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見了老爺要下跪磕頭嗎,中國古代下跪磕頭禮節的特點

2021-03-04 08:48:41 字數 4055 閱讀 4380

1樓:

一般來說是要下跪的,但不一定磕頭,路上遇到老爺的驕子要麼迴避,要麼下跪。

宋朝以及之前,君臣對答,臣子不需要下跪嗎?

2樓:姚照青

《邵氏聞見後錄》宋·邵博

自唐以來,大臣見君,則列坐殿上,然後議所進呈事,蓋「坐而論道」之義。藝祖即位之一日,宰執範質等猶坐,藝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書來看。

」質等起進呈罷,欲復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為故事。

史稱一朝的開國帝王為藝祖,這裡所說的藝祖,是指宋太祖趙匡胤。

自唐代以來,大臣見君,都是排坐在殿堂上的。君臣一起商議各方呈報上來需要解決的事,頗有「坐而論道」的古風。趙匡胤即位的那天,宰相範質等還是坐著的。

趙說:「我眼睛昏花,你們可各自拿了文書就近給我看。」範質等紛紛站了起來進呈文書,完了回去想落座,發現宋太祖已暗中命令侍者撤去了他們的座位。

自此,君臣共坐商議國事,就成了以往的事了。

唐以前是臣與君共坐,到了宋朝,皇帝仍坐,大臣則由坐改為站立。元朝進一步發展為臣下跪著向坐著的皇帝察復,明清沿襲而不改。

3樓:雲暮歌

宋朝以前,臣子見君主當然是要下跪的,九拜之禮是周代就有的,其中「稽首禮」就是臣見君,子見父的禮儀麼,具體來說,就是磕頭,而且頭在地上要保持一段時間,這個區別於碰一下馬上抬起來的「頓首」。

關鍵是就如一樓所說,唐代以前是跪坐啊,跪著和坐著的本質區別實在不是很大。而且一直是跪坐的,所以行禮也比較方便。所以古人動不動就行類似於後代磕頭的禮,也就是頓首禮。

什麼縣官見太守,不管誰見誰,那都是要行禮的,頓首是平輩之間行的禮,相當於後世的作揖。你不跪怎麼頓首?

臣子見君主要下跪,這個在至少在商代肯定就有了,周代更加是這樣,到了後代也就承襲了。要跪的史料數不勝數,不用跪的……我至今還沒發現。漢代三公坐而論道,只不過是說他們在論道的時候是坐著的,但是在見到皇帝的時候是要行禮的啊,行完,皇帝說坐,再坐。

而且,漢代坐不就是把臀部靠到腳跟上麼?有一些特別年老的,皇帝可能開恩免禮,但是那個是個例。說實話,就算是曹操,他得到的待遇是「謁贊不名,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這些蕭何也曾享受過,但是從來沒說,他們見了皇帝不要拜……也就是說,哪怕如曹操,見了漢獻帝也是要下跪參拜的,這個是基本的君臣大禮。

古人不覺得下跪是一種屈辱,特別是在給君主下跪,給父母下跪,給尊長下跪,給朋友下跪(額……平輩也是跪的)。只有給敵人下跪或者被迫下跪才是屈辱。

4樓:v雨逝走了思念

中國社會雖然說等級尊卑森嚴,但在宋之前,縣官跪太守恐怕不可能,這些人都是科第出身,總得給讀書人留點臉面吧?但到了明朝就不管那些了,明王朝是乙個最**的朝代,皇權更加集中。下級見了上級要下跪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康有為對中國君臣禮儀的演變總結道:「漢制,皇帝為丞相起,晉、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宋乃立,惟元乃跪,後世從之。

」 可見從前大臣見皇帝不用跪。還有人闡釋說,五代之前椅子尚未普及,君臣都是坐而議事。宋開始,皇帝坐在龍椅上,大臣也有椅子坐。

5樓:秋沙雨

古人席地而坐,「坐」在地席上俯身行禮天經地義,自然而然,從平民到士大夫皆如此,並無卑賤之意。只是到了後世由於桌椅的出現長者坐於椅子上,拜者跪、坐於地上,「跪拜」才變成了不平等的和卑賤的概念。別動不動就扯「崖山之後無中國」那是外國人不承認中華文明一脈傳承的論斷而已,他們沒資格這麼說。

6樓:匿名使用者

宋代以前坐著,宋代是站著,元朝以後才是跪著的

7樓:淆棍棍契

呵呵,我會想辦法弄些古董,拿到現代來賣,然後賺一大堆錢,一輩子不愁吃你現在不就是在宋朝嗎?我都感覺自己是宋朝人了,呵呵,真的很像呀,所有什麼

中國古代下跪磕頭禮節的特點

8樓:明朝的神機

磕頭舊時禮節,跪在地上兩手扶地,頭挨地

一、舊時禮節,跪在地上兩手扶地,頭挨地

二、農村地區過年的一種儀式。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間,青年及成年人要幾人一組去鄰居和親戚家中磕頭。這段時間,家中正屋掛著家譜牌位的畫卷,門前擺放供人磕頭的席子。客人來時,首先站在祖譜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頭三次。

然後給年長並且輩分大的人磕頭三次。如果有兒童參與,並且與被磕頭的人有非常親密的親戚關係的話,就要給兒童壓歲錢。

磕頭大體分兩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時候,主要去鄰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後的幾天,拜訪其他親戚時進行。

相關記載

宋洪邁《夷堅支志·任道元》:「 任 深悼前非,磕頭謝罪。」

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二折:「諕的我磕頭也那禮拜。」《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鄭舍人 一見了 王部郎 ,連忙磕頭下去。」

《官場現形記》第二回:「趙溫便向他爺爺、爸爸磕頭辭行。」

老舍《黑白李》:「講戀愛的時候要多吻,少磕頭,要死追,別死跪著。」

磕頭的形式

磕頭,文言稱為「叩首」,白話稱為「叩頭」,俗話稱為「磕頭」,磕頭的禮儀形式,按照物件和場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規矩。

單純磕頭(單叩首),是兒童對長輩的常禮。一般情況是兒童隨家長見到長輩,家長說:「過來見過xx(長輩),給xx磕頭。

」孩子要先說句:「給xx磕頭啦。」而後雙膝先後彎曲跪下、手扶地、頭觸地,完成磕頭的動作,然後起立側身站著。

長輩在接受孩子磕頭後,必須做兩件事,一是應當及時說:「好,起來吧。」一是要給孩子來點「賞賜」,例如小玩意兒,糖果等,或給個零錢,「頭」是不能白受的!

舊時代許多人在孩子說磕頭還沒跪下時,及時說:「不用啦。」而阻止孩子磕頭,以免拿不出禮物的尷尬。

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見長輩的常禮。一般是拜訪、或長輩來訪時,應當主動向前說:「我(自己名字或輩分、身份)給xx磕頭了。

」並可以說句祝福的話,而後,正面對長輩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頭。長輩若接受了這一「頭」,也必須有所表示,大多要給錢的,並說句「給你喝壺茶(或喝壺酒)吧」,或者「買雙鞋穿吧」之類的話。否則(如表示謙虛或不想破費),就要在晚輩作揖後,及時說「不必磕啦」、 「免磕了吧」等話語,最好同時伸手扶住對方身體以阻止繼續磕頭,因為只要「頭」磕下去就要掏錢的。

一拜三叩,這是隆重的禮節,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乙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除上述家常禮儀外,還有些與某種儀式相關的規矩,如祠堂中祭祀,不同廟宇中的敬神,祭天祈雨,官場中的多種繁縟禮節等,各有些獨特的規矩,而且大多比較繁瑣,姑且不論。下面只聊聊過去聽說的三個特例磕頭(不是影視戲劇編排的那樣)。

一是敬神、祈福、許願時的「三拜三叩」。其儀式是先做合掌、下拜,再屈膝下跪、磕頭,如同「一拜一叩」。磕完第乙個頭後,起身站立、後退半步;停數秒再次合掌,向前半步、下拜、屈膝下跪、磕頭,即第二個「一拜一叩」;依此再做第三個「一拜一叩」。

每次「一拜一叩」之間的數秒時間可以默許乙個願望或同一願望(小時候跟隨大人們做過)。

二是所謂的「三拜九叩」,是拜見皇帝的禮儀,據說民初時,袁世凱及一些大軍閥們用過。實際上是重複做三次「一拜三叩」,中間有兩次起身站立而已。

三是某些神秘的會道門,拜壇時也會用「三拜九叩」,類似重複做三次「一拜三叩」,但手勢可能與拱手、合掌不同,中間也不起立,且口中「念念有詞」,多由司儀或敲擊法器來控制節奏等等。

磕頭拜師

某日舉行的趙本山收徒儀式上,35個徒弟行大禮磕頭拜師引發了一場爭議,有網友稱,「本山教主」的收徒儀式讓人感到肉麻甚至噁心,也有人稱其「很醜陋,很封建」。上海戲曲、曲藝界的一些圈內人士卻有不同看法。

上海逸夫舞台經理錢莉莉說,在戲曲、曲藝界的傳統拜師禮中,「磕頭」是個標誌性的儀式,有沒有磕

過頭往往成為有沒有正式拜過某位老師的乙個標誌。戲曲、曲藝都是傳統藝術門類,保持一點傳統的禮節也沒什麼可以厚非的,只要不是強迫的就好。

上海著名笑星王汝剛等人認為,「拜師」是戲曲、曲藝藝術本身的特點造成的。戲曲、曲藝講究的是「口傳心授」,拜師是一件雙贏的事,比如戲曲流派,都是依靠流派的傳人來傳承的,因為沒有傳人而導致流派失傳的事時有發生。而對學生來講,拜名師既可以在藝術上有所長進,也更容易得到觀眾的認可。

一些演員在跟老師學藝多年後依然要補上拜師儀式,這裡面有「功利性」,但更多的是出於對老師的尊重、出於一種希望讓老師的藝術有「傳人」的想法。

為什麼別人見了我的面愛吐口水給我故意的

如果你沒做讓 別人見了我的面愛吐口水 的事情,相信世上沒有人敢對你無緣無故地無禮對待。除了瘋子 神經病。不用對別人無意的動作敏感,也許別人正好與你巧合相遇。自己內心強大了就不會在意這些,向著自己目標前幾年不要背兩遍的事物仿徨。加油少年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下次一棍子打起就婦了 自己強大了就不會有...

猜生肖屋頂之上它常在。配女人見了怕膽大心細

蛇.女人見了就怕.常在屋頂,盤繞.蛇 十二生肖那個動物是 屋頂之上它常在,女人見了怕,膽大心細 首先用排除法,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中能上屋頂女人又怕的只有鼠,蛇,雞,膽小如鼠,鼠也可以排除,打草驚蛇,蛇行鼠步都說明蛇是很膽小的,所以就剩雞了,至於女人為什麼怕雞,因為...

為什麼分手女情人見了我看見她有種想和我說話又不想和我說話的感覺呢

如果兩個人真的分手了,就不要藕斷絲連的,這樣對兩個人的家庭都沒有什麼好的影響,當斷則斷。為什麼分手?情人見了我看見他有種想和我說話,又不想和我說話的感覺,那可能是他有想跟你說話,但是他又嗯,想抵制一下和你分開,因為,一和你說話就又想起回到以前,可能是不想再和你再像以前那樣。因為他心裡面還是有著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