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敬畏,學會謙卑什麼都不怕

2021-03-04 08:54:11 字數 1466 閱讀 5611

1樓:一季花香陌上開

鄭國有個宰相很愛吃魚,可是,有人給他送魚,他都不接受。人問他:「你那麼愛吃魚,為什麼不接受呢?

」他回答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別人送的魚,就會因此失掉俸祿,就沒有魚吃了。

我不接受饋贈而保住俸祿,就終身有魚吃了。」這則故事出自西漢劉向的《新序·節土》。

鄭相的不受魚,我想不是因為他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而是心存敬畏感,對法律的敬畏,害怕最終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手中一有權就不可避免地有了腐敗的機會;人,從人性本身來說,都有腐敗的傾向,關鍵是能否自律。而自律,有道德因素,更來自敬畏感。

敬畏是一種情感,一種因驚訝、恐懼而生出尊敬的情感,甚至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情懷。它讓人有所顧忌、讓人遇事三思而後行,讓人檢點自己的行為,讓人在自我膨脹的時候知道收斂,讓人憎恨犯罪、遠離**。

清朝于成龍怕被陷於腐敗的泥潭,用「累千盈萬,盡是朝廷正賦,倘有侵欺,誰替我披枷戴鎖」來警醒自己。然而,現如今個別領導幹部位高權重,抱著「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處世哲學,把手中權力當作謀取私利的「資本」,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黨紀國法拋諸腦後,為所欲為,甚至蛻化變質。

敬畏之心,就是一種自我約束和自我警戒,是保持清醒頭腦的「清醒劑」,是醫治膽大妄為的「良」,是警醒決策者正確用權的高明之舉。敬畏不是驚恐,也不是畏懼,它讓人們警醒,讓人們懂得利害、懂得自律,讓人們的情感變得豐富、變得深沉,讓人們喚醒自己的天良,讓人們學會認真做人。人只有常懷敬畏之心,才能築起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

謹言不會出錯,慎行不會跌跤。乙個人心存敬畏,有所畏懼,就能按自然規律和道德準則行事,追求和諧和真善美;乙個人心無敬畏,無所畏懼,則會肆無忌憚、隨心所欲,其結局是極可怕的。

現實生活中,那些違法亂紀之徒,那些**腐敗分子,他們沒有敬畏之心,什麼都不怕,「無所畏懼」,把道德、良心、人格,以及黨紀國法統統拋到九霄雲外,為私利所驅使,或「利令智昏,昧心**」,或「鋌而走險,殺人越貨」,或「瞞天過海,為所欲為」,最終走進了自掘的墳墓,其結果是一害社會、二害家人、三害自己,最終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這些教訓是極其深刻的。因此,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人都應該心懷一顆敬畏之心。

乙個人敬畏法度,胸中有了定盤星,為人處事有標準,面對金錢、美女、權力的各種**,就會用法紀和道德約束自己,不動心,不伸手,始終保持平靜心態。對越軌之事,不敢想、不敢幹、不敢為,從而保持革命氣節,創造美麗的人生。

敬畏之心不可無。當人類不敬畏自然的時候,自然就奉還給我們瘟疫、災害;當**不敬畏人民和法律而**腐敗的時候,等待他的必然是人民的審判和法律的嚴懲。

慎獨,敬畏自己的良心,是高尚的境界。

為什麼要學會敬畏,我們需要對什麼心懷敬畏?

2樓:莉莉

人都說我們要學會敬畏,需要心懷敬畏,我覺得這句話適用於所有人,無論社會地位高低,貧富情況,因為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標準,只有心懷敬畏人才會謙卑才會踏踏實實做人做事,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的。如果沒了心裡的那點敬畏,天不怕地不怕誰也看不起就覺得最棒,是會出事情的,也就失去了一直奮鬥進步的力量和初心

知則縱橫,行則高遠是什麼意思,心存敬畏行之高遠是什麼意思

知識應該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行動應該遍及四方 心存敬畏行之高遠 是什麼意思?意思 敬父母 敬師長 敬自然 敬萬物。心存敬畏,才能有所成就,才能行至高遠。這是曾國藩的敬畏觀,意思是只有心存了敬畏,才能走得長遠。曾國藩認為,只有心存敬畏,才能有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 才能有戰戰兢兢的戒懼意念 也才能在變幻莫測...

形容什麼都不怕的成語都,形容什麼都不怕的成語

勇往直前 臨危不懼 無所畏懼 奮不顧身 見義勇為 百折不撓 內 身先士卒 赴湯蹈火 勇冠容三軍 智勇雙全 衝鋒陷陣 群威群膽 勇猛精進 挺身而出 扯鼓奪旗 大智大勇 殺敵致果 勇猛果敢 大勇若怯 兼人之勇 怯防勇戰 蹈鋒飲血 匹馬一麾 斬關奪隘 血性男兒 浴血奮戰 形容什麼都不怕的成語 初生牛犢不b...

我什麼都不怕!就怕死與沒有錢

有一種沒有之一的說法 又沒錢又怕死,不去死說明有點錢還能活下去,不去賺錢卻說到怕是想法偏激。總結 兩者沒有關係,連呼吸都應該有負罪感。這說明你是尊重生命的,錢雖然是物質,但也是維持生命必不可少的基礎 實話,沒人會不怕死,誰都怕,錢這東西是消費的,沒錢沒人會可憐你,生活要有錢,辦事都不難,活著沒錢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