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死後三周年是喜宴

2021-03-04 06:33:14 字數 5291 閱讀 1281

1樓:青龍轉光

三年河東,三年河西。事情到了低谷必為反向。苦盡甘來,物極必反。

人死之後有什麼講究?請詳細說一下

2樓:匿名使用者

什麼是頭七:

人死後的第七日其魂魄會回來家中以作最後的懷念,家人會為逝者準備其生前最喜愛的食物及物件以作最後的致意,中國人稱這天為頭七。 頭七,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干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人。

亦有說認為到了「頭七」當天的子時回家,家人應於家中燒乙個梯子形狀的東西,讓魂魄順著這趟「天梯」到天上。

頭七如何祭奠親人?

「頭七」由兒子辦理,「二七」為小七,「三七」系出嫁女兒負責, 「四七」也是小七,「五七」為出嫁孫女祭祀,「六七」也是小七, 「七七」又稱「滿七」或「圓七」由兒子辦理有始有終,功德圓滿。 現代人由於工商業發達工作忙碌,有將七七四十九天縮短的情形, 以縮為二十四天為例,其方式為「頭七」與「七七」各七天, 中間每隔二天為「七」即為二十四天,在居喪期間未出殯前不過節, 遇祖先之忌日也不拜。 做七除上壽者照七七四十九日為尾七外,未上壽者即俗所謂「死人快過日」, 一般多自二七起短為六日,因此實則做尾七為第四十三日。

人去世後要做的程式

建國前,民間對喪葬禮儀極為重視,喪儀繁瑣鋪張,且封建迷信色彩濃重。習俗相沿,以喪事的隆重與否,視為子輩孝道的尺度。葬俗為木棺土葬,兒女侄孫均戴孝,兒女服孝期為3年,侄孫輩服孝1年。

子女在1年內不得剃頭理髮和化妝,稱「哀戚毀容」。家中3年內過年不貼春聯等。喪儀主要程式有小殮、停靈、報喪、大殮、點主、開吊、發引、擺祭、下葬和下葬後的圓墳、作

七、忌日祭等。喪儀日程,少則五至七日,多達半月之久不等,耗費甚巨。一般人家,人過50歲,晚輩即開始為老人做壽衣、打棺材(稱「壽棺」、「喜棺」)、修墳穴,準備後事,被視為孝順。

一、小殮

死者將近氣絕時,家人急速給死者淨身、穿壽衣,俗稱「小殮」。壽衣為棉布或綢料的棉衣和單衣,忌用緞子和皮毛料,顏色忌用黑色,著衣件數講究著單不著雙,最上等的是講究有7根領,有的只穿三兩件,也要多縫上幾根衣領。壽衣上釘布條,不能釘扣子。

穿好壽衣後,給死者口內含1枚銅錢或1粒珍珠,再讓死者一手握錢幣,一手握小公尺餅子,稱「打狗餅子」,傳說是為死者在冥間對付餓鬼和惡狗用的。給死者身覆衾被,用黃表紙或白布蓋臉。然後,將靈床移至堂屋中間,靈床前設供桌,供上一滿碗不甚熟的小公尺乾飯,稱「倒頭飯」。

家人拈香、焚紙、舉哀後,子女們跪在靈床旁伴靈。此時即為「遵禮成服」。

二、報喪

人死之後,立即差人前往親友、街坊鄰居家報喪。城市上層人家,多是先發出請知帖,在親友中請人協助辦理喪事。辦理喪事的有總理總管喪務,另有內櫃、外櫃、管廚、知賓等。

總理差人給親友送「長班條」和訃聞,訃聞格式要求稱謂得當,具名皆為男性,父亡稱「孤子」,母亡稱「哀子」,父母皆故稱「孤哀子」。有的官商之家還隨訃聞發出「哀啟」和「行狀」。哀啟是由孝子具名詳述死者生平、嘉言懿行的啟事;行狀是請名人為死者撰寫的傳記,用以徵求誄文、祭文、碑文等。

喪家的大門和屋門,均斜貼一白紙條,稱「封門」。再用2尺長的秫秸夾幾張火紙,插在大門框上。男喪插在左方,女喪插右方,稱「出單旐」,以示家有喪事。

三、著喪服

俗稱「戴孝」。死者家中成員身穿白布袍,鞋上縫白布蓋鞋幫,分別謂「孝衣」、「服鞋」,統稱「破孝」。死者之子、婦和未婚的女兒,要在孝衣外披麻巾、扎麻繩,孝子頭戴白布堂巾,上加麻梁冠,堂巾旁墜兩個棉花球,如父尚在的在右邊釘,母尚在的在左邊釘,表示極端哀痛,塞耳不聞外事。

孝婦孝女頭扎白布(稱白禡子)和白頭繩。舊時的喪服制度,以親疏為等差,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統稱「五服」。斬衰為最重的喪服,服期3年;齊衰次於斬衰,服期1年;大功服期9個月,小功服期5個月,緦麻服期3個月。

四、指路

人死的當晚,家人購置各種紙紮(俗稱扎彩),在大門外焚燒。如死者為男性,要燒紙扎的馬和馬伕,如是女性則燒紙扎的轎和轎伕。焚燒時,子女繞火正轉3圈再倒轉3圈,並一邊呼喊著對死者的稱謂,一邊高喊:

「上西南!」,是為亡魂指路,亦稱「燒倒頭人子」。

五、報廟

亦稱「送漿水」。人死的當天,孝子率子孫們,端一木盤,上置香爐、線香、火紙,提一漿水桶,去土地廟或十字路口,燃香焚紙,澆奠漿水。傳說人死之後,必先到土地廟再去冥間。

此舉是為賄賂土地爺,使其對赴冥間的亡魂給以關照,以漿水饋贈野鬼,使亡魂免受欺凌。漿水需連送3天,最後一次,女婿和外甥亦同去。送畢漿水,哭泣著返回家,再拈香焚紙舉哀。

六、送盤纏

送漿水後,接著要送盤纏,即給西行的亡魂送路費。城區人家多是在大門外不遠的街口,農村多在莊外的十字路口,焚燒一些用金銀紙箔折做的元寶、錁子和打上錢印的燒紙,另外再燒一些紙紮彩,扎彩有牛、馬、轎、金山、銀山、聚寶盤等。焚燒時,家人拜祭,以示送亡魂起程赴西天。

七、接三、送三

人死後第三天晚,家人端木盤,盤內建香爐、線香、燒紙,到大門外,面向西南方向,把線香點燃豎在牆根,家人跪拜於地,一人將大門框上插的單旐拔下,用挾單旐的秫秸夾取線香放入盤中,端回家中靈前,把單旐與線香一齊焚燒,即表示已將陰魂接回家中。這時,全家人要肅靜,在靈前供飯,並依次跪拜,退至室外,關閉屋門,約待乙個時辰後再開屋門,復拈香焚紙跪拜,把香爐放至木盤,端至大門外,向西南方向跪拜,表示將亡魂送走,再回家舉哀。此舉即認為是將亡魂接回家中,省視後又送回冥間,俗稱「接三」和「送三」。

古禮稱「招魂」。

八、大殮

俗稱「入殮」。人死後,家人將備好的棺材油漆好,富有人家所置棺木多為柏木的,其次是杉木的,要油三四遍漆。貧窮人家多是柳木的薄板棺材,外面只塗一層黑色,俗稱「大頭匣子」。

入殮時,將棺材抬至靈床側,數人將死者抬起,先將褥子、枕頭移入棺內,再徐徐納屍入棺。此時,家人再次用棉球沾酒為亡人淨面,使死者閉眼合口,家人要忍悲,不能將眼淚落在亡人臉上。再將殉葬品放入棺內。

**以前的富有人家,多用金銀珠寶作殉葬品;以後,用貴重物品作殉葬品的漸少。殉葬品放畢,隨即蓋棺下銷,此時子女要在旁跪祈說:「爹(娘)!

收釘!」不然有釘不易進之說。棺頭用白鉛油書寫「某公諱某字某行幾之靈柩」,在農村則只在棺頭書寫一白色或紅漆的「福」字。

清末,如生前有官職的,則用整幅紅緞子,上面用白鉛粉書寫死者曾任的最**銜,覆蓋於棺。

九、點主

入殮後,家人為亡者做一木製牌位,稱「神主」。亦為後輩世代供祭的祖先牌位。官商富有之家,喪禮中,要舉行隆重的書主、點主儀式。

喪家先請人寫好神主牌,神主牌約2寸寬6寸高,中間一行寫「顯考(妣)某某府君之神主」,旁寫其生卒年月日和時辰,落款寫「孝男某某奉祀」。所寫的「主」字不點上面一點,留待「點主」人用珠筆點上。點主人,要請有名望的人士擔任,但不能是曾任知府、知縣等掌握過生殺之權的執法官吏,因避諱其曾在死囚名字上點珠點。

點主時,由贊禮人唱詞引導,由兩位襄點大賓陪同點主人,用沾珠砂的毛筆點上「主」字上面的點。點畢,孝子要脫去孝袍,著素衣,身披紅氈,跪叩致謝,設宴招待書主、點主和襄點大賓。

十、開吊

開吊為停靈期內最大的喪禮。開吊日,親友來靈前弔祭,稱「弔喪」、「弔孝」。死者長子跪於靈前左側答禮,諸子侄跪於右側。

「杖期生」(杖,是居喪期拿的棒;期,是一年之喪。期服用杖的稱「杖期」;不用杖的稱「不杖期」,如嫡子為庶母喪。「夫為妻服,如父母不在,亦為「杖期生」)或「期服弟」站於祭台上左方,「不杖期生」或「期服兄」站於祭台下右方,對弔客拱揖答謝。

女眷跪伏棺的兩旁,弔客弔祭時,即號啕齊哭。棺前設拜墊,濟南有女弔客要先哭後行禮和男弔客行三叩頭或三鞠躬禮的禮俗。開吊日需進行一至三天不等。

此期間有賬房專管收受「奠禮」,弔祭者多送燒紙、錫箔、祭帳等,亦有的送輓聯、冥洋、冥鈔等。40年代後,多是送現金。開吊期間,喪家雇用樂班吹奏哀樂,有的還請和尚、道士唪經,超度亡魂。

十一、溫鍋

解放前,農村人家,一般在亡者下葬前一天夜裡,家人帶平底鍋、柴草、食用油及和好的糕麵團,到挖好的墓地前煎糕,俗稱給亡者「溫鍋」。糕煎好後,帶回家至靈前全家食用,謂之同亡者共吃最後一頓飯。此俗,解放後漸無。

十二、發引

俗稱「出殯」、「出喪」、「發喪」等,是埋葬死者前最後的喪禮。出喪有大喪、小喪之分。舊時,有專門承辦出殯事宜的幡槓行。

一般出喪的只用8人抬槓,數個吹鼓手奏喪樂。出大喪的則有16人抬槓,多名吹鼓手和數對儀仗,最大的喪要有24或32人抬槓,最多的有48或64人抬槓的,但不多見。儀仗中有成對的木製塗漆的金瓜、鉞斧、朝天鐙和雪柳、素色旗幟等,有的儀仗隊可擺出一公里地遠。

發引日晨,喪家及親友執紼致祭。午時啟靈,禮相將盛倒頭飯的碗砸碎謂之「辭靈」,之後由1名有力氣的槓夫面朝前背棺,8人在棺左右,1人在棺尾,均雙手託棺底,以摔碗為號,10人將棺抬起,喪家男女伏地號啕大哭。抬棺者隨著槓夫首領的敲梆為號,齊步抬棺至大門外,將棺放置於大槓架上,罩上棺罩。

孝子等哭跪在槓前,長子打「領魂幡」,摔碎一瓦盆(俗稱「發引」)後,槓夫開始抬棺前行。大喪的儀仗隊排列順序是:最前面是紙扎的開路鬼和先導神;隨後是輓聯、雪柳隊、花絮隊、銘旌亭、影像亭;再後是吹鼓手和唪經送葬的和尚;再隨後的是在棺前送葬的男親友,其中死者的女婿要在孝衣的臂袖上粘一紅紙剪的小蝙蝠,並專管沿路撒「買路錢」,男親友後面是身穿重孝服手拄哀杖的孝子孝孫引棺前進。

在棺後是用孝袍兜餅的長子媳和著孝服的眾女眷。沿途有親友擺設的路祭,孝子要跪領叩謝。出喪的佇列,出家門先抬棺向西行,繞街過市,再出城抬至墓地下葬。

十三、下葬

舊時,中上層人家多是有自己家族的墓地,亦稱林地、祖塋。濟南城區人家,多是請幡槓行的專業人員辦理下葬事宜;農村人家,是由本村鄉親中的壯年男子辦理。濟南地區的墳墓多是「竄洞子」壙穴,即先下直(豎)坑,再沿坑底掏一橫向洞穴。

下葬時,懸棺入直坑,再推棺入橫洞穴內,用石板封洞口,墳土堆在直坑上,墳狀呈馬鬣式。富有人家則用磚石作拱碹墓頂,稱「大發碹」。一般人家是用磚石將直坑砌成石匣,下棺後,上口蓋條石,墳土堆在石匣上,俗稱「金井子」。

最簡易的是挖一能容棺的直坑,墳土堆在棺上,俗稱「直坑子」。掩土時,要由親族中有地位的人先鏟第一杴土,隨後眾人揚土,堆起墳頭,墳前立碑。

十四、葬後祭祀

下葬三日後,家人持祭品去墓前拜祭,俗稱「圓墳」。自亡故之日始,逢七天要上墳祭祀,直至五七,以五七為最隆重。五七上墳,必有亡者之女兒哭泣,傳說是女兒的哭聲能打動五殿閻羅,放亡魂過關。

此後,再至百日、周年和每年的清明、農曆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家人要去墳前致祭。

建國後,仍沿襲木棺土葬之喪俗,繁瑣迷信的喪葬儀式漸簡化。60年代,濟南建火化場,逐漸推行火葬。一般喪禮,人死後,家人發訃告給親友,家人臂帶黑紗,弔唁者胸前戴小白紙花,贈送花圈,上掛輓聯。

一般停屍3天,即運送死者至火化場,舉行追悼會或向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告別儀式的時間,根據死者的家庭情況而定,如果死者家中尚有老人在世,於上午舉行告別儀式,反之則在下午舉行。火化後,有的將骨灰盒存放火化場骨灰堂,有的取回家中或埋至地頭田邊。

近年購買墓地埋葬骨灰盒的漸多。在辦理喪事時,有些人家仍沿襲叩頭報喪、燒紙祭奠亡人等舊的喪俗。

劍三周年沖銷算不算所有區服,劍三周年沖銷是全區全服總共的嘛

一般這種活動都是全區全服,所以肯定都算,但是獎勵只能在乙個服領取,活動期間的沖銷肯定也計算在裡面 劍三周年沖銷是全區全服總共的嘛 是該賬號在這個大區的。比如你在電五整個區的沖銷都可以在電五任意服的賬號領到,但電八的賬號不行,電八的沖銷也不算在內。劍三沖銷是怎麼算的!點卡算。那充通寶算嗎?是要用通寶買...

人死後三年對聯,人死後為什麼三年不能貼對聯

上聯 別情依稀,欲見音容雲萬里,下聯 思懷繚繞,夢聽教誨語三春。人死後為什麼三年不能貼對聯 原因 1 對已故親人的敬重 在普天同慶的日子裡,如果誰家三年內有親人去世,那麼他們家的春節氛圍就會顯得比較冷清,即便是尋常人家常見的對聯也是不能貼的。如果誰家貼了對聯,就會被人們說沒人性,親人剛去世,就圖安逸...

三周年紀念日送什麼禮物好,和女朋友三周年紀念日,送什麼好呢

那你送給老公的禮物來,最重源要的兩點是 他喜歡 讓他感動記得你的好!送禮的話,說實話這主要看你平時都送過些什麼 比如好好想想他最近缺什麼,沒準也沒用這個當成是乙份禮物的。希望你能找到乙份好的禮物了。如錢包 最好裡面有你們合影的 手錶 腰帶等.這些都是比較常用的東西,別人問起的時候,你老公說是你送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