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勸皇上的後果,古代如果拒絕皇帝的賜婚會是什麼後果?

2021-03-04 08:54:18 字數 1565 閱讀 5422

1樓:御炎炎

這不能一概而論,但是要注意的是,一直到明朝為止,皇帝都不能隨

意處死大臣,更版不能隨意處死哪怕乙個平民權,大臣們和皇帝往往處在對立面上,大臣們要權力,皇帝也要權力,天下不是皇帝乙個人的,在清朝以前,皇帝作出的決斷必須要大臣們的贊同才可以通過,這實際上等同於一種上層人物間的議會制度,除了少數的幾個亡國之君,絕大部分皇帝都不會因為勸誡而處死大臣,最嚴厲的處置也不過貶官或者流放,這也很少,大多數都是沒有事情的。

在中國古代如果大臣或者是平民稱呼皇帝的時候,直接叫他的名字會是什麼後果?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皇帝名諱是禁忌,直呼的話乃大不敬,可問斬

3樓:紫之殤

輕則流放,重則拖出去就乾掉……

4樓:匿名使用者

直呼皇帝名諱是重罪、屬大不敬

5樓:匿名使用者

死。皇帝的名字是忌諱,記得清朝皇宮裡有個什麼門,名字和皇帝的名字有同字,專算犯了忌諱,就改了屬名,家裡的門都不能用皇帝的名,何況臣子百姓直呼?還有個清朝的故事,忘記是哪個皇帝了,和乙個有才的臣子出去玩,皇帝一高興,提筆寫下3個字:

真有趣。皇帝寫的這3字是要刻在石頭上的。臣子看了覺得這樣寫太俗氣幼稚,不適合皇帝的身份,但又不能明說皇帝寫的不好,不說又會讓人覺得皇帝沒水平,於是他委婉的對皇帝說:

皇上,這個「有」字寫的極好,能否賜予臣帶回去細細觀賞。皇帝懂了他的意思,順著送給了他,石頭上留下「真趣」兩個字,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你說能隨意嗎?

古代如果拒絕皇帝的賜婚會是什麼後果?

6樓:畢生火焰燃盡你

拒絕賜婚這個比較少見,但沒有因此被殺的。主要原因是強勢君主時,賜婚物件不敢拒絕(這不是乙個人得問題,這關係到乙個家族)開明君主時,君主往往能體諒抗婚物件,而弱勢君主根本就對此無可奈何。拒絕皇家聯姻歷史上有這麼一些例子。

光武帝劉秀起用西漢時期的侍中宋弘,並公升他為「太中大夫」。劉秀的姐姐守寡並看上了宋弘,劉秀想把姐姐嫁給宋弘,問宋弘對「貴易交,富易妻」的看法,宋弘回答道:「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劉秀只好放棄。

東晉時期,皇族司馬氏多次想與江東士族聯姻(顧,陸,張,徐)結果屢次被拒絕,皇帝竟無可奈何。

唐代時歷代皇帝都想與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隴西李氏(今甘肅省東南部)、趙郡李氏(今河北趙縣)、滎陽鄭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等五姓七家聯姻。結果名聲最大的崔氏,盧氏鄭氏屢次拒絕,搞得李世民都嘆息說:

「我想嫁個女兒都很難啊」

7樓:流光異世

古代婚事由父母做主,女兒沒權力拒絕

,只有勸說父親去拒絕。一般父親是功臣或者**才會賜婚,這樣的人跟皇帝比較親近,可以去拒絕皇帝。

通常皇帝在賜婚前要和大臣商量的,要了解一下女兒是否已經定親,然後表示自己賜婚的意願,這時大臣可以婉轉的拒絕皇帝。

不過一般也有臨時賜婚的,這樣被拒絕的話。皇帝會非常沒面子,所以輕的話就貶職,重的話,就會抄家了,不過一般很少。這要看皇帝的胸襟如何。

古代的大臣在面見皇上時手裡拿著什麼

笏笏 讀h 釋義 笏 名 形聲字。從竹,勿聲。本義 古 古代朝見時大臣手上所執的竹板,用玉 象牙或竹片等製成,可以用於記事。引伸義 舊時戲班用來寫戲目供人點戲用的手板也稱 笏 例如 只見乙個掌班拿著一本戲單,乙個牙笏。簡介 笏,又稱手板 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

南韓古代大臣的兒子怎麼稱呼?(比如說中國皇上的兒子叫阿哥)謝

稱呼皇帝的兒子 太子 王子 皇帝的兒子,大臣們應該怎麼稱呼啊?1.世子.殿下.千歲.有爵位者一般稱其為xx王等清朝可稱阿哥 娶的老婆 王妃 太子妃,清福晉 側福晉 偏房 等2.龍椅這個不清楚,還有注意 早朝不是天天都有的 勤奮點的皇帝 康熙3日一朝,早上3更大臣起床,4更上朝 6更只有雍正天天早朝的...

古代大臣進諫及君王的事例及名言,古代大臣向皇帝進諫失敗的例子

有一次,唐太宗鑑於兵源短缺而應宰相封德彝之請求下詣徵用不到參軍年齡的中男入伍專。當詔令轉到門下省時屬,魏徵竟拒詣意而不簽字。太宗大怒,直斥道 朕意已決,事與汝何干?魏徵回道 竭澤而漁,明年無魚 焚林而獵,明年無獸。中男充軍,租賦雜徭下降,更何況兵不貴多而貴精,毋須湊數。名言 唐太宗沉吟半晌,下令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