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有何意義

2021-03-04 08:56:51 字數 4109 閱讀 5573

1樓:十

「供給側」概念表明巨集觀經濟政策思路的新認知,也指明了今後巨集觀經濟政策的走向和著力點。圍繞「供給側」,提供了解讀中國經濟政策和經濟前景的新角度。而回顧「供給側改革」的理論探索和相關先行經驗,對照中國經濟的現狀,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供給側改革」的出發點、內在邏輯和推進領域,加深這一改革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意義。

更全面地為「供給側改革」下了定義:其一,「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化解過剩產能,通過**調整、企業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場是主要方式。

這意味著,從央企到地方國企的整合將向下層逐級推開,「一帶一路」的建設程序將加快。這關係到產業層面供給的改善。

其二,「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這意味著企業將通過結構性減稅獲益。實際上,此前明確的「適當降低社保繳費水平」,與降低成本的政策訊號一致。這是在財稅制度層面改善供給。

其三,「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這是對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再次確認。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不僅因為這一行業能帶動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許多下游產業的發展,化解這些行業的產能,有效拉動就業,還在於從推進「人的城鎮化」考量,房地產業的發展是讓2.

5億缺乏相應市民權利的城鎮常住人口能真正定居下來的必要物質前提。這是在調控層面消除供給制約。

其四,「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市場」。這一論述表明了最高領導層對**發展的態度。**既是企業的直接融資平台,也是普通投資者合法獲得財富、提高消費能力的主要平台。

這是在資本層面強調供給的穩定性。

產業層面、調控層面、財稅制度層面、資本層面的新部署,勾勒出了「供給側改革」的重點領域和規模。顯然,這些層面的改革都非一日之功可竟,這也表明「供給側改革」不是針對經濟形勢的臨時性措施,而是面向全域性的戰略性部署。

改革成效的決定因素

制度因素、組織創新能力能否突破束縛,決定著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公升空間,也由此決定著「供給側改革」的成效。

根據經典定義和決策層對「供給側改革」的表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供給側改革」的目的。什麼是全要素生產率?就是在資本、勞動、土地等有形生產要素投入量不變的情況下,無形生產要素推動的生產率提高。

在中國,由於普遍的技術進步還未到來,因此無形生產要素應當主要包括制度因素和組織創新能力。也就是說,制度因素、組織創新能力能否突破束縛,決定著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公升空間,也由此決定著「供給側改革」的成效。

事實上,在制度因素方面,能否改進供給是現在面臨的一大問題。比如,在人口紅利衰減的趨勢形成後,應當制訂什麼樣的人口政策保證充足和更高素質的人力資本供給?在中小企業天然缺乏高等級信用的情況下,應當制訂什麼樣的金融政策讓中小企業得到資金供給?

在放寬房地產市場調控的預期中,應當制訂什麼樣的政策既能讓房地產行業發揮經濟引領作用,又避免形成過大**泡沫?這些問題都是老問題,但一直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調控歷史表明,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必須跳出短期利弊的思維視野,從長遠利益考量,讓制度因素與經濟增長的長遠目標相匹配。

讓「供給側改革」達到預期效果,制度供給的創新是最重要的前提。

此外,組織能力的優化對「供給側改革」也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已經推進或正在部署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國企改革等,既涉及**組織,也涉及**資金主導的大型企業組織,這些都屬於組織能力優化的新探索。「供給側改革」強調了繼續推動這些改革的重要性。

而從全域性來看,不僅**組織、大型企業組織需要優化能力,數量龐大得多的微型組織能否優化,同樣重要。當前,大量微型組織生存發展困難較多,優化這些組織的能力,為其提供寬裕的市場進入空間,通過減稅等措施減輕其壓力是當務之急。如此才能提高其生存能力,創造鼓勵創新的應有環境。

「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有何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從生產領域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使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

2023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乙個新階段,主要經濟指標之間的聯動性出現背離,經濟增長持續下行與cpi持續低位執行,居民收入有所增加而企業利潤率下降,消費上公升而投資下降,等等。對照經典經濟學理論,當前我國出現的這種情況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滯脹,也非標準形態的通縮。與此同時,巨集觀調控層面貨幣政策持續加大力度而效果不彰,投資拉動上急而下徐,舊經濟疲態顯露而以「網際網路+」為依託的新經濟生機勃勃,東北經濟危機加重而一些原來缺乏優勢的西部省區異軍突起……可謂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簡言之,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分化正趨於明顯。為適應這種變化,在正視傳統的需求管理還有一定優化提公升空間的同時,迫切需要改善供給側環境、優化供給側機制,通過改革制度供給,大力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增強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動力。

3樓:魔曉西

其一,「要促進過剩產能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化解過剩產能,通過**調整、企業整合淘汰、拓展外部市場是主要方式。這意味著,從央企到地方國企的整合將向下層逐級推開,「一帶一路」的建設程序將加快。

這關係到產業層面供給的改善。

其二,「要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這意味著企業將通過結構性減稅獲益。實際上,此前明確的「適當降低社保繳費水平」,與降低成本的政策訊號一致。這是在財稅制度層面改善供給。

其三,「要化解房地產庫存,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這是對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再次確認。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發展,不僅因為這一行業能帶動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許多下游產業的發展,化解這些行業的產能,有效拉動就業,還在於從推進「人的城鎮化」考量,房地產業的發展是讓2.

5億缺乏相應市民權利的城鎮常住人口能真正定居下來的必要物質前提。這是在調控層面消除供給制約。

其四,「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快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權益得到充分保護的**市場」。這一論述表明了最高領導層對**發展的態度。**既是企業的直接融資平台,也是普通投資者合法獲得財富、提高消費能力的主要平台。

這是在資本層面強調供給的穩定性。

「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有何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鋼鐵、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幾大行業,虧損面已經達到80%,產業的利潤下降幅度最大,產能過剩很嚴重。截至2023年12月初,幾大行業的生產**指數(ppi)已連續40多個月呈負增長狀態,這幾大行業對整個工業ppi下降的貢獻佔了70%—80%。

由於產能過剩的企業佔據著大量人力、資金、土地資源,使得生產以及運營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新經濟的發展。因此,勢必要建立有效的過剩產能退出機制。「殭屍企業」不退出,企業轉型就不可能實現。

「殭屍企業」都普遍處於一種按兵不動的「熬」冬狀態,或在等待來年形勢轉好,或想把這種情況拖下去移交給下任解決。而領導層則希望其能夠騰「籠」換「鳥」,這其實是很困難的事。

供給側要通過產業的調整,通過創新,來提高生產率,來適應市場需求的結構變化。通過結構性改革調整,應該對2023年經濟的增長有乙個樂觀的預期。[1]

中國供需關係正面臨著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失衡。「供需錯位」已成為阻擋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最大路障:一方面,過剩產能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大包袱。

另一方面,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階產品供給不足。因此,強調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從生產、供給端入手,調整供給結構,為真正啟動內需,打造經濟發展新動力尋求路徑。[4]

傳統的先增長後治理、追求增長忽視公平等發展方式失去了可持續性,必然走到盡頭。

新常態下,結構調整是一種大邏輯、大格局、大趨勢,是中國無法迴避、必須進行的一場變革。

結構性改革是改革的重頭戲,也是考驗中國經濟能不能轉型公升級的關鍵。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需要結構性改革來推進,需要在需求結構、投資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分配結構等方面發力。

5樓:蝸牛亂步

賺金幣~~`~~~~~`

「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有何意義

6樓:浩雲

它的主要意義體現在改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比如以資源和要素為核心的低端、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為主的內涵式經濟發展模式。

主要體現在:

伴隨落後產能的淘汰和技術公升級,傳統低端產業將高度集中,大部分的不符合趨勢的中小企業會淘汰。

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比如高階裝備製造業、網際網路經濟產業迅速發展。

企業發展的核心將變得注重技術、質量、效益和人力資本並重。等等。

供給側改革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市場規律是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進行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市場與 的關係,按市場規律辦事。國家巨集觀調控的目標是,穩定物價,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實現社會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進行供給側改革,有利於完善科學巨集觀調控,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促進...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什麼影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什麼影響

所謂供給側改革,意思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面對中國經濟當下的困局,僅從需求側著手已經很難有所突破,供給側與需求側雙側入手改革,增加...

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有哪些內涵,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到底有哪些內涵

對於我國鋼鐵工抄業產能過bai剩的形成原因,產業界及du學界都進行過大量的分析,zhi從經濟層面dao來說低端產品重複建設以及低集中度是直接原因,但涉及如此大範圍的供需錯配,根本原因是凱恩斯主義需求側管理的缺陷所引起。從理論特徵上來看,需求側管理主張的是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需求來促進經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