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教研組的對聯,教研活動《對聯漫談》教學設計

2021-03-04 06:28:34 字數 3988 閱讀 9778

1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對聯,又叫「楹聯」,「對子」,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與詩文辭賦和書法相結合的獨特的綜合藝術。

傳統觀點認為,「對聯」是由「春聯」演變而來的;而「春聯」的源頭則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桃符」。

根據《淮南子》記載:「題桃符」是在兩塊長約七八寸、寬一寸餘的桃木上面寫些祛禍祈福的吉祥話,或者寫上「神荼」、「鬱壘」(也寫作「鬱雷」)——兩個神名,懸掛門旁,用來避鬼驅邪的一種風俗。

有人考證,最早的一幅「春聯」是五代後蜀主孟昶寫的。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4年)五代後蜀主孟昶叫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題詞,因嫌辛寅遜寫得不工穩,孟昶就自己題寫了「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據說從此以後,「題桃符」便逐漸演化為「寫春聯」了。

其實,中國古代自《詩經》以來不斷發展的詩歌為「春聯」的出現準備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源遠流長的詩歌中,對舉(對仗、對偶)的詩句俯拾皆是。西漢庾信、江淹、鮑照的詩歌中就有不少「對仗」十分工整的句子。

更為重要的是駢體文的發展興盛和沈約、杜審言等人對詩歌在音韻學方面的革新和規範,而詩歌又在中國古代從漢代到宋代數百年間佔據著中國古代文學的統治地位。孟昶只是把唐代就盛行的詩歌的對仗句子第一次在題「桃符」時的「創新」運用罷了,而這種形式又為當時和後世所喜愛和傳播。所以,「春聯」是乙個應運而生又有深受歡迎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時代產物。

因而宋代,春聯逐漸推廣,成為名勝古蹟、寺廟廊院、店堂書房的重要裝飾物,有些人也將其作為慶弔、交際之用。

教研活動《對聯漫談》教學設計

2樓:匿名使用者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平日,教師要注意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用親切的眼神、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讚語來縮短師生心靈的差距,真誠地關懷和幫助每個學生,充分尊重他們,信任他們。

要允許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允許學生質疑問難,對他們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撥動學生的情緒之弦,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教"。

小學語文教研對聯

3樓:梅花怒放

語妙絕倫引桃李爭芳

文從字順獻春華秋實

4樓:匿名使用者

序 言

對聯,又叫「楹聯」,「對子」,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與詩文辭賦和書法相結合的獨特的綜合藝術。

傳統觀點認為,「對聯」是由「春聯」演變而來的;而「春聯」的源頭則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的「桃符」。

根據《淮南子》記載:「題桃符」是在兩塊長約七八寸、寬一寸餘的桃木上面寫些祛禍祈福的吉祥話,或者寫上「神荼」、「鬱壘」(也寫作「鬱雷」)——兩個神名,懸掛門旁,用來避鬼驅邪的一種風俗。

有人考證,最早的一幅「春聯」是五代後蜀主孟昶寫的。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北宋開寶元年(公元964年)五代後蜀主孟昶叫學士辛寅遜在桃符板上題詞,因嫌辛寅遜寫得不工穩,孟昶就自己題寫了「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據說從此以後,「題桃符」便逐漸演化為「寫春聯」了。

其實,中國古代自《詩經》以來不斷發展的詩歌為「春聯」的出現準備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源遠流長的詩歌中,對舉(對仗、對偶)的詩句俯拾皆是。西漢庾信、江淹、鮑照的詩歌中就有不少「對仗」十分工整的句子。

更為重要的是駢體文的發展興盛和沈約、杜審言等人對詩歌在音韻學方面的革新和規範,而詩歌又在中國古代從漢代到宋代數百年間佔據著中國古代文學的統治地位。孟昶只是把唐代就盛行的詩歌的對仗句子第一次在題「桃符」時的「創新」運用罷了,而這種形式又為當時和後世所喜愛和傳播。所以,「春聯」是乙個應運而生又有深受歡迎的有旺盛生命力的時代產物。

因而宋代,春聯逐漸推廣,成為名勝古蹟、寺廟廊院、店堂書房的重要裝飾物,有些人也將其作為慶弔、交際之用。

據**瞻《簪雲樓雜話》記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傳旨公卿士庶家門,須加春聯一副。

」據說朱元璋曾為大臣陶安寫了一副對聯:「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朱元璋更有對聯天子的雅號。

膾炙人口的古今名聯很多,關於對聯的著述也不少,對於對聯的起源、製作、故事、佳話、趣話、分門別類都有著述。還有專門進行語言、文學、類似文字遊戲、卻又幽默風趣、反映聰明才智的思維訓練的「課聯」(對對子)。

對聯的一般要求:

1、字數相等(除特殊情況外,對聯中不能出現相同的文字)

2、詞性相同

3、意義相關或相對

4、平仄相對

5、上聯尾字通常是仄聲,下聯尾字通常是平聲

對聯在我國歷史悠久,舊時的讀書人,一入學就學「對課」(對對子),從二言三言到四言五言,然後學詩詞歌賦,所以撰寫起對聯來往往就能夠達到較高的水平。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楹聯創作的數量之多,堪稱不計其數,使用範圍之廣,堪稱世界之最。人們用它渲染氣氛,表達感情。在中國,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窮鄉僻壤,無論皇宮帝陵,還是古剎廟宇,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無論書齋畫室,還是道觀廳堂……可以這樣說,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人們婚喪嫁娶、逢年過節、喬遷開業、遊山玩水、聚會獨酌……只要有中國人生活(或者是曾經有中國人生活過)的地方,就有「對聯」。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對聯分成若干的種類。楹聯、春聯、婚聯、輓聯、謎語聯、拆字聯、數字聯、行業聯、嵌字聯、增字聯、減字聯……無所不有。

對聯可以敘事,可以寫景,可以總結歷史事件,也可以針砭時弊,可以狀物,可以抒情……可以頌揚,也可以諷刺,還可以勸勉、警策……對聯,無事不可用,無處不可用。對聯,有的莊重肅穆,有的風趣詼諧,有的通俗曉暢,有的典雅含蓄,有的氣壯山河,有的義憤填膺,有的哀婉悱惻,有的令人捧腹,有的令人沉思,有的令人拍案叫絕,嘆為觀止;有的只有上聯,無數文人墨客搜尋枯腸,也無法對出下聯而成為「絕對」。

總之,對聯是一種堪稱「國粹」的與詩文辭賦和書法相結合的、運用廣泛,小巧玲瓏、言簡意賅而為中國人所喜聞樂見的綜合藝術。有的對聯精美絕倫。楹聯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形式之一,是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藝術瑰寶,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朵藝術奇葩。

正如前人所說:「聯語雖文字小品,而於短言片語中或取諸身,或取諸物,莊諧雜列,勸懲寓焉」;「欲表其欣慕頌禱之忱,則有慶,欲寫其淒涼悱惻之思,則有挽」;「他如神祠懷古,昔賢先哲奕奕如生,名勝記遊,高山大川歷歷如繪,上下五千年,縱橫四萬里,開編像對,恍在目前」;「駢儷之緒餘,隨時隨事出其新,提筆立就,自臻妙境」。

雖然對聯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但是,當今的學校教育對此卻幾乎不提及。這是語文教學內容方面的可惜的疏漏,甚至可以說是失策。

我編輯這本書的目的,不是要教給在校學生多少知識,而是想告訴年輕一代,我們的語文學習中,還有乙個可以學習知識的好場所——那裡也有珍珠寶貝。

學習和研究對聯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修身養性,錘煉語言功底,提高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使語言更簡練、精粹、優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審美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中國的對聯是從來不用標點符號的,在編輯過程中,我為了使讀者能更準確地解讀作品,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方式——有的加上了標點,有的則沒有。

要想達到上述編輯目的,我編輯的這本書就是比較粗糙的了,編排的次序和分類也許並不科學。加上時間比較倉促,個人的知識修養水準有限,書中難免存在謬誤,敬請知情者不吝指教。

在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參閱了前人關於對聯的不少著述,還在一些**上收錄了不少對聯專家和愛好者的寶貴資料。我謹藉此機會,向這些素未晤面的支助者致以最誠摯的謝意。

編者2023年9月

5樓:春泥夜話

傳道受業不懼險

巨集揚國學我獻身

6樓:sui風如影

奮勉磋商書面語

辛勤**好文章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走近對聯教案教學設計,趣味對聯

7樓:枕邊吹風會

春聯源遠流長,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他在寢室門板桃符上的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謂文「題桃符」(見《蜀檮杌》),這要算中國最早的對聯,也是第一副春聯。

宋代不同史料對此說法不一,還有將作者歸為孟昶兒子的。因而這副春聯作者到底是誰,仍是個懸案。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中國***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楹聯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

奇妙的對聯語文教案及教學反思,《奇妙的對聯》教學反思

選擇公道的教學內容是備好課的條件,教學內容的選擇要依據知識的特點 教材的編寫意圖 完成教學任務所需的時間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因素來決定。如何公道地選擇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呢?首先是根據教材的編排來選擇。通常我們把乙個練習的知識劃分成幾個小段落,每個小段落為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現行數學教材就是這樣編排的,教師...

有教小學語文和初中語文的老師嗎,小學語文教師與初中語文教師有什麼區別?

我是初中語文老師,有什麼問題嗎?有什麼問題?我們小學和初中的都可以回答!有啊,你想問什麼類的問題 請問是要招語文老師還是有語文方面的問題不明白 我是大學語文老師,有問題嗎?小學語文教師與初中語文教師有什麼區別?沒有什麼區別,教授的內容不一樣,程度更深層次了,初中也開始接觸文言文了,還有物件不同,教授...

如何詩意地教語文,如何做乙個詩意的語文教師

情境是一堂語文課的 小天地 它是教師用生動形象 親切感人的語言,或描述意趣橫生的同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人物 事件與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動作畫面,並借助一定的媒介創造出來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創造性地設計好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戲劇般地進入角色,就能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點燃其思維的火花,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