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文藝理論的當代性

2021-03-04 06:39:26 字數 1736 閱讀 2358

1樓:瘋狂的王老闆

試論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科學性和當代性 馬克思主義文論它從屬於總的歷史科學,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將歷史的觀點和美學的觀點有機的集合起來。馬克思主義經典文字中包含了人學理論、關於內部的理論以及美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它反映了社會變革和歷史的發展趨勢,並且促進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文藝理論的形成分為三個時期:形成期(2023年——2023年),發展期(2023年——19世紀70年代)。深化期(19世紀70年代——2023年),馬克思主義誕生於歐洲,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任何科學的理論都是時代的產物。

同樣,馬克思文藝理論的誕生和發展也有著其深刻的社會經濟根源和思想基礎。馬克思文藝理論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制度和無產階級興起的基礎之上的,是當時社會的一種客觀反映。其次,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產生是對人類先進文化的繼承和創新。

馬克思文藝理論吸收了亞里斯多德的「模仿自然說」到費爾巴哈的「藝術以人為物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等學說的唯物主義的基本內容,而有批判了否定他們學說中的「合目論」、「自然人論」以及形上學的因素,真正做到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馬克思文藝理論在對待美學理論,特別是以康德、黑格爾為帶表的德國古典美學,他們重視把發展觀和矛盾觀引入德國古典美學,並且在美學領域恢復了辯證法這一最高思維方式,徹底批判和否定了古典美學復活唯心主義。並且吸取了古典經濟和空想社會主義中寶貴

的材料。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它是馬克思文藝理論的哲學基礎,這就使馬克思文藝理論體系建立在主體對客體歷史的,現實的和完整的分析研究之上,從而具有科學性。 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主要則體現在人類對它的繼承和發展,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和西歐掀起的馬克思主義復興運動,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滯脹」。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a·薩繆爾森和威廉·d·諾德豪斯合著的、影響巨大的《經濟學》,在2023年出版的第10版中,借助伊賽亞.柏林的話承認:

「19世紀的思想家,沒有乙個像馬克思那樣對人類產生如此直接、深思熟慮和巨大的影響。」他們寫道:「……同我們所概略考察過的大多數早期的理論不同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在今天仍具有生命力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近幾十年西方批判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學的基礎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興起為馬克思文藝理論注入了新鮮血液,現代西方國家中一種反對列寧主義但又自稱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潮。它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最初是共產國際內部一種「左」傾思潮,在受到共產國際的批判後,在黨外發展起來。

這股思潮在開始時沒有自稱或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 。「西方馬克思主義」企圖把馬克思主義同現代西方哲學的一些流派結合起來,在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和對社會主義的展望上,在革命的戰略和策略上,提出了同列寧主義相對立的見解。

「西方馬克思主義」

的不同趨向和流派,在分析研究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新情況和新現象的基礎上,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的痼疾和問題,探索了西方革命的途徑,並且批評了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但是,由於它們脫離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因而沒有能夠為現代西方社會指出一條擺脫資本主義、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

文學理論課後答案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理論教程

第一章基本概括:

3樓:子良

恩恩。。。。。。。頭疼。。。。。搜搜哈。。。。。。。。。。。。。。。。。。

4樓:君臨天下

這個似乎有點難度哈,慢慢來,好好想想,嘻嘻!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哪國人,馬克思,恩格斯是哪國人?

都是德國人 卡爾 馬克思,德文為karl marx,1815年5月5日出生於德國特利爾城 1883年3月14日逝世於英國倫敦,德國哲學家,革命理論家,經濟學家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於1820年11月28日誕生於普魯士王國萊茵省的巴門市 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國人。馬克思,恩格斯是哪國人?卡爾 馬克思,德...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是什麼關係

在西方,馬恩是主要是經濟學家。被 列 斷章取義拿過來了 發展成乙個教派 被史達林用到極致。馬克思 恩格斯 史達林什麼關係 馬克思,恩格斯是朋友關係,跟史達林沒有關係。卡爾 海因里希 馬克思 德語 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

馬克思主義物質範疇及其意義,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物質觀及其現代意義?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是對一切可 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的抽象。因而它既包括一切可以從感覺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活動。意義 1 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2 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