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諸葛亮智鬥周瑜談談老不讀三國

2021-03-04 08:54:10 字數 5167 閱讀 4840

1樓:雷射丿狐狸

原話是少不看bai三國,老不看西廂du。

很多人體zhi會不到其中意思,dao三國的內容不管是否虛構的成份版

多少,裡權面很多縱橫家的內容,縱橫家的書在古代一直很忌諱,中國古代有兩家,一般老師不講,第一就是縱橫家,你如果偷偷看縱橫家的書,老師會說你小子不務正業,心存不良。第二就是道家,道家思想其實並不守舊,消極,相反在我來看,它是與時俱進,積極的,帶有革命精神的,所以在古代,先生最多就是講儒學,不講道家,再乙個道德經深奧,玄通造化,需要有大智慧型的人,體現更多的是乙個悟字,這個講起來難度大,一般的先生講不了。

再說西廂,看問題是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條件的,西廂裡很多男女方面的東西,古代都講貞潔,老人到了一大把年紀,該經歷的,大多都經歷過了,再看的話,就是沒出息了,怕晚節不保。

或許現在很多人不理解,但是這是乙個封建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乙個過程。在過去封建社會,受儒家文化的一些思想影響太深,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這是我個人的理解,或許有的人理解比我高明,但確實學識有限,望高士輕拍。

終極三國諸葛亮智鬥周瑜在第幾集

2樓:喵了個喵咪的喵

終極三國第三季第9集裡,他們兩個初次見面智鬥過一次,不過,是因為周瑜一開始就把他設定成假想敵了,加上諸葛亮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所以周瑜沒占上風,第14集在孫家,孫權想毒死曹操和劉備,也是靠著諸葛亮的運氣誤打誤撞將毒茶倒掉才躲過一劫,也讓周瑜大受挫折,你問的應該就是這兩個部分吧,希望可以幫到你 ^_^

古人有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的說法,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3樓:酥酥超人愾

「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又因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4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傳有宋江三打祝家莊, 西遊記有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國有諸葛亮三氣周瑜, 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三國\水滸,古人\認識

水滸傳有宋江三打祝家莊, 西遊記有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國有諸葛亮三氣周瑜, 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分析諸葛亮和周瑜,並作比較。

5樓:淺淺笑意

1.從軍事上:

周瑜:赤壁之戰已經不須多說,這場名垂千古的戰役放到中國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以弱勝強的經典之戰,面對精通軍事的強敵曹操和曹操的30萬大軍,周瑜在整個戰役中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周瑜一手培養出來的3萬水軍軍團的強大作戰能力也極大地擴大了戰果,正是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優秀軍事素質的全面綜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赤壁之戰後攻南郡,南郡兵多將廣,戰略要地,周瑜又勝。

此外,周瑜與孫策多年南征北戰,為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百戰百勝——攻橫江、當利,皆拔之。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

從攻皖,拔之。 復近尋陽,破劉勛,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諸葛亮:三國演義為諸葛亮虛構了大量戰績,但其實赤壁之戰,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定漢中,取蜀,空城計等等所謂戰績都是羅貫中幫諸葛亮打的。正史上的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勝利的戰役更少,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國演義裡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諸葛亮撤退失敗告終。

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正史「三國志」裡也早有評價:「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短處。

五次北伐攻魏,都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而去,最後卻都失敗而返,以被司馬懿活活拖死而終。中間雖然有一些小規模戰爭的勝利,但對整個天下局勢產生不了決定性的影響,更不能對魏國造成什麼大的打擊。而在本國方面,卻因為連年征戰勞民傷財,反而加速了蜀國的提前滅亡,不能不說是極大的失敗。

2.從戰略上:

周瑜:周瑜的謀略,一是體現在赤壁戰前的分析,一是體現在他予孫權書裡的取蜀之見。赤壁戰前,周瑜的分析極為到位,」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蒿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將軍禽操,宜在今日。「極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戰的勝利也說明了這一點。

諸葛亮:能體現諸葛亮謀略的只有乙個隆中對,徵漢中和取蜀攻略則是由劉備,法正等人完成。隆中對先天不良,存在著很多問題,***作為軍事大家,曾經評點說:

「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認為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

中國兵法強調集中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這也是***慣用的策略。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勢的蜀漢兵力不得集中,國勢分散,戰而無功,最終滅亡。

3.從用人上:

周瑜:周瑜氣度寬巨集,雅量高致,他為東吳推薦了魯肅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薦時都要說對方的才幹十倍於自己。並且每次作戰前,周瑜都會全盤謀劃,集思廣益,聽取下屬的意見,這種習慣在赤壁之戰等戰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與曹操的善於用人,喜歡聽取下屬意見有異曲同工之妙。

給予8分。

諸葛亮: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絕不假手於人,雖然勤奮但卻缺乏全盤戰略的智慧型,也無擅長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國人才凋零,到後來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繆化為先鋒」的情況,用錯馬謖導致北伐失敗更是一大短,但發現姜維倒可以抵過馬謖之一短,而北伐時沒有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襲計策而採用硬碰硬正面作戰的打法,跟強大的魏國打消耗戰,事後也被證明是完全失策的。

4.從品德忠誠上:

周瑜:周瑜與孫策內結骨肉之親,外連君臣之義,多年征戰為東吳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孫策去世後,年輕的孫權即位,東吳人心浮動,周瑜帶兵來歸,雖然軍權在握,但他見眾人對孫權執禮甚慢,就帶頭行君臣禮,擁護孫權,穩定了孫權的地位。後來更是為擴大東吳領土而甲不稍解四處奔波,最後因勞累傷病而死於出征途中,可見其對東吳至死不渝的忠誠。

諸葛亮:先主病逝,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諸葛亮後來雖然大權獨攬,卻並沒有象曹魏的司馬家族那樣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樣為國盡忠而死,其忠誠可見一斑。

5.政治眼光:

周瑜:周瑜氣度開闊,胸懷天下,膽略過人,不畏強權,常有為東吳逐鹿天下之雄心。三國志記載:

曹操大破袁紹後,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書命令孫權送子為人質。孫權召群臣會議,張昭、秦松等猶豫不能決,周瑜說:」江東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所向無敵,有何必要送人質?

人質一入,就不得不聽從曹操,有命召就不得不往,受制於人。

而好處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怎能與南面稱孤相提並論?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

若圖為**,兵猶火也,不戢將**。將軍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這番話非常強硬有魄力,對孫曹二人當時的政治情況分析也很到位,孫權聽了周瑜的話便沒有送人質。

曹操心懷怨恨,數年後傾大軍意欲入侵東吳,此次又是周瑜和魯肅力排眾議主張迎戰,周瑜還為孫權精闢地分析了曹軍弱勢和我軍必勝的原因,使孫權堅定了抗曹的決心。周瑜最終以少勝多,在赤壁大破曹軍。而赤壁之戰也以孫吳的大捷和曹操的大敗而告終,周瑜以他卓越的政治魄力和絕佳的軍事才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奠定了東吳的基業。

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應算是一種戰略,前面已與周瑜的戰略一起分析。而以政治眼光而論,擇主是政治眼光的良好體現,孔明選擇劉備,而不選擇孫權或曹操顯然是非常正確的政治選擇。

此後聯吳抗曹,東征後再聯吳,都是非常正確的政治選擇。

6.從胸襟氣度上:

周瑜:雖然三國演義為了美化諸葛亮而把周瑜塑造成乙個心胸狹窄的小人,但正史中的周瑜氣度寬巨集,胸襟廣闊,三國志裴注云:「(趙)普……數陵侮瑜。

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而同時代人也都紛紛給予了高度評價,「文武籌略,萬人之英」,謀無不成,規無不細,「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等等。

諸葛亮:陳壽《三國志》評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

」但從三國志中找不出關於他胸襟氣度特別廣闊的例子,而在史學界,關於託孤大臣李嚴為何被貶黜,諸葛亮是否排斥異己大權獨攬的疑問依然爭執不休,眾說紛紜,有人評價諸葛亮是和霍光一樣的「正直的權臣」,個人深以為然。從這方面看,諸葛亮的胸襟氣度比之周瑜頗有不如。

6樓:sc瘦臉**

1、軍事:

周瑜在跟隨孫策多年南征北戰表現出了完美的治軍,謀略,用人,臨陣指揮,戰前預見等等綜合軍事能力強,正是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優秀軍事素質的全面綜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勝利的戰役更少,每次都以諸葛亮撤退失敗告終。可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短處。諸葛亮的所有軍事理論,用到現實中效果卻都並不盡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興師動眾勞民傷財而去,最後卻都失敗而返,以被司馬懿活活拖死而終。

2、用人:

周瑜氣度寬巨集,雅量高致,他為東吳推薦了魯肅等很多人才,每次作戰前,周瑜都會全盤謀劃,集思廣益,聽取下屬的意見,這種習慣在赤壁之戰等戰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與曹操的善於用人,喜歡聽取下屬意見有異曲同工之妙。

諸葛亮一生唯謹慎,無論是打仗還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絕不假手於人,雖然勤奮但卻缺乏全盤戰略的智慧型,也無擅長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國人才凋零,到後來竟出現了「蜀中無大將,繆化為先鋒」的情況。

3、品德忠誠:

周瑜與孫策內結骨肉之親,外連君臣之義,多年征戰為東吳打下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孫策去世後,年輕的孫權即位,東吳人心浮動,周瑜帶兵來歸,雖然軍權在握,但他見眾人對孫權執禮甚慢,就帶頭行君臣禮,擁護孫權,穩定了孫權的地位。後來更是為擴大東吳領土而甲不稍解四處奔波,最後因勞累傷病而死於出征途中,可見其對東吳至死不渝的忠誠。

諸葛亮先主在劉備病逝後,雖然大權獨攬,卻並沒有象曹魏的司馬家族那樣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樣為國盡忠而死,其忠誠可見一斑。

諸葛亮氣周瑜周瑜咬牙切齒說,諸葛亮在三氣周瑜奪取州過程中逼了周瑜咬牙切齒說了句什麼話

周瑜十分憤怒 不殺諸葛村夫,怎息我心中怨氣 三國演義 第五十六回 孔明三氣周公瑾 過了一段時間,劉備沒有絲毫取川的跡象,此時曹操為了瓦解孫劉聯盟,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於是周瑜再遣魯肅去討荊州。孔明再次狡辯一番,為自己找理由。周瑜設下 假途滅虢 之計,名為替劉備收川,其實是奪荊州,不想...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件事,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周瑜!

1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周瑜和諸葛亮約定,如周瑜奪取南郡失敗,劉備再去,周瑜第一次奪取受傷,然打敗了曹兵,但是諸葛亮卻乘機奪取了南郡,既沒有違約,又奪取了地盤。氣得周瑜金瘡迸裂,摔下馬來。2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劉備的夫人去世,孫權按照周瑜的謀劃假意把妹妹許配給劉備,想把劉備...

結合諸葛亮的經歷和事例,談談你的理解和認識

諸葛亮潛藏的性格 諸葛韜略可通天下,智計舉世無雙,馨德明昭千載,但無論是陳壽還是後人都普遍認為他的軍略用人一般般,魏延的兵出子午谷之計得失姑不必討論,只說諸葛的用人方面 沒有實習經驗的馬謖和諸葛死後留下的一隊石木之才,他用人方面實在沒拼的過劉大耳,如何大耳一死,就沒人才了?當然不是!究其原因很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