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時代背景,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背景

2021-03-04 07:24:56 字數 5954 閱讀 6837

1樓:錢錢易得

經濟全球化和經濟區域集團化深入發展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2樓:了了可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同歐洲的發展戰略相對接,中國國際產能合作同歐洲容克投資計畫相對接,161合作同中歐整體合作相對接,這三大對接正在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激發中歐各層級、各領域合作活力。

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背景

3樓:強少

絲綢之路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路線,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後來成為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絲綢之路從運輸方式上,主要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自中國古代都城長安(今西安),經河西走廊、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鏈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中國輸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貨物,從絲綢到瓷器與茶葉,形成一股持續吹向全球的東方文明之風。

尤其是在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公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公升了商船遠航能力,私人海上**也得到發展。這一時期,中國同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引發了西方世界一窺東方文明的大航海時代的熱潮 。明代鄭和遠航的成功,標誌著海上絲路發展到了極盛時期。

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揚州、福州等其他支線港組成。廣州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從3世紀30年代起,廣州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初、清初海禁,廣州長時間處於「一口通商」局面;宋末至元代時,泉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並與埃及的亞歷山卓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後因明清海禁而衰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承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便是泉州;在東漢初年,寧波地區已與日本有交往,到了唐朝,成為中國的大港之一,兩宋時,靠北的外貿港先後為遼、金所佔,或受戰事影響,外貿大量轉移到寧波。

簡述 一帶一路 戰略實施的時代背景和主要內容,談談這一戰略對當代大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

4樓:昊懸天下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是「中國夢」的合理延伸,順應了當今世界經濟、政治、外交格局的新變化,將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更加緊密的經貿合作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將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及友好往來開闢新的更加順暢的通道。

通過新「絲綢之路」,很好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一帶一路」國家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連線在了一起。  一帶一路是我國成為世界強國的重要路徑: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構築國土安全發展屏障,擺脫以美國為首國家的不平等國際**談判,尋求更大範圍資源和市場合作的重大戰略,被稱作世紀大戰略。

這是中國在近200年來首次提出以中國為主導的洲際開發合作框架,將徹底擺脫原來依附大國,被動挨打的地緣政治局面。

一帶一路提出的時代背景和主要內容

5樓:海上鋼琴師

時代背景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格局和多邊投資**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彰顯人類社會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國際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積極探索,將為世界和平發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戰略不是乙個新的機制,而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將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陸續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聯互通及**投資的便利化等措施。依賴「絲綢之路」經濟、人文、商貿的千年傳承,並賦予其新的合作意義。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6樓:司馬鑄劍

在當前全球經濟緩慢復甦的大背景下。

在此背景下,加強區域合作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並且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2023年9月和10月,中國****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和有關國家積極響應。***總理參加2023年中國—亚细安博覽會時強調,鋪就面向亚细安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造帶動腹地發展的戰略支點。共建「一帶一路」,是中國**根據國際和地區形勢深刻變化,以及中國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促進沿線各國加強合作、共克時艱、共謀發展提出的戰略構想,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一帶一路」建設中將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開放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範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二是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相容幷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三是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的作用。

四是堅持互利共贏。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尋求利益契合點和合作最大公約數,體現各方智慧型和創意,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各方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7樓:張家主任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格局和多邊投資**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的潮流,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建「一帶一路」旨在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推動沿線各國實現經濟政策協調,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的當代背景是什麼

8樓:月下者

一、古代背景

絲綢之路是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陸上商業**路線,最初的作用是運輸古代中國出產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後來成為東方與西方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2023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西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信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絲綢之路從運輸方式上,主要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指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涼州、酒泉、瓜州、敦煌、中亞國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而達地中海,以羅馬為終點,全長6440公里。這條路被認為是鏈結亞歐大陸的古代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路,而絲綢則是最具代表性的貨物。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最早開闢也始於秦漢時期。從廣州、泉州、寧波、揚州等沿海城市出發,從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遠達非洲東海岸的海上**的「海上絲綢之路」。

隨著時代發展,絲綢之路成為古代中國與西方所有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通道的統稱。除了「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還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進入中亞的「草原絲綢之路」等。

二、時代背景

當今世界正發生複雜深刻的變化,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繼續顯現,世界經濟緩慢復甦、發展分化,國際投資**格局和多邊投資**規則醞釀深刻調整,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依然嚴峻。

共建「一帶一路」致力於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互通,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互通夥伴關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路,實現沿線各國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的發展。

30多年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存在著缺乏頂層設計、謀子不謀勢和不注重改善國際發展環境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強各方面改革開放措施的系統整合。

當前,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高度關聯。中國將一以貫之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既是中國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加強和亞歐非及世界各國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為人類和平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023年10月19日,「一帶一路」國家統計發展會議在陝西西安召開,國家統計局前局長王保安在會上倡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要進一步加強**統計交流與合作,努力為各國可持續發展提供準確、可靠的統計資料。

第71屆聯合國大會決議歡迎「一帶一路」等經濟合作倡議,敦促各方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呼籲國際社會為「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提供安全保障環境。2023年12月16日(「一帶一路」國際日),全球留學生志願者舉行慶祝活動,聯合國總部降旗以示歡迎。

三、中國背景

1、產能過剩、外匯資產過剩;

2、中國油氣資源、礦產資源對國外的依存度高;

3、中國的工業和基礎設施集中於沿海,如果遇到外部打擊,容易失去核心設施;

4、中國邊境地區整體狀況處於歷史最好時期,鄰國與中國加強合作的意願普遍上公升。

擴充套件資料

一帶一路的意義:

第一,國內經濟社會改革進入深水期。當前我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徵就是「三期」疊加。所謂「三期」,即增長速度進入換擋期,這是由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結構調整面臨陣痛期,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這是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立足於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就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大資源和市場,尋求新的經濟發展驅動力和增長點。

從當年改革初期的「摸著石頭過河」,到積極應對、主動出擊,體現了歷史的變遷,時代的進步,也反映了問題之複雜,困難之巨大,挑戰之嚴峻,任務之艱鉅。

第二,世界經濟仍將呈現復甦乏力態勢。自2023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產業結構進入了深度調整期,世界經濟復甦緩慢,發達經濟體總需求不足和長期增長率不高現象並存,新興經濟體總體增長率下滑趨勢難以得到有效遏制。

特別是全球**低增長局面難以得到根本扭轉。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貨物出口增長率曾於2023年至2023年間恢復到20%左右。2023年開始,世界貨物出口增長率急劇**,2023年至2023年間,基本保持在3%左右。

2023年全球**低迷狀況進一步惡化,全球貨物出口出現較大幅度的負增長。

世界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給我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帶來複雜而深刻的影響,對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認清形勢,增強緊迫性和使命感,不斷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對外**布局和投資布局,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需要認識到,「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推行互利共贏的重要平台。我們必須以更高的站位、更廣的視野,在吸取和借鑑歷史經驗的基礎上,以創新的理念和創新的思維,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使沿線各國人民實實在在感受到「一帶一路」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第三,構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爭奪更加激烈。在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前提下,中國提出了新型大國關係、「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以及「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建設「一帶一路」,將讓中國與世界更加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推動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時艱、共創輝煌。這充分展示了中國主動參與國際事務的積極姿態和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表明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起應負的責任與義務,為世界和平、繁榮與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簡述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時代背景和主要內容,談談這一戰略對

國家 一帶一路 戰略 是 中國夢 的合理延伸,順應了當今世界經濟 政治 外交格局的新變化,將給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和地區帶來更加緊密的經貿合作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將為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及友好往來開闢新的更加順暢的通道。通過新 絲綢之路 很好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 一帶一路 國家...

一帶一路戰略是指什麼,一帶一路的內涵是什麼,其戰略意義是什麼

一帶一路 分別指 的是絲綢 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初步估算,一帶一路 沿線 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 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 和29 一 帶一路 作為中國首倡 高層推動的國 家戰略,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屹立於 世界的領導地位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帶一路 戰略構想的提出,契合沿線...

一帶一路作文,一帶一路作文

一帶一路 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乙個不斷開拓創新和尋求突破的過程,從沿海地區向西部內陸不斷推進,一帶一路 建設將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創造前提條件,在區域合作新格局中尋找未來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可謂是 一子落而滿盤活 一帶一路 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戰略構想,更是沿線各國的共同事業,有利於將政治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