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最後一段的作用有哪些,散文的最後一段起什麼作用

2021-03-04 06:23:54 字數 5041 閱讀 8228

1樓:子雲軒

1、總結全文:這是內容上收束全文。

2、點明、深化或者昇華主題:如果前文沒有點出主題,結尾一般就是點明主題,也叫卒章顯志;如果前文已經點明了,後邊又提,就是深化主題;如果主題往橫或者縱的方向有拓展,就是昇華主題。

3、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思:一般是沒有直接點明主題,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了。

4、呼應題目或開頭:這個是形式上的作用。

每一點都有聯絡文章略作說明。

散文中最後一段的作用有哪些

2樓:朝顏_林西

內容上,抒發感情,表達思想,豐富文章,是結構緊湊,脈絡清晰;結構上,篇末點題,照應開頭,昇華主旨,畫龍點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散文的最後一段起什麼作用

3樓:暖瞳

怎樣寫好散文呢?讓我來告訴你: 散文的藝術特點是情景交融,作者的情感是寄託在具體的景物之中,因而作者在處理這些景物時,常常有多種處理手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相應地指導,引導學生掌握這些方法,對幫助學生學會閱讀散文理解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現歸納如下,以就教於大方之家。 1、優選 景物各異,其營造的情境自然不同,但選取何種景物應與全文情感基調一致,才能使文章情景交融。

如,《荷塘月色》中的第2、5、6自然段用很多筆墨寫路上、塘邊的樹,但有名稱且多次提及的只有楊樹和楊柳,而有的卻隻字不提,或不知道名字。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呢?因為,本文要表露的是作者不滿現實、幻想超脫的淡淡哀愁和難得偷來片刻消遙的淡淡喜悅,其氛圍是靜謐清幽,因此選取屬陰柔美類的植物楊和柳,用以表現素淡朦朧的意境是最合適不過了。

又如《故都的秋》,由於作者追求的是清、靜、悲涼的特定情調,所以作者不寫暖色調的香山紅葉,也不寫遊人如織的公園商場,而偏偏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藍色的牽牛花,而且以為花的色彩是藍色或白色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其餘的景,也都以冷色調為主。由此可見作者的苦心。

2、組合 單一景物的組合當以全景取勝。如《故鄉的榕樹》第4自然段,以小溪、鵝卵石、少女、鴨子、石橋、石碑、小石獅子組成了特有的農村風光,充滿濃郁的詩情畫意。有的文章以單調的自然景烘托人的活動,如《風景談》中的石洞雨景用沉悶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使促膝談心的一對男女的內生活得以展現,也使大自然頓時生色。

其實,古詩詞中更多此類名句。溫庭筠《商山早行》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以六個典型意象勾畫出鄉村東方破曉時分的意境,把早行寫的極生動逼真,真可謂詩中有畫。又如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10個名詞點染出蕭瑟蒼涼悽愴的氛圍,漂泊在他鄉異地的遊子形單影隻、孤單寂寞的形象躍然紙上。以上詩句不用動詞,全用名詞組合。

3、設境 即把所繪之景設定在某一特定氛圍,用帶有特定底色的背景使畫面境界全出。如《天山景物記》中的迷人的夏季牧場,落日、紅光給群山、草原、蒙古包、牧群、牧女鍍上了金碧輝煌的暖色光芒,表現出千里牧場的富麗安祥和牧民的歡樂。這裡的落日、紅光便是黃昏時的背景底色。

《風景談》中桃林即景選定花時已過卻沒有乙個桃子的特定時段,景物本身平淡無奇、土氣十足,但茶社中的青年卻使風景值得留戀,這樣便表現出人類的崇高精神填補自然的貧乏,突出內生活充實的人對風景的點染和主宰,很好地體現了文章的主題。 4、對比映襯 散文中的景,有時直接描寫難以表現出那特有的情韻,因此作者往往借助對比映襯的方法來曲盡其妙。如《綠》以北京什剎海拂地綠楊的太淡、杭州虎跑寺綠壁的太濃、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水太暗來反襯梅雨潭之綠的濃淡相宜、明暗適度。

還有《風景談》沙漠駝鈴選取漫漫黃沙、哄哄火響的熱空氣、駝馬的枯骨等極其單調平板的意象與駝陣、猩紅的大旗、悅耳清脆的鈴聲構成鮮明的對比,使境界全活,令人鼓舞。此外《天山景物記》以日影襯森林枝葉茂密,以水聲襯幽靜,以鳥鳴襯幽深,以紅火光襯幽暗,藉以表現天山森林的樹高林密,也是異曲同工。 5、想象與聯想 有些景物較為平常,也無特別引人之處,畫面是靜態的,可拓展的思維空間較小,但散文家卻可以不囿於狹小的時空,巧為安排以化腐朽為神奇,使畫面動起來,活起來了。

這裡,想象和聯想就成了必要的處理手段。《荷塘月色》中以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一句將作者和讀者一下子由北京清華園帶到了遙遠的江南水鄉,帶到了如詩如畫的美妙境界之中。正是憑藉著想象和聯想,作者營造了詩意般的藝術氛圍,讀者才能得到美妙的藝術享受。

此外,想象和聯想還常常表現為引用神話傳說。因為單純的景色本身多是靜態的,現時性的,而古老的神話傳說因其歷史的久遠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歷史縱深感,內涵也更為豐富。如《天山景物記》由天然湖想及哈薩克少女的眼淚,既點出湖的神奇又使不幸和幸福相對比,表現天山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長江三峽》中的巫山神女、大魚馱屈原、《雨中登泰山》的洗頭盆、虯在灣也是明證。 散文以景取勝,以情動人,而找到進入散文宮殿的鑰匙是準確理解文意所不可缺少的,掌握散文描寫的方法其作用也在於此。

文章最後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上,抒發感情,表達思想,豐富文章,是結構緊湊,脈絡清晰;

結構上,篇末點題,照應開,昇華主旨,畫龍點睛。

事例:文章《表叔與阿婆》 最後一段「表叔死後留下許多東西,其中最醒目的是 那輛自行車,乾乾淨淨,鋥光瓦亮 」的作用?

結構上:(1)和前文表叔擦車的描寫相照應。

內容上: (1)表現了表叔愛乾淨持之以恆的個性(2)象徵表叔一生清白做人、潔身自好,有操守的閃光 人格。

(3)人亡物在,睹物思人,使文章含蓄蘊藉。

5樓:乒桌球乓

總結全文,利用簡明的語言解釋說明全文的具體內容,重新簡述了文章的內容,使讀者加深了文章的理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點明主旨(點明中心,揭示主題,畫龍點睛)。

首尾呼應,使文章有始有終,結構完整。;結尾照題,圍繞著題目點題;突出中心,使得中心思想更加明顯;昇華主題,使得文章的層次得到提公升,更加富有深意。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包括各種文體的著作、作品,如詩歌、戲劇、**、科學**,記敘文、議**、說明文、應用文等等。「千古文章未盡才」「文章千古事」「文章憎命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言出為論,下筆成章」等,都是現在所說的文章的意思。

更廣義的文章,也包含「學問」「奧秘」等意思,如「洞明世事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是文章學的主要研究物件,以往各種寫作論著論之甚詳,但對其概念內涵的揭示似欠斟酌,定義並不嚴格。

新近出版的寫作論著,或沿用舊說,或雖有改動而仍值得商榷。本文擬從嚴格意義上的定義要求出發,結合有關知識,對這四個要素概念的種種「定義」質疑問難,並試提出自己的修正意見,以就教於寫作界同行。

最常見的定義是:「主題是文章中通過具體材料所表達的基本思想。」這個定義由來已久,似無庸置疑,但仔細想來,它似有片面之嫌。

常識告訴我們:文章是表情達意的工具。這個定義隻及「達意」(表達的基本思想),而不及「表情」,豈不為缺漏?

或謂「達意」即「表情」?

豈不是說情感與思想等同?但心理學研究早已證明,情感是與思維不同的心理過程,它「具有獨特的主觀體驗的形式和外部表現的形式」,具有極為複雜的社會內容。雖然思想左右情感,但情感也會左右思想。

詳而言之,在實際心理過程中,有時思想是主流,有時情感是主流,儘管二者不可割裂。美國的j.m.

索里、c.w.特爾福德在《教育心理學》中指出:

「當全部反應在性質上主要是情感反應時(主要是內臟的),觀念性的期望與知覺的和概念的意義(主要是神經的)同樣也可以成為全部反應的組成部分。」

反之亦然。心理過程中思想與情感所佔地位的不同,「外化」或表現為不同文體中主題型別的不同。在邏輯類文章中,是「理為主」,在形象類文章中,是「情為主」。

文論上說的「辭以情發」就是指的後者情形。

各種形象類或文藝類文章,旨(主題)在「表情言志」,「以情感人」(不同於邏輯類的「以理服人」)。寫這類文章,是「情動於中而形於外」,發乎情——「能憎,能愛,始能文」(魯迅),終乎情——「情盡言止」。

所以,為使「主題」或「主旨」的定義更有涵蓋性,定義的中心詞就應是思想與情感二者,即定義為:主題是作者在文章中通過一系列精心選擇、剪裁、並編織起來的具體材料所表達的最主要的思想和傾向(傾向就是對生活現實的憎愛情感或態度)。

這樣,定義對邏輯或形象類文章都適用。實際上,人們(例如語文教師)在分析、歸納一些文章的主題時,通常總是說:本文通過××(材料與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抒發了作者×××的感情(有的雖不寫「抒發了××之情」,但那個「主題句」卻是把理、志、情融為一體,包含「情志」內容的)。

可見只言「思」不言「情」的主題定義,也與「主題」這一術語在實際使用中的內涵不相吻合,而修改後的定義則可避免這一點。

將「主題」定義的中心詞改成「思想與傾向」,雖只是一詞之增,但由於它符合作文心理過程的實際,符合文章內容的實際,因而無論對寫作實踐或閱讀實踐,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寫作,尤其是文藝創作,正如黑格爾所說:「一方面求助於常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情感。

」樹立了「主題」是「最主要的思想和傾向」的深刻觀念,將使習作者更自覺地用「兩條腿走路」,更自覺地醞「情」發「思」,使二者相互滲透,相互激發。這就是「情感思維」。

在「情感思維」中,情之所至,材料躍然,思如流水(聯想和想象的紐帶就是情感)。作家的經驗證明:正是在情思激越時,妙筆才能生花,寫出文情並茂的傳世之作。

即使是寫邏輯類的論說文,也當如朱光潛先生所說:「也還是要動一點情感,要用一點形象思維」。

如果把「主題」僅僅定義為「主要思想」,就會「暗示」人們去寫所謂「零度風格」的文章。而「零度風格」的文章既不易寫成,更不會打動讀者(「零度風格」,zero style,參見朱光潛《漫談說理文》)。

閱讀呢?固然,閱讀要通過概念、判斷、推理去評析,但首先要通過形象、情境和美感等去鑑賞。主題僅僅是「主要思想」的觀念,會「暗示」人們將閱讀的注意力投向理性分析,而忽視形象思維(不少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差,與他們自小就接受的「主題就是主要思想」這個定義不無關係)。

其實,閱讀應當交錯地運用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領會文中情理相生的旨趣。鑑賞文學作品,既要借助想象(與「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情感」相關聯),又要借助分析、綜合和概括(與「常醒的理解力」相關聯),挖掘作品的思想意義和所蘊含的哲理。

這才能發揮文學的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的整體功能。定義的中心詞何以用「傾向」而不用「情感」?這是因為「傾向」除含有「憎愛之情」外,還有「態度」、「趣向」等幾個義項,即有更廣的外延。

文體不同,內容不同,「情感」的型別也各異。

最後一段的作用,文章最後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 總結全文 這是內容上收束全文.2 點明 深化或者昇華主題 如果前文沒有點出主題,結尾一般就是點明主題,也叫卒章顯志 如果前文已經點明了,後邊又提,就是深化主題 如果主題往橫或者縱的方向有拓展,就是昇華主題.3 含蓄 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一般是沒有直接點明主題,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了.4 呼應題目或...

最後一段在文中的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最後一段在文中的結構上起到了總結概括前文的作用,可以最後突出文章闡述的論點,給看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最後一段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 1 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 答題術語 1 開頭 總領全文 總括全文 引出下文 開啟下文 開篇設疑開門見山,開篇點題。2 中間 承上啟下 過渡 為後文埋伏筆...

《蟬》中短文最後一段有什麼作用,短文《蟬》最後一段有什麼做用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答案如下 擬人手法,既突出了蟬喜歡 的特點,還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短文 蟬 最後一段有什麼做用?今天我的好朋友鄧思藍找到了乙隻蟬。她高高興興地對我說 葳子姐姐,我有乙隻蟬。我過去一看,真的是乙隻蟬,我還以為是乙隻假蟬呢!我仔細一看,原來是乙隻活的蟬,它...