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和唐朝的科舉制度有什麼不同

2021-03-04 06:40:56 字數 1714 閱讀 4925

1樓:home海西家

科舉制隋朝建立,唐朝完善

隋文帝廢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

隋煬帝始設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唐朝,唐玄宗時期增加考試科目,以進士和明經為主武則天時,首創武舉和殿試

唐玄宗時,任用**主持考試,提高科舉地位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希望你能好評或者採納!謝謝 如果有其他問題請不要追問。另外提問,**多了佔螢幕空間。不好答題。謝謝】

隋朝和唐朝的科舉制度有什麼不同

2樓:南瓜蘋果

隋朝雖然隋煬帝創辦了科舉制,但當時只是設定了進士科,之前隋文帝以分科考試的辦法來選拔**,只能說在隋朝科舉制只是出現了,真正的繁榮而是出現在唐朝。

在唐朝,唐太宗擴充了國學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武則天首次使用啦武舉選拔軍事人才,並設定了殿試確保了地方**不以親人選之,唐太宗設詩賦為進士科的主考內容,促進啦唐詩的繁榮和文化藝術的發展。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制度的積極影響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

消極影響

後期的科舉制度使儒學成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隊伍壯大,但導致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

按照錢穆先生對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研究:「一項好的制度若能長久永遠好下去,便將使政治窒息。」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特別是在封建社會下,科舉制度也會產生一些消極的影響。

由於統治者改變考試內容使科舉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明太祖將源於元朝的八股文體正式定為科舉考試文體。這種文體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段落組成,後四個段落中均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作八股文。

八股文的主題須代聖人立言,即以孔子的思想去指導寫文章。清朝將聖人擴大到孔門**及朱熹等理學家在內的聖賢,並要求以朱熹行文的語氣為樣式。乾隆以後,試帖詩成為科舉考試的重要專案。

試帖詩與八股文一樣,有固定的程式,也是八聯十六句,不過八股變為六股。

首聯如破題,次聯如承題,三聯如起講,四五聯如中股,六七聯如後股,八聯如束股。而且必須發揚孔孟和朱熹思想,不可任意抒發自己的感想。定八股的原來用意本可能是要求用統一固定的格式寫,便於考官評分,以示「公平」。

3樓:今天的邂逅

隋朝的建立了科舉制度的大體構造,唐朝進一步的完善和補充。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四月,詔令文武**有職事者可以「孝悌有聞」「德行敦厚」「結義可稱」「操履清潔」「強毅正直」「執憲不饒」「學業優敏」「文才秀美」「才堪將略」「膂力驕壯」等10科舉人。進士二科,並以「試策」取士,這標誌著科舉制正式誕生了。

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制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

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

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考時務策與經義;前者難,後者易)。

4樓:欣榮

隋朝開始了科舉制,而到了唐朝完善了科舉制度,特別是武則天開創了武舉制度。

唐朝科舉制度的影響有哪些,唐朝科舉制度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從整體上看,唐代的科舉制把大批知識分子吸引到攻經求仕方面,整個社會文化有著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社會上潛心於自然知識的人不多,科學和技術一樣,都沒有什麼突破。但是,唐朝在創辦學校的過程中開設了規模相當大的 和州一級與科學有關的專門學校,通過學校在知識分子階層中普及了數學 天文 醫學方面的知識,對五代至...

科舉制度對當代有何借鑑價值,科舉制度有何歷史影響

歷史價值 1 政治方面 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回讀書人有機 會進入各級 答任職。2 教育 社會風氣方面 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3 文學藝術方面 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於唐詩的繁榮。科舉制,又稱科舉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

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廢除的科舉制度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廢除

科舉制度是1904年1月廢除的。1901年9月清廷實行 新政 後,各地封疆大吏紛紛上奏,重提改革科舉,恢復經濟特科,1903年,張之洞 袁世凱等會奏漸停科舉,1904年1月,清廷正式批准減額減停科舉的奏章。因科舉為利祿所在,人們趨之若鶩,新式學校難以發展,因此清廷詔準袁世凱 張之洞所奏,將育人 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