6、心理諮詢師要始終嚴格遵守保密的原則。

5樓:水晶保羅

1、精神分析學派,又稱「心理動力學派」。創始人為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2023年5月6日—2023年9月23日)。其主要觀點認為一切的心理活動的動力並不在於意識表面,而在於被壓抑的潛意識層。

造成潛意識動力的核心到底是什麼,弗洛伊德和他的後人們也眾說紛紜,但歸根到底離不開內在的動力基礎,故稱「心理動力學」。而心理問題和障礙原因,是由於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創傷性事件形成情結進入到潛意識內未被患者覺察,導致以破壞性的方式爆發,由於形成心理衝突和障礙。同時,由於症狀本身滿足了患者潛意識裡的一些心理需要而得以持續存在。

精神分析的主要目的就在於挖掘這些被壓抑的潛意識,使其能夠被患者覺察認可,自然釋放了被壓抑的能量而得以**。由於潛意識分析是乙個長期的工作,因此精神分析乙個療程的持續時間較長(一般至少在

一、兩年以上),故在現代追求快節奏生活的西方不太流行。

2、行為**學派。其理論基礎是以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2023年1月9日—2023年9月25日)開創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派。該學派以**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實驗為基礎,認為人的一切行為就是將外界刺激和個體原有的本能行為**在一起的條件反射過程,比如將鈴聲的刺激和狗看到食物流口水**在一起不斷強化,由此形成當狗聽到鈴聲以後也會流口水。

早期的行為學派完全否定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也不願意鑽研在行為產生過程中的認知變化。之後,華生由於個人原因離開心理學界,伯爾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在華生的基礎了建立了新行為主義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即個體在無意識觸發某個行為以後,給予相應的獎勵/懲罰,就能增加/減少該行為,由此形成強調個體主動性的新行為主義觀點;再往後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又通過實驗提出了觀察學習理論,即不需要通過針對個體的直接強化,通過社會觀察也能形成相應的條件反射,由此行為主義開始進入關注認知研究的時代。

基於這些理論基礎,行為**認為一切的心理問題不過是不良的「刺激-反應」聯結在一起的過程。只要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條件反射就能減少並消除該行為。由此,以20年代開創的「生物反饋法」為開始,創立了行為**的各種技術。

包括放鬆**、系統脫敏、洪水**、厭惡**、代幣法、去聯結法、行為示範法等多種技術。其主要特點就在於簡單、實用且效果顯著,但前提是必須找到乙個需要改變的目標症狀(靶行為)才能進行條件反射的操作。只是缺點在於過於強調外在行為而忽視內在認知的變化,往往導致治標不治本。

3、認知**。在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的爭論中自然產生,本身沒有明確的創始人。其主要原因是應用了以皮亞傑、維果斯基、凱利等人開創的認知心理學理論在心理諮詢與**的實踐中。

該學派認為,個體一切的心理問題和障礙都源自於內在錯誤的認知系統,使其在錯誤觀念的支配下產生了錯誤的行為和症狀。因此,關鍵在於使患者能夠認識到自己觀念的錯誤,並且敢於和不良的觀念作鬥爭、化解、消除它,這樣自然就能解決內在的心理問題。

認知**的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2023年9月27日 – 2023年7月24日),在心理學家人稱「老妖」。其發明的理性情緒行為**技術(rebt)一直深受美國人的歡迎。簡單來說,也就是通過個體的心理問題症狀反應(c)找到引發的事件(a),再推出事件背後的不合理觀念(b),同時使個體認識到這一點以後積極與不合理觀念辯論(d),並且能夠使個體領悟到正確的觀念(e),同時在行為上能夠加以實踐並帶來新的體驗(f),所以rebt的理論稱為「abcdef」理論。

與艾利斯同時代的認知**專家還有亞倫.貝克(aaron. t.

back,1921-),其理論與艾利斯的**大同小異,只是針對認知偏誤(不合理觀念)的干預技術有不同,貝克所使用的是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創的「產婆術」對話方式。

由於認知**到最後離不開行為上的更新,所以後期認知**也與行為主義合作演變為「認知-行為**」。其特點在於關注患者內在的觀念更新,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針對病灶本源,方便快捷。但缺點在於過份主觀,因為「是與非」的評判標準都在認知諮詢師自己的手中,往往有時缺乏對患者的足夠理解。

4、人本主義學派。創始人為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 2023年4月1日-2023年6月8日)和卡爾羅傑斯(c ·r· rogers,1902-1987),其所開創的該學派被稱為心理學界的「第三勢力」。

當時所有的心理**學派都建立在**者本身給患者擬定的理論模式中,而羅傑斯認為這是錯誤的做法,認為精神分析不過是「傷殘心理學」,而強調環境干預本能的行為**是「幼稚心理學」。人本主義學派相信,每乙個人都有積極向上的動力,能夠通過自我的力量走出心理疾病的陰影。之所以會產生心理問題,是現實環境對其太多干涉和影響,以至於其失去了自我,而心理干預所要做的就是通過非指導性的談話幫助他認識到自己本身的寶貴,建立自信從而達到自我**的目的。

故人本主義積極倡導給予人們鼓勵、關愛和理解,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信心,並由此演變為對美國社會的一場變革,即「人本主義思潮」。包括現代意義上的「心理諮詢」概念也是由羅傑斯開創。

人本主義心理諮詢沒有太多複雜的技術,只是簡單地通過表達理解與體貼的「同理心」(empathy)來干預對方。雖然簡單,卻因為深得人心而後成為所有心理諮詢學派的基礎。但是人本主義過於追求理想主義,往往缺乏太多務實的精神,其所認為「擁有完美自信的人」在現實中真正實現的極少,故一般很難單獨使用該派技巧。

男朋友叫我去死(心理分析),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自殺

不疼你,不懂關心你,如果經常這樣!你受得了嗎?是我就放手了,又不是世上只有他乙個男人!跟乙個不懂關心你,保護你,對你不負責任的男人在一起受委屈,還不如乙個人自由自在!是男人首先就該為自己愛的人著想,即使是你的錯,他應該站出來承擔,然後下來只有你們兩個人的時候再好好說。這樣的男的還是不要的好,誰願一輩...

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愛情與友情,從心理學角度看,為什麼越渴望愛越得不到愛

愛情跟友情,如果真心相愛的兩個人,那麼我認為愛情很真,友情,就是之間相處特別好的 很融洽的情,當然了,愛情雖強大,但是如果你失戀了,還是友情來彌補你心裡的創傷。這句話只是一個拿得起,放不下的人,找的藉口而已,這句話說得是一個人,追求另一半,但卻追求不到,但是對方對他來說有太完美,所以放不下,過分追求...

從心理學看,這棵樹表示什麼,從心理學角度,從畫的這棵樹能分析出什麼

從心理學看 這棵樹他畫的砍掉上面的部分 而沒有樹幹了 只要樹根存在表示他的自制力很強 我覺得這棵樹就是他心裡面具體的表現,可能表現為孤獨和無力感。從心理學角度,從畫的這棵樹能分析出什麼 30 心理分析 樹佔用的空間太大 表明個人自我主義 鼠的存在讓人感到威脅 心理學看一棵大樹上有兩棵紅心是什麼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