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叫魔鬼魚嗎

2021-03-04 08:48:49 字數 5566 閱讀 3744

1樓:那人_早就死了

是滴。蝠鱝(拼音為fú fèn),又被稱為魔鬼魚與毯魟。屬於軟骨魚綱、蝠鱝科,它包含兩個屬,前口蝠鱝屬和蝠鱝屬.

體扁平,有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在海洋中巡遊,胸鰭前有兩個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齒細小,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覓食,性情溫和。前口蝠鱝屬包含兩個種,即雙吻前口蝠鱝和阿氏前口蝠鱝,目前這兩種前口蝠鱝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cites)。

魔鬼魚是什麼?

2樓:江南蜜汁

魔鬼魚是一種龐大的熱帶魚類,學名叫前口蝠鱝。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只要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所以人們叫它「魔鬼魚」。

體青褐色。扣款大。眼下側位,能側視和俯視。

頭側有1對有胸鰭分化的頭鰭,向前突出。背鰭小,胸鰭翼狀。尾細長如鞭,具尾刺。

平時底棲生活,但有時上公升表層游弋,並做遠端洄游,行動敏捷。以浮游甲殼類和小魚為食。卵胎生。

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各海區,中國見於東海、南海和台灣沿海。

擴充套件資料

習性:它緩慢地扇動著大翼在海中悠閒游動,並用前鰭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撥進它寬大的嘴裡。當游泳時,頭鰭從下向外捲成角狀,向著前方;有時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

主要食浮游甲殼動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魚類。鰓耙多角質化,呈一系列羽狀篩板,起濾水留食作用。

雖然像珊瑚三角區這樣的珊瑚礁區域僅佔全球海洋的極小部分,但它們卻是世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園,比如這些蝠鱝。蝠鱝是鰩魚家族中個頭最大的成員,它們通常以珊瑚礁周圍的生物為食

3樓:蕾蕾育兒

神奇生物之蝠鱝,又被叫做魔鬼魚的它,你了解多少

4樓:匿名使用者

魔鬼魚鰩(yáo)魚(又稱魔鬼魚)是指鰩形目 rajiformes的魚類,包括2亞目,共8科約49屬315種。中國產6科8屬28種。吻三角形 ,突出或鈍圓,邊緣無吻齒。

胸鰭擴大前伸形成中大或寬大體盤,鼻孔距口遠呈原始型。背鰭2個,無硬棘;尾柄粗大,尾鰭發達。鰩魚身體周圍長著一圈扇子一樣的胸鰭,尾鰭退化,像一根又細又長的鞭子,靠胸鰭波浪般的運動向前進。

鰩魚平時隱藏在沙里,二枚貝、螃蟹和蝦等接近,則突然進攻。它們的牙齒像石臼,能磨碎任何東西,背部長著一根劇毒的紅色刺,人被刺到會死亡。廣泛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各近岸海區。

中文學名

鰩魚綱軟骨魚綱

分布區域

除南太平洋和南美洲東北沿海外,在所有溫帶和熱帶淺水都有分布。

拉丁學名

rajiformes

亞    綱

板鰓亞綱

英文名ray

亞綱板鰓亞綱

界動物界

目鰩形目

亞    目

犁頭鰩亞目;鰩亞目

科8科屬49屬

種315種

亞目犁頭鰩亞目;鰩亞目

另外一種說法

南非開普敦附近海邊發現一種奇怪的生物屍體,這種生物十分奇怪,有著一雙似乎正在盯著誰看的眼睛、乙個比身體還大的頭、讓人看了就起雞皮疙瘩的顏色、眼睛上奇怪的斑點,是一種怪異的生物,被稱之為「魔鬼魚」。【魔鬼魚】是一種龐大的熱帶魚類,學名叫前口蝠鱝。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只要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

所以人們叫它「魔鬼魚」。有的時候蝠鱝用它的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實際上是蝠鱝的惡作劇。

5樓:匿名使用者

蝠鱝(mobula),又被稱為魔鬼魚與毯魟。屬於軟骨魚綱、蝠鱝科,它包含兩個屬,前口蝠鱝屬和蝠鱝屬。體呈菱形,寬大6m餘。

體青褐色。扣款大。眼下側位,能側視和俯視。

頭側有1對有胸鰭分化的頭鰭,向前突出。背鰭小,胸鰭翼狀。尾細長如鞭,具尾刺。

平時底棲生活,但有時上公升表層游弋,並做遠端洄游,行動敏捷。以浮游甲殼類和小魚為食。卵胎生。

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各海區,中國見於東海、南海和台灣沿海。常見的如日本蝠鱝(mobula japonica)、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肝富含脂肪,可提煉魚油。

前口蝠鱝屬包含兩個種,即雙吻前口蝠鱝和阿氏前口蝠鱝,目前這兩種前口蝠鱝均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公約》(cites)。

蝠鱝屬包含九種,包括日本蝠鱝、姬蝠鱝、長尾蝠鱝、褐背蝠鱝、印度蝠鱝、芒基蝠鱝、短尾蝠鱝、下口蝠鱝和古氏蝠鱝,這九個種類的蝠鱝也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列入了「近危」和「易危」的類別。

6樓:武學陽陽

學名叫:蝠鱝

蝠鱝(mobulidae;devil rays)。屬於軟骨魚綱、蝠鱝科,它包含兩個屬,前口蝠鱝屬和蝠鱝屬。體呈菱形,寬大6m餘。

體青褐色。扣款大。眼下側位,能側視和俯視。

頭側有1對有胸鰭分化的頭鰭,向前突出。背鰭小,胸鰭翼狀。尾細長如鞭,具尾刺。

平時底棲生活,但有時上公升表層游弋,並做遠端洄游,行動敏捷。以浮游甲殼類和小魚為食。卵胎生。

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各海區,中國見於東海、南海和台灣沿海。常見的如日本蝠鱝(mobula japonica)、雙吻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肝富含脂肪,可提煉魚油。

1 形態特徵

蝠鱝游動

蝠鱝(fú fèn)一般體平扁[2],寬大於長,最寬可達8公尺,體重3000千克。體盤菱形,一頭寬大平扁;吻端寬而橫平;胸鰭長大肥厚如翼狀,頭前有由胸鰭分化出的兩個突出的頭鰭,位於頭的兩側;尾細長如鞭,具一小型背鰭,一些種類的尾上具乙個或更多的毒刺;口寬大,前位或下位;牙細而多,近鋪石狀排列;上、下頜具牙帶,或上頜無牙;鼻孔恰位於口前兩側,出水孔開口於口隅;噴水孔較小,三角形,位於眼後,距眼有一相當距離;鰓孔寬大;腰帶深弧形,正中延長尖突。卵胎生。

化石見於第三紀至近代。

外觀蝠鱝

在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起。在英語中,被錯稱為「魔鬼魚」,主要是其形狀嚇人。蝠鱝游泳時,扇動著三角形胸鰭,拖著一條硬而細長的尾巴,像在水中飛翔一樣。

蝠鱝成魚的體長可達7公尺,體重有50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種旋轉狀的跳躍。隨著旋轉速度越來越快,蝠鱝迅速上公升,跳出海面。蝠鱝一般能跳出水面1.

5公尺。在繁殖季節,蝠鱝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在空中翻筋斗。

最小的蝠鱝是澳大利亞的無刺蝠鱝(mobula diabolis),體寬不超過60公分(2尺)。大西洋的前口蝠鱝(manta birostris)是本科中最大種類,寬可達7公尺(23英呎)。體黑或褐色,強大但不傷人。

蝠鱝不像傳統魚類那樣具有紡錘形的身段,它們沒有背鰭,其寬大的三角形胸鰭和圓盤一樣的身體構成了巨型扁片狀軀體,宛若乙隻「海中風箏」。它們的**摸起來遠沒有看上去光滑,背面多為黑色或灰藍色,腹面灰白且散布著零星的深色斑點。巨大的胸鰭在形態和功能上與鳥類的雙翼相似,兩片胸鰭間的距離稱為「翼展」,即為體寬,長度大於其體長,這是衡量蝠鱝體型大小和鑑定種類的標準。

特徵蝠鱝

蝠鱝是鰩魚中最大的種類。雖然它沒有攻擊性,但是在受到驚擾的時候,它的力量足以擊毀小船。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一旦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

蝠鱝的習性也十分怪異。它性情活潑,常常搞些惡作劇。有時它故意潛游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體翼敲打著船底,發出「呼呼,啪啪」的響聲,使船上的人驚恐不安;有時它又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肉角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把小鐵錨拔起來,使人不知所措;又或是它又用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這實際上是蝠鱝的惡作劇。

蝠鱝(魔鬼魚)的「尾巴」或有微弱電流但並沒有毒,而在形態上有點類似的魟的「尾巴」就帶有劇毒,注意區分以免誤解。

2 生活習性

凌空飛躍

蝠鱝是一種生活在熱帶和**帶海域的底層的軟骨魚類,被當地人稱為「水下魔鬼」,但實際上蝠鱝是一種非常溫和的動物。它們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覓食。[3]它緩慢地扇動著大翼在海中悠閒游動,並用前鰭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撥進它寬大的嘴裡。

當游泳時,頭鰭從下向外捲成角狀,向著前方;有時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殼動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魚類。鰓耙多角質化,呈一系列羽狀篩板,起濾水留食作用。

雖然像珊瑚三角區這樣的珊瑚礁區域僅佔全球海洋的極小部分,但它們卻是世界四分之一海洋生物的家園,比如這些蝠鱝。蝠鱝是鰩魚家族中個頭最大的成員,它們通常以珊瑚礁周圍的生物為食。

蝠鱝最具特色的乙個習性就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飛躍絕技!

奇特行為

經科學家觀察發現,蝠鱝在躍出海面前需要做一系列準備工作:在海中以旋轉式的游姿上公升,接近海面的同時,轉速和游速不斷加快,直至躍出水面,時而還會伴以漂亮的空翻。最高時,它能跳1.

5-4公尺高,落水時發出砰的一聲巨響,場面優美壯觀。「魔鬼魚」躍出水面3公尺多。成千上萬條「魔鬼魚」集體凌空飛躍,下落後擊打在水面上,水花雷動,宛如暴雨降落。

[5]蝠鱝的滑翔有時是為了獨子被欺,有時是受到敵害的追擊,有時可能是身上有寄生蟲在作怪,它被折磨得受不了。

雌蝠鱝非常愛護自己的獨子。它不像別的魚,一次產卵就有幾千幾萬粒,像翻車魚,可以說是魚類中的高產能手,一次產卵可達三億粒。雌蝠鱝不產卵,它是卵胎生的,這在魚類中又是少有的事。

它每次只生一胎,無怪乎它要寵愛獨子了。

小蝠鱝一生下來就有二十千克重,長約一公尺,不了解這種魚的人,初見之下還以為是大魚,其實,它還是個剛剛出生的嬰兒。

兇猛 鯊魚也讓它三分

據專家介紹,蝠鱝在海洋中已有1億年歷史,為原始魚類的代表,雖然它們都是大傢伙,但它們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覓食且性情溫和。雖然,它們沒有攻擊性,但是在受到驚擾的時候,它的力量足以擊毀小船。

3 生長繁殖

每年12月到翌年4月間是蝠鱝的繁殖季節。此時熱帶海域的水溫在26-29攝氏度間,蝠鱝開始成群出現在淺海區,通常是幾隻體型較小的雄性一起尾隨在體型稍大的雌性身後,遊速比平時略快。經過20-30分鐘的追逐後,雌蝠鱝逐漸放慢速度,雄蝠鱝則游到愛人身下,並用胸鰭「愛撫」其身體。

完成短暫的交配後,雄性則揚長而去,接下來第二個追求者會重演以上的過程。不過,雌蝠鱝最多隻接受兩個「意中人」的追求——1-2枚受精卵在雌性體內發育並孵化出仔魚,大約13個月後,小蝠鱝會直接從母體中產出,不久就能自由游動,獨闖天下了。小蝠鱝5歲時達到性成熟,適齡者便可延續自己的基因:

它們的壽命約為20年。

4 種群分布

蝠鱝蝠鱝的英文名稱「manta」源於西班牙語,意為毯子,看看它的體型就知道了。又因其在海中優雅飄逸的游姿與夜空中飛行的蝙蝠相仿,故得此蝠鱝。第一次見到蝠鱝的人總會因它「異形」般的外表而不知所措,它很難令人將其與正統的魚類聯想到一起。

其實,這種古老的魚類早在中生代侏羅紀時便出現在海洋中了。1億多年間,它們的體型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從分類學上來說,蝠鱝和鯊魚的親緣關係最相近,同屬軟骨魚綱,單屬鱝形目蝠鱝科,現存3屬13種,遍布於南北緯35度之間的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

在中國東部和南部海域能見到4種:雙吻前口蝠鱝、日本蝠鱝、台灣蝠鱝和無刺蝠鱝。

蝠鱝主要棲居在熱帶和**帶的淺海區域,較少停留或棲息在海底,從離海岸較近的表水層到120公尺深的海水中都能看見它們的身影。

中國福建、浙江和黃海一帶可見某些種類的蹤影。因為它們有洄游的習慣,所以在乙個地方不會常年見到它們。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黃海。

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來年2~3月沿原來路線洄游南下。

人被魔鬼魚咬了會死嗎,魔鬼魚會吃人嗎?

in terms of b 最小的蝠鱝體長不超過60釐公尺,而最大的則可超過7公尺。如大西洋毯魟。大西洋毯魟也叫巨蝠鱝,它們體力強大,連兇猛的鯊魚也不敢對它怎麼樣。蝠鱝也稱毯魟,英文的意思是魔鬼魟。一是人們覺得它們的頭部太怪,二是人們傳說它們會吃人。其實這是冤枉了它們的。我國福建 浙江和黃海一帶可見...

魔鬼刀魚能和紅綠燈混養嗎,魔鬼刀魚能和紅綠燈混養嗎

最好不要!因為魔鬼刀魚要的水很 老 紅綠燈那魚很鬧,也要經常換水 長時間不換水,魚身會褪色,不那麼亮了。所以 建議樓主分開養 不過樓主這樣的想法是不錯的哈 黑色的魚配上底層遊的那麼漂亮的魚 應該會很漂亮的 魔鬼刀魚又名黑鬼魚。它是一種體量很大的熱帶魚,體長可達 35 40 釐公尺。該魚魚體呈刀形,極...

鮑魚是魚嗎鮑魚是貝類為什麼叫魚

來鮑魚不是魚 鮑魚源雖有 魚 名,但它可不是bai魚,它是海底的du 蝸牛 之所以將鮑zhi魚dao列在魚的行列,主要是因為東漢著名的文字學家許慎,在他所著 說文解字 中,將鮑魚解釋為 海魚 李時珍也沿襲此說,後人也就將錯就錯了。在鮑魚的身體外邊,包著乙個厚的石灰質的貝殼,它的貝殼是乙個右旋的螺形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