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簡單的加意思,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譯,寓意

2021-03-04 08:49:45 字數 5777 閱讀 6509

1樓:因緣法

掩耳盜鈴bai:

從前du有個小偷發現人家家門zhi口掛著一口很大的dao銅鐘,他想偷但乙個人搬不專動,想把他敲碎賣碎屬銅,擔心敲鐘時別人聽到聲音而偷不成,終於想出乙個絕妙的主意,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聽不到聲音,結果偷竊時被當場逮住。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及翻譯,寓意

2樓:充電器大俠

一、葉公好龍

1、原文: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2、譯文:葉公子高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裡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台上探望,龍尾延伸到了廳堂裡。

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魂飛魄散,一臉驚惶 。由此看來,這個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3、寓意: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二、掩耳盜鈴

1、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2、譯文:晉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乙隻鐘,想要把它揹走。只是鐘太大,沒法背。

於是就用錘去把它打碎,這樣鐘又轟轟地響起來,那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響聲來搶這只鐘,趕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來,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就聽不見了。

3、寓意: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

三、刻舟求劍

1、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2、譯文:有乙個渡江的楚國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裡。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乙個記號,說:

「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後,這個人從他所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船已經向前行駛了很遠,而劍卻不會和船一起前進,像這樣去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3、寓意: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四、揠苗助長

1、原文: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2、譯文:古宋國有個人,他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一天下來十分疲勞,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

」他兒子聽說後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死了。

3、寓意:客觀事物的發展自有它的規律,純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願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五、鄭人買履

1、原文: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2、譯文:從前有乙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

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3、寓意: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好句並說出意思

3樓:英雄多少無奈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通常,它只用寥寥數語便勾畫出一幅情節生動的畫面,中國古人的人生智慧型也便在這幅畫面上得以鮮明呈現。閱讀這《中國古代寓言故事》,將受到先輩的智慧型點撥,領悟做人、做事的道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本書所收中國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內容,可以概括成三類:

入本書的《莊子》中的《井之蛙》說明世界的廣大,人們不可以囿於自己狹小的見聞而妄自尊大。《列子》中的《杞人憂天》說明天不過是積聚起來的氣體,沒有什麼地方沒有氣體;《畫鬼最易》說明從客觀實際出發,按客觀規律辦事是最難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而遠離實際瞎說一氣,則是容易的。

還有更多的寓言從反面辛辣地諷刺了唯心主義、形上學的種種表現,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一些死抱住形上學不放的各種醜態。《揠苗助長》告訴人們違反客觀規律作出的愚蠢行動,是多麼的荒唐可笑;《穿井得一人》說明進行調查研究,只憑道聽途說和主觀推想,就難免不出差錯;至於《鄭人買鞋》裡的鄭人,更是教條主義的典型。

第二類是具有"勸善懲惡"性質的,其中也有許多給人以積極的啟示。《齧鏃法》說明心術不正,為一己私利不惜傷害恩人是很卑鄙的;《何待來年》、《猩猩嗜酒》勸人有錯就改,不要藉故推託,明知故犯;《蜈蚣自大》、《恃勝失備》教育人們不要驕傲自滿,盲目輕敵。

第三類是"揭發伏藏,顯其弊惡",具有諷刺性的。《強取人衣》、《高昕嗜殺》揭示出世上惡人的巧取豪奪和極端殘忍;《更渡一遭》、《貓祝鼠壽》嘲諷了偽善者的虛情假意;《爭雁》斥責了那種崇尚空談,進行毫無意義的爭辯的風氣;《黠揉媚虎》、《山魅漆鏡》指明了喜歡逢承、厭惡批評都會自食惡果;《迂儒救火》、《傅顯》表現出拘守封建禮教的迂腐可笑。

1、舊事,舊業。

《商君書墾令》:"知農不離其故事,則革必墾矣。"《史記太史公自序》:"餘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

2、先例,舊日的典章制度。

《漢書劉向傳》:"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俊材置左右。" 宋 胡銓 《戊午上高宗封事》:

"檜乃厲聲曰:'侍郎知故事,我獨不知!'"清 錢謙益 《南征吟小引》:

"上方臨遣授鉞,如晉公故事,伯應(袁可立子)其將有雄篇麗句繼退之而作乎,餘將筆以和焉!"

3、典故。

宋 歐陽修《六一詩話》:"自《西崑集》出,時人爭效之。詩體一變,而先生老輩患其多用故事,至於語僻難曉。"

4、花樣。

《紅樓夢》第六一回:"吃膩了腸子,天天又鬧起故事來了。"

5、敘事性文學作品中一系列為表現人物性格有因果聯絡的、展示與主題相關的生活事件。

《紅樓夢》第一回:"雖我未學,下筆無文,又何妨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復可悅世之目,破人愁悶,不亦宜乎?"

6、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於事件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於口頭講述。

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人們通過多種故事形式。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故事通過對過去的事的記憶和講述,描述某個範圍社會的文化形態,也有說法認為,故事並不是一種文體,它是通過敘述的方式講乙個帶有寓意的事件。

他對於研究歷史上文化的傳播與分布具有很大作用。

7.用一句話概括來講,故事,就是以前的事,這個事可能是真實的事,也可能是虛構的事。

最長的短篇故事集是《聊齋誌異》

8.故事,即是已故的事。

9.故事亦可理解為:不為人知的秘密。當人們把這個不為人知的秘密揭破之後,就變成了故事;故事就是大家廣為流傳的事情。

10.故事告訴我們,歲月流逝,每個人都會失去最初的光鮮亮麗。

此外,還有專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鬥爭藝術的,特別有幾篇關於伯樂相馬的故事,今天讀起來更覺得有新的意義。

狐狸與烏鴉

叢林裡有棵好大好大的樹,樹上住著烏鴉。樹下有個洞,洞裡住著乙隻狐狸。

一天,烏鴉叼來一塊肉,站在樹上歇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垂涎欲滴,很想從烏鴉嘴裡得到那塊肉。因為烏鴉在樹枝上嘴裡叼著肉,狐狸沒有法子在樹下得到。

對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願等閒放棄。它眼珠一轉說:"烏鴉大哥,吃飯了嗎?"烏鴉沒有回覆。

見烏鴉不睬不理,狐狸神采凝重:"烏鴉大哥,傳聞你下崗了,可有此事?"烏鴉瞟了狐狸一眼,仍是沒有回覆。

狐狸仰起頭,把脖子伸得老長:"烏鴉大哥,我親眼看到大嫂和乙隻老烏鴉成天眉來眼去的,這事你知道嗎?"烏鴉瞪大雙眼,面露凶光,可仍是金口難開。

狐狸仍不放棄,搖著尾巴,面露媚色:"烏鴉大哥,不知道你看新聞沒有?傳聞這幾年的豬肉有的是注過水的,有的是用瘦肉精養大的。

你想想啊,孩子們恰是長身體的時辰,若是持久吃這種豬肉必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育。當然啦,這只是小我建議,信不信由你,歸正我是信了。"剛一說完,烏鴉便火燒眉毛地把叼著的豬肉扔在了地上。

狐狸一陣竊喜,迅速叼起豬肉鑽進了洞。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主要內容

4樓:阿沾

寓言故事主要內容是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寓言的故事情節設定的好壞關係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指鹿為馬》、《掩耳盜鈴》、《濫竽充數》、《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

1、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乙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

」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

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

2、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鐘。這個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擊是有聲音的,於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為這樣就聽不見了。

結果在他敲鐘的時候,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濫竽充數

古時候,齊國的國君齊宣王愛好**,尤其喜歡聽吹竽,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宣王的這個癖好,覺得有機可乘,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宣王那裡去,吹噓自己說:「大王啊,我是個有名的樂師,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花草聽了也會合著節拍顫動,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

齊宣王聽得高興,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這以後,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宣王聽,和大家一樣拿優厚的薪水和豐厚的賞賜,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撒了個彌天大謊,他壓根兒就不會吹竽。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入,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

南郭先生就這樣靠著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地白拿薪水。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min)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竽,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

於是齊湣王釋出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它300人輪流來乙個個地吹竽給他欣賞。樂師們知道命令後都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4、農夫和蛇

在乙個寒冷的冬天,趕集完回家的農夫在路邊發現了一條凍僵了的蛇。他很可憐它,就把它放在懷裡。

當他身上的熱氣把蛇溫暖以後,蛇很快甦醒了,露出了殘忍的本性,給了農夫致命的傷害——咬了農夫一口。農夫臨死之前說:「我竟然救了一條可憐毒蛇,就應該受到這種報應啊!」

5、守株待兔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乙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幹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蹟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乙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蹟的出現。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讀後感,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感想300字百度作業幫幫幫忙

暑假裡,我讀了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書中的每乙個寓言故事雖然很短小,卻都告訴我們乙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去學習思考,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這本書裡有一百四十七個小故事,有些故事我不是很理解,很多生僻的字,有時連爸爸媽媽也不認識,我就求助字典,在生字上註上拼音,了解它的含義。書中我喜歡的故事有很多,揠苗助長...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概述介紹字,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概述介紹150個字

鄭人買履 有個想買鞋子的 鄭國人,他先度量好自己的腳的尺寸,然後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準備去集市時,忘了拿量好的尺寸。他在集市上選好鞋子後,才想起自己忘了拿尺寸,他說 我忘來帶鞋子的尺寸了。於是返回去取尺寸。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最終沒買到鞋。有人問 為什麼不用你的腳代替那把尺子呢?...

古代寓言故事作者,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作者是誰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作者是誰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作者是 青少年必讀叢書 編委會,該書短小精悍,幽默深刻。通常,它只用寥寥數語便勾畫出一幅情節生動的畫面,中國古人的人生智慧型也便在這幅畫面上得以鮮明呈現。青少年必讀叢書 涵蓋動物 植物 人體 生活常識 科技 天文 地理等方面的知識,並增補了近年來各領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