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分稅制改革現狀對財政稅收體制有哪些影響

2021-03-04 06:53:17 字數 5270 閱讀 7877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分稅制改革的背景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的融資格局經歷過兩個不同的階段:

第一階段:大致由1978~2023年,其結果是形成了「弱財政、強金融」的格局;

第二階段:由2023年開始,至今仍在進行中,這一時期財政融資能力與金融融資能力變化的方向與第一階段恰恰相反。

1978至2023年間,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在「放權讓利」的原則下的。高度集中的「統收統支」財政管理體制被地方財政包乾體制所代替,通過擴大地方**的財權和財力,調動了各地當家理財的積極性。從總體上看,「放權讓利」的效果是顯著的,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續高速發展。

而作為「放權讓利」題中應有之義,財政汲取能力的降低是不可避免的。

這種「弱**」的狀態使得**的巨集觀調控能力不斷削弱,**財政陷入了嚴重危機。於是時任總理朱鎔基在訪美後,將美國的聯邦財稅制度引入國內——2023年實行的「分稅制」改革。這一改革致力於破除地方財政包乾體制的種種弊端,根據事權界定各級財政的支出範圍,按照稅種劃分**與地方的收入範圍,並通過提高**在財政收入增量中的集中比例,扭轉了**財政在財政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

2023年**收入佔財政總收入的比例一下子從2023年的22%提高到了55.7%,此後也一直保持在50%左右。

二、2023年「分稅制」改革

2023年的稅制調整和徵管體系改革。主要內容包括如下方面:

以公平、中性、透明、效率優先為原則,調整了流轉稅制,建立了以增值稅為主體的流轉稅制體系。

歸併和統一了所得稅,力圖消除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上的種種差異。

配合「分稅制」,改革了稅收徵管體制,明確劃分了**與地方的稅種及徵收管理許可權,實行了**稅與地方稅分開徵收,兩條線垂直管理的體制(如下圖1)。國家稅務總局作為我國稅務管理工作的最高職能機構,代表國家實施稅務管理的職能。其下按稅種管轄許可權及財政收入分配分設國家稅務局和地方稅務局。

【圖1】:分稅制下的國地稅系統

國家稅務系統實行垂直領導制,即下級國家稅務受上級國家稅務局領導;地方稅務系統實行垂直及平行雙向管理,即:政策上地方稅務局受上一級地方稅務局領導,人事等其他非稅政領域受同級地方**領導。國地稅因稅種轄權不同,其徵收的稅款分別歸屬**和地方財政(部分收入為**和地方共享)。

【表1】:國地稅管轄稅種

三、我國的財稅體系

隨著2023年5月1日我國「營改增」完美收官,營業稅退出歷史舞台,地方失去了最主要的流轉稅種——營業稅。國內財政收入形勢與2023年「分稅制」改革正好相反,**完全扭轉了收入不足的局面。反之,地方**財政收入吃緊。

隨著企業所得稅也跟隨增值稅歸國稅徵管,地方稅務局面臨無稅可管的尷尬局面,國地稅合併成大勢所趨。

世界上大多數市場經濟國家均採用不同形式的分稅制,推行分稅制的前提是必須清晰地劃分**與地方的事權和支出分配,這將成為我國下一步財稅制度改革的目標。

2023年中國分稅制改革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樓:我愛斯隆

1、重整稅收結構,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稅種(如產品稅),代之以較符合市場化改革的稅種,例如徵收增值稅和規範消費稅。

2、重新劃分**稅,地方稅,**地方共享稅。使**取得更大的財源。

3、為了保護個省市(特別是富有的省市)的既得利益,**設計了一套稅收返還制度。

擴充套件資料:

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

1、正確處理**與地方的分配關係,調動兩個積極性,促進國家財政收入合理增長

既要考慮地方利益,調動地方發展經濟、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又要逐步提高**財政收入的比重,適當增加**財力,增強****的巨集觀調控能力。

2、合理調節地區之間財力分配

既要有利於經濟發達地區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又要通過**財政對地方的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扶持經濟不發達地區的發展和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同時,促使地方加強對財政支出的約束。

3、堅持統一政策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原則

劃分稅種不僅要考慮**與地方的收入分配,還必須考慮稅收對經濟發展和社會分配的調節作用。

4、堅持整體設計與逐步推進相結合的原則

分稅制改革既要借鑑國外經驗,又要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在明確改革目標的基礎上,辦法力求規範化,但必須抓住重點,分步實施,逐步完善。

3樓:匿名使用者

概括來說,其主要內容為:

1、重整稅收結構,取消一些不合理的稅種(如產品稅),代之以較符合市場化改革的稅種,例如徵收增值稅和規範消費稅。

2、重新劃分**稅,地方稅,**地方共享稅。使**取得更大的財源。

3、為了保護個省市(特別是富有的省市)的既得利益,**設計了一套稅收返還制度。

分稅制是市場經濟國家普遍實行的財稅制度。是處理****與地方**間分配關係的規範方 法。大致作法是:

按稅種劃分收入;**集中必要的財力實施巨集觀調控;**和地方分設稅務機構 ,分別徵稅;有一套科學、完整的**對地方收入轉移支付制度。從我國目前的國情來看,在短期 內建立分稅制財政體制的理想模式還缺乏必要條件。只能循序漸近,逐步到位。

分稅制改革的基本 原則是,在劃分事權的基礎上,按稅種劃分**和地方財政收入;在**適當集中財力的基礎上, 實行轉移支付制度;**和地方分設稅務機構,預算分級管理。分稅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19 93年為財政體制改革測算的基期年,保證各地方2023年既得財力。

凡實行分稅制後從地方淨 上劃到**的收入一律按淨上劃**收入的基數返還地方,稱之為**稅收返還。考慮到地方支出 正常增長的需要,**稅收返還按一定比例逐步遞增,上劃**收入增量的北%返還地方,另外7 0%的增量留歸**。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與地方事權 和支出的劃分。**和地方之間財力分配,要以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為原則。**財政支出包括:

國 防、外交、武警.重點建設(包括**直屬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試製費、地質勘探費)、**財 政負擔的支農支出和內外債還本付總,以及**直屬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事業費支出。地方財政主 要承擔本地區政權機關運轉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區經濟、事業發展所需支出。具體包括、地方統籌的 基本建設投資、地方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試製費、支農支出、城市維護和建設費,以及地方各 項事業費支出。

2、2.**與地方財政收入的劃分。根據**和地方的事權,按照稅種劃分**與地 方的收入。將維護國家權益、實施巨集觀調控所必需的稅種劃為**稅;將同經濟發展直接相關的主 要稅種劃為**與地方共享稅;將適合地方徵管的稅種劃為地方稅,並充實地方稅稅種,增加地方 稅收入,具體劃分如下:

**固定收入包括:關稅、海關代徵消費稅和增值稅,**企業所得稅, 非銀行金融企業所得稅,鐵道、銀行總行、保險總公司等部門集中交納的收,人(包括營業稅、所 得稅、利潤和城市維護建設稅),**企業上交利潤等。外貿企業出口退稅,除現在地方已經負擔 的20%部分外,以後發生的出口退稅全部由**財政負擔。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營業稅(不含銀 行總行、鐵道、保險總公司的營業稅),地方企業所得稅,地方企業上交利潤,個人所得稅,城鎮 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不含銀行總行、鐵道、保險總公司集中 交納的部分).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屠宰稅,農牧業稅、耕地佔用稅,契稅,遺產稅和 贈予稅,房地產增值稅,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等。**財政與地方財政共享收入包括:

增值稅、 資源稅、**交易稅。增值稅**分享75%,地方分享25%。資源稅按不同的資源品種劃分陸 地資源稅作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資源稅作為**收入。

**交易稅,**和地方各分享50%。 通過以上改革,**與地方直接組織財政收入的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按體制測算,**財政直接 組織的收入將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60%左右,**財政支出約佔40%左右,還有20%的收入 通過建立規範化、科學化的轉移支付制度向地方轉移。

3、3.**對地方稅收返還的確定。**財政 對地方稅收返還數額以2023年為基期年核定。按照2023年地方實際收入以及稅制改革和中 央地方收入劃分情況,核定2023年**從地方淨上劃的收入數額,即消費稅+75%的增值稅 一**下劃收入(指原體制中歸**、實行新體制後劃給地方的收入),並以此作為**對地方稅 收返還基數。

從2023年開始,稅收返還數額在2023年基數上逐年遞增,遞增率按全國增值 稅和消費稅增長率的1:0。3係數確定,即全國增值稅和消費稅每增長1%,**財政對地方的 稅收返還增長0.3%。

4、4、原包乾體制有關事項的處理。實行分稅制以後,原體制分配格局暫時 不變,過渡一段時間後,再逐步規範化。原體制**對地方的補助繼續按規定補助。

原體制地方上 解仍按不同體制型別執行。實行遞增上解的地區,按原規定繼續遞增上解;實行定額上解的地區, 按原確定的上解額,繼續定額上解;實行總額分成地區和原分稅制試點地區,暫按遞增上解辦法, 即:按2023年實際上解數和核定遞增率,每年遞增上解。

更詳細的內容您可以參考如下**: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共產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對稅收提出的新要求,2023年我國工商稅制進行了全面性、結構性的改革。此次改革的指導思想是:

統一稅法、公平稅負、簡化稅制、合理分權,理順分配關係,保障財政收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稅制體系。主要內容是:1.統一內資企業所得稅,採用33%的比例稅率,規範企業所得稅前列支專案和標準,取消「國營企業調節稅」和向國營企業徵收國家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和國家預算調節**;2.把原個人所得稅、個人收入調節稅、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統一為個人所得稅,分不同所得專案分別採用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規定了不同的扣除標準;3.改革舊流轉稅制。

新流轉稅制由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組成,在工業生產領域和批發零售商業普遍徵收增值稅,對特定消費品徵收消費稅,對不實行增值稅的勞務和銷售不動產徵收營業稅;4.擴大資源稅徵收範圍,將鹽稅併入資源稅,實行分產品從量定額計算徵稅的辦法;5.開徵土地增值稅,用於調節房地產交易中的過高利潤,採用四檔超率累進稅率;6.擬開徵**交易稅、遺產和贈與稅;7.調整城鄉維護建設稅、土地使用稅,取消集市交易稅、牲畜交易稅、燒油特別稅、獎金稅和工資調節稅,下放屠宰稅、筵席稅給地方。但在實際執行中,由於種種原因,改革未能全部到位。截至2023年底,我國稅制體系共有稅種24個,即:

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土地使用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筵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車輛購置稅、耕地佔用稅、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屠宰稅、契稅、農業稅、牧業稅、關稅。

清末新政改革他對當今中國改革有何借鑑

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進行改革,變革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生產關係,並且只有從制度層面進行徹底的變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放生產力。我們要處理好改革 發展和穩定的關係,將改革的力度 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可承受度結合起來,只有保持穩定了才能更好的進行改革促發展,把握好了改革的力度和發展速度也有利於保持國家的穩定。清王...

「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有何意義

供給側 概念表明巨集觀經濟政策思路的新認知,也指明了今後巨集觀經濟政策的走向和著力點。圍繞 供給側 提供了解讀中國經濟政策和經濟前景的新角度。而回顧 供給側改革 的理論探索和相關先行經驗,對照中國經濟的現狀,就能更清晰地把握 供給側改革 的出發點 內在邏輯和推進領域,加深這一改革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意義...

對中國社會誠信的現狀有哪些,當前中國社會誠信狀況是什麼樣的

誠信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是在利益的驅動之間出現大量的失信現象且不以為恥。社會缺乏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對策 國家加強文化宣傳教育,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建設社會信用制度,信用體系,完善失信懲戒制度,個人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和意義,加強自我修養,全社會努力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良好風尚。當前中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