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歷史古蹟類旅遊資源應如何開發與利用

2021-03-04 08:38:46 字數 5232 閱讀 9232

1樓:納水沁蘭

對旅遊區進行開發,從某種角度來說,本身就是一種破壞行為。開發旅遊區,就要在旅遊區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賓館、飯店等,甚至還開辦工廠,這一切,都破壞了文物原有儲存環境。特別是在文物古蹟周圍辦工廠,在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內修建體量高大的建築等等,直接威脅著文物的保護。

2.短視行為導致文物被破壞的惡果。某些旅遊部門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刮益,為了在短期內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對文物古蹟進行掠奪性的開發利用,超負荷地接待旅遊者,結果加快了文物古蹟的老化、破壞乃至毀滅,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3.任意改造文物,造成文物被破壞的悲劇。

某些旅遊部門為了提高文物古蹟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使其長期為旅遊服務,在發展旅遊的同時.確實對文物採取了一系列維修與保護措施。但由於有關人員文物專業素質差,不懂得文物的維修與保護應盡量使其維持原樣、符合其歷史時代特點,而是對文物古蹟進行隨心所欲的「改造」,將其弄成乙個大怪物,名為保護,實為破壞。4.旅遊業對環境的汙染,使文物遭到破壞。

車、船等交通工具排出大量的廢氣,嚴重汙染了旅遊區的空氣。旅遊基礎設施中排出的廢水、廢渣以及船舶洩出的油汙等嚴重汙染了旅遊區的水源。這些被嚴重汙染的水和空氣對文物古蹟有著強烈的腐蝕作用。

5.遊客對文物的破壞,眾多的遊客在遊覽過程中,撥出的二氧化碳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水份,使文物古蹟受到浸蝕,特別是在洞窟、古墓、地下室等古蹟中表現得非常明顯,旅遊者的踩踏、攀登、撫摸等行為可嚴重損壞文物,例如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由於長時期中大量遊人的攀登,已經受到嚴重損害。北京八達嶺長城的城磚連遭高密度遊人的腳踏手推,出現了嚴重的凹陷鬆動。凡遊客所到之處,都存在著在文物古蹟上亂刻亂塗的現象,更有甚者,竟然用敲砸等手段盜取文物古蹟的部件,此等野蠻行徑,嚴重地危害著文物古蹟的保護。

四、搞好文物保護、推動旅遊事業的發展保護文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文物,發揮其作用,實現其價值。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在利用的過程中加強保護,是我們應堅持的原則。文物作為一項重要的旅遊資源,既可吸引遊客,獲得經濟效益,又可通過旅遊活動起到對人們的宣傳,教育作用,弘揚傳統文化,並可使文物本身得到一定的保護,這樣,既保護了文物,發揮了文物的作用,又達到了發展旅遊的目的,文物事業與旅遊事業可謂是相互促進的。

旅遊的發展,對文物保護有一定的負作用,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但我們決不能因此而將文物保護與發展旅遊截然對立起來,任何極端的觀點和行為都是極為有害的。忽視負作用,對文物只用不保,既不利於文物保護,又會損害旅遊景觀,從而降低經濟效益。

一味地誇大負作用,只保不用,既違背了我們保護文物的根本目的、又無視人民群眾的普遍心理需求。正確的策略應是:在保護好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文物為旅遊服務,邊用邊保,採取各種政策和措施,盡量消除對文物保護的負面影響,使文物事業與旅遊事業的結合達到和諧、完美的境界。

要達到如此境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本地區旅遊事業的長遠規劃。

各地**部門和各旅遊主管部門應認識到文物對發展旅遊的重要作用,深刻認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在制定本地區旅遊事業發展規劃時,應對旅遊區內的文物保護工作有明確的規劃,以指導旅遊區內文物保護工作的進行。2、建立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如對級別較高的文物古蹟應派專人負責,對旅遊區內的文物古蹟要經常或定期檢查,從旅遊區的經濟收入中提出相當部分,專用於區內的文物保護工作等等。

3、文物部門與旅遊部門在文物保護工作方面應密切配合,建立兄弟般的合作關係。4、嚴格控制客流量,防止超過最佳容量。超負荷地接待,最易使文物受損,因此,對客流量應嚴格控制。

5、嚴防遊客的有意破壞。在遊客進入旅遊區時或在遊覽途中,應不斷地對其進行宣傳、教育,對有破壞行為並引起不良後果者,應採取法律、經濟等手段予以制裁。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包含哪些內容

2樓:子浪一涯天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

(1)歷史遺址類資源開發的原則

①依法保護的原則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利用首先應該是建立在遺址得到充分保護的基礎之上的,任何不利於保護而損害遺址的利用措施都是不允許的。在開發過程中,應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實施條例》等文物保**規,實行「保護為主、搶救第

一、加強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保護方針。切實做好遺址的保護工作,完善各項保護措施,保證旅遊資源的持續利用。

②系統規劃、科學開發的原則

總攬全域性,統籌兼顧,適度超前,服從於省、市、區的總體規劃,與鄰近地區相呼應,兼顧社會效益與民生工程。實行遺址區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全面保護與區域性開發相結合、遺址開發管理措施與旅遊景觀建設技術措施相結合、非物質文化旅遊開發與生態旅遊開發相結合、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組合與遺址區整體經濟發展相結合、近期開發與遠期開發相結合。重點突出近期實施專案,合理規劃中遠期專案。

搞好重點景區景點的配套,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實現對歷史遺址的系統開發、科學開發和動態連續性開發,促進區域旅遊開發建設的滾動發展。

③恢復原有人文環境的原則

依據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原則,將遺址本體保護、歷史環境修復、生態環境建設融為一體。在不干涉遺址遺跡本體的前提下,保證原真性及完整性,要盡可能減少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本體的干預,保護文物本體的真實性,保護文物及其環境的完整性。營建改善與遺址類旅遊資源相協調的良好的生態、環境、景觀,儲存和恢復遺址原有的歷史人文環境和自然風貌,充分發掘歷史遺址的內涵,最大限度地展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所蘊藏著的歷史人文價值,為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創造良好的條件。

④區別對待,因地制宜的原則

我國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型別各異,既有居住遺址、工業遺址、軍事商貿遺址,又有水利工程及近代革命遺址。從發展來看也很不平衡,有的發展得比較早,有的仍處於起步甚至完全的保護階段。型別不一樣,開發所展示的文化內涵、外在表現就不盡相同;所處的階段不同,開發的目標和任務也不同。

開發過程中,在充分考慮各類遺址及遺跡的分布、儲存現狀及文化屬性的基礎上,對於起步階段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吸引更多的遊人來觀光消費;對發展較早的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目標和任務是提高展示效果完善形象品牌塑造宣傳及管理措施。

⑤體驗旅遊開發原則

體驗旅遊是旅遊業的發展方向。在現代社會高度發展、人們學識層次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遺址類旅遊資源的開發不應僅僅停留在建博物館、導遊解說的層次上,而應通過發掘遺址文化內涵,使遊客融入遺址,增加遊客參與的程度,提高資源的吸引力。如河北冉莊地道戰遺址,在新的保護規劃方案中,將建成以展示地道戰革命歷史文化為主題,綜合參觀、體驗活動、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綜合活動區。

遊客們在這裡可以看展覽,了解地道戰的歷史;鑽地道,參觀抗戰民居,吃抗戰飯,看抗戰電影,甚至可以親自打一場「地道戰」,真實體驗抗戰時期的戰鬥生活。而在工業遺址或作坊遺址開發中,可以讓遊客親自體驗製作產品的過程。

(2)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理念

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

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保護觀是當前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應遵從的主要觀念之一。其含義不僅僅是要在利用時保護歷史遺址原有的自然生態環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實現一種可持續的、動態的保護模式。其動態保護就是將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納入當地的生態保護系統、文化旅遊開發系統以及文物保護系統;把歷史、現實、自然、人文等多種因素進行整合,從全域性的觀念去研究、保護、開發和利用,而不是孤立靜止地看待歷史遺產。

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保護的可持續性包含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歷史遺址本體及其載體的可持續性保護;一是歷史遺址所處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既包括實體的可持續保護,也包括價值觀的再認識。

②「生態博物館」理論

生態博物館是指在原來的地理和社會、文化條件下儲存人類群體遺存及生存狀態的博物館。即歷史遺址應原狀地、動態地保護和儲存在其所屬環境中,某種意義上講,遺產環境等同於「博物館」的建築面積。換言之,在生態博物館中,人們將不再從博物架上看結果,而是在房前屋後觀過程———文化遺產、自然景觀、建築、可移動實物、傳統風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義。

生態博物館的觀念是法國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觀念,他主張將乙個完整地域以博物館的觀念來思考,將自然生態與歷史古蹟統合在現代人的生活整體環境中,整體的展現出來達到自然環境、歷史古蹟儲存與增進現代人生活整體環境的目的。它的誕生是人類社會現代環境意識和現代生態意識不斷覺醒的反映。在生態博物館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區域保護的原則,以及將自然環境與文化遺產在同一環境中儲存的基本理念,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

對於歷史遺址類旅遊資源我們可以通過採用「生態博物館」的模式對其加以開發利用。將遺址所處的環境、自然景觀、遺存等動態的保護與展示給公眾,用全域性的觀念去開發和保護[1]。

(3)遺址類旅遊資源開發的模式

目前,國內關於遺址保護開發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種:

①遺址公園

就是將整個遺址區建成遺址公園,這是目前國內最普遍的一種方式,不僅使遺址得到了較好保護,也通過公園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環境,為居民提供乙個休閒娛樂的場所,也是展示優秀歷史文化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我國現階段的遺址公園有三種不同型別:第一類在公園內是有所保留的遺址,成為公園景觀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園的雷鋒塔、成都望江公園的崇麗閣等;第二類是遺址本身可以成為公園,如圓明園遺址公園;第三類是考古型的遺址公園,它強調的是對文物遺存有所展示,並強調文物的真實性展示,如大明宮遺址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

②旅遊景區

許多遺址處在風景名勝區之中,在風景區開發的過程中,將遺址作為旅遊景區的乙個景點,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展示性開發。如樂山大佛旅遊區內的蘇軾故居,張良廟-紫柏山旅遊區內的張良廟、青島的琅琊臺遺址,重慶的合川釣魚城等,擁有豐富的古人文資源和自然景觀,利用自然、人文資源綜合開發旅遊產品,形成集歷史文化、山水風光為一體的特色旅遊景區。

③遺址博物館

遺址博物館是指在由於自然或人為活動的原因形成的遺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館,包括具有博物館功能的紀念館和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源遠流長,無論地上或地下都儲存著大量的遺址、遺跡和遺物。為了在保護歷史遺址的同時傳播歷史文化我國對歷史遺址採取通過興建博物館的模式來保護展示宣傳其文化內涵。遺址博物館最大的特點在於,它是建立在由於自然原因或人類活動形成的原址上,它所處的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類社會的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環。

通過展示遺址本身的形成和變遷遺址博物館使公眾了解過去,成為鏈結過去與現在的重要環節。如2023年我國第一座遺址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成立,2023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發掘原址上的遺址博物館——陝西半坡博物館。再到今天遍布全國各地數百家遺址博物館,在短短的幾十年中,我國遺址博物館經歷了乙個迅猛的發展過程,並因為其自身獨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現成為重要的參觀遊覽地。

④遺址歷史文化農業園區

中國有許多遺址面積大,遺址區內居民眾多,國家目前難以像發達國家那樣,呼出大量資金,清空區內人口,對遺址資源實施保護。因此在遺址區建設歷史文化農業園區是一種比較現實的做法。比如漢長安城面積巨大,居民5萬多人,主要以農業經營為主,為了有效保護遺址,可在遺址區內發展都市農業,建設觀光農園、市民休閒體驗農園、現代高科技農業園區等。

民俗作為旅遊資源應如何開發???

小生 下自己的意見 不對勿怪。呵呵。我覺得民俗作為乙個次級衍生物,是先必須依附於物質 物質大意包含 地理條件,生活群落,居住者特性,遺傳因子等 而作為旅遊資源,簡單的說,賣點就是 特有的名風名俗,每乙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那麼遵循商業原則,物以稀為貴,就得保持 人無我有 的民俗,少見,區別於一般的民...

地理旅遊地理的旅遊資源評價和旅遊資源開發的題怎麼答

旅遊資源開發條件的評價 遊覽價值 首先是資源的質量 是否具備較高的審美或歷史文化價值 其次是旅遊資源的集群狀況 第三要考慮景觀的地域組合狀況 市場距離 旅遊經濟價值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與旅遊消費市場 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 經濟距離越長,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需求越低 靠近發達地區的旅遊資源,其開發...

對旅遊資源評價的認識,旅遊資源評價及其方法

旅遊資源評價是在旅遊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從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資源及取得最大的社會 經濟 環境效益的角度出發,選擇某些因子,運用科學方法,對一定區域內旅遊資源本身的規模 質量 分級及開發前景和外部開發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判鑑定的過程。旅遊資源評價的目的在於 通過對旅遊資源型別 質量 數量 等級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