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中隱於市的名稱由來,合肥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2021-03-04 08:38:45 字數 3037 閱讀 9397

1樓:時夏

「中隱於市」得名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

《中隱》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

……人生處一世,其道難兩全。

賤即苦凍餒,貴則多憂患。

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

窮通與豐約,正在四者間。

正所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而作為現代人,何不取其中庸,選擇中隱於市呢?

合肥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2樓:要當技術宅

因東淝河與

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秦置合肥縣。

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如逍遙津、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3樓:岳一無法解釋

合肥之名稱的由來就不能不說到淝水。淝水源出自城西南七十華里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出山後分二支,一支東下經城南繞到東關,稱為南淝河;一支向北,與雞鳴山龍井的水匯合後,又分二支:一支折向東流,穿城而過,稱為金斗河(今天已不存在了),另一支向北經壽縣,注入淮河,稱為東淝河,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即發生在此。

晉·謝玄在此地以少勝多大敗符堅。按《爾雅》釋義:「歸異出同」曰肥,這是肥水得名的依據。

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一說因古時廬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三國舊地、包拯故里」聞名於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史學家司馬遷《史記》中,《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意思是合肥作為長江淮河兩大流域水運的節點,是南北皮革、鮑魚、木材的轉運站。

在當時大運河未開通,邗溝經常淤塞的情況下,地處長江、淮河兩大水系運輸節點的位置使得合肥成為貨殖列傳中記載的十八個商業都會之一。

史記裡記載當時的大都會,東南地區只有壽春(安徽壽縣)、吳(蘇州)、番禺(廣州)和合肥。當時為漢置九江郡隸屬縣。合肥之名見於史書為漢武帝元狩元年(西元前122年),改淮南王國為淮南郡,轄合肥等縣。

可見合肥得名還應早於此。東漢光武帝元年(公元25年)改合肥縣為合肥侯國。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廢合肥侯國,恢復合肥縣。

三國時期,合肥縣屬魏國淮南郡。吳王孫權曾多次想奪取合肥但未成功,但為合肥留下了不少千古故事和地名,如張遼威震逍遙津,曹操練兵的教弩臺,數兵的斛兵塘,孫權逃跑時躍馬飛過的飛騎橋等等,只是可惜的是名稱仍在,但歲月已磨去了它們的原貌。

南朝宋置南豫州,於舊合肥縣地置汝陰縣,為南豫州南·汝陰郡的郡治之地。梁武帝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置合州,汝陰屬合州汝陰郡,為州、郡治之地。北周宣帝大成元年(公元579年)合州為北周占領。

隋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陰縣為合肥縣,改合州為廬州,合肥屬廬州,為州治之地。從此,合肥縣之名就固定下來未再改過。

4樓:熱情的

合肥的名字由來呢,是由於兩個人比較胖的人走在了一起,然後叫了合肥

5樓:夏億城主人

以前叫複合肥,執政者想想不得勁,三個字不順口,索性將第乙個字去了

6樓:呆毛

兩個胖子加一起了名字叫合肥

7樓:匿名使用者

南淝水與北淝水交匯的地方! 匯合點在逍遙津,所以稱合淝,後省去三點水。其是合肥原名叫廬州,自秦置縣,我認為更好聽,直到明清還一直叫廬州府,屬於府治行政機構,相當於現在的計劃單列市(合肥現在也是計劃單列市),但因為從解放後一直叫合肥,後來四川有個瀘州,於是地級市不能重名、諧音,所以改不回廬州了,很遺憾,我認為「合肥」這個名字不是很好聽好聽,還是廬州好

8樓:心靈咖啡

合肥,是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城。合肥地名,文字記載始見於司馬遷著《史記》,至今已逾二千二百年。地名的來歷,緣由淝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施合於肥,故曰合肥」。

南淝水與北淝水交匯的地方!

匯合點在逍遙津

9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回答的很正確,合肥就是因為南淝河與北淝河在這裡匯合,才因此得名合淝。以後又省略了三點水,才叫現在的名字--合肥。

10樓:匿名使用者

你檢視合肥****,上面要什麼有什麼!!!

11樓:曠文玉清戊

名稱由來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一說因古時廬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三國舊地、包拯故里」聞名於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史學家班固《漢書》中,為漢置九江郡隸屬縣。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地方人都好吃懶做 個個肚大肥圓 故稱合肥

合肥地名的來歷

13樓:匿名使用者

「合肥」地名說法有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雲:夏水暴漲,施(今南淝河)合於肥(今東淝河),故曰合肥。

這是一種說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過這裡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里 出壽春入淮河。《爾雅》上指出「歸異出同曰肥」。

二水皆曰肥,合於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

「合肥」這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14樓:

名稱由來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一說因古時廬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齒」「三國舊地、包拯故里」聞名於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史學家班固《漢書》中,為漢置九江郡隸屬縣。

15樓:匿名使用者

「合肥」名稱之由來,說法有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雲:夏水暴漲,施(今南淝河)合於肥(今東淝河),故曰合肥。

這是一種說法。 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種說法,淝水出雞鳴山,北流二十里分而為二,其一東南流(南淝河),經過這裡入巢湖;其一西北支(東淝河),二百里 出壽春入淮河。《爾雅》上指出「歸異出同曰肥」。

二水皆曰肥,合於一源,分而為二,故曰合肥。

長安名字的由來,長安名稱的由來

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西漢高祖5年 前202年 置長安縣,在長安縣屬地修築新城,名 長安城 意即 長治久安 改長安城所在地區為 京兆 意為 京畿之地 唐朝時,以中軸線重新劃分長安縣與大興縣,並更名 大興縣 為萬年縣,取意 萬年長安 重新恢復 長安 之名。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 京 ...

上海名字的由來,“滬”名稱的由來

春秋時屬吳,吳滅後入越 越王無彊大敗於楚,後成為楚國春申君的封地 故上海 松江府全境圖 清嘉慶 別稱 申 前223年秦滅楚後設會稽郡 治所在今蘇州 並轄有疁縣 今崑山 由拳縣 今嘉興 和海鹽縣等。疁縣包括今上海全市大部 其餘尚未成陸 前207年疁縣改名婁縣。晉時松江 吳淞江 居民創造一種竹編捕魚工具...

「大熊貓」名字的由來,大熊貓名稱的由來?

大熊貓 名字的由來 大熊貓的近代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